一种双套管对拉螺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51676 阅读:4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套管对拉螺杆装置,包括对拉螺杆、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两个定型密闭圈;其中,对拉螺杆设置于第一套管内,第一套管设置于第二套管内,第一套管的长度大于第二套管的长度;定型密闭圈包括互相连接的密闭圈和底座,密闭圈的内径等于第二套管的外径,且密闭圈套置于第二套管两端,底座为圆环状,中间空心部位设置密闭圈,使用时底座的圆环平面与模板接触,第二套管穿过墙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工艺简单、可行性强,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超高层大截面墙柱木模板加固体系及清水混凝土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套管对拉螺杆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板加固
,尤其涉及一种双套管对拉螺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发展,竹胶板、木胶板、建筑夹板、高档覆膜建筑模板等各类木模板应运而生,并且都有长足的发展。建筑木模板在施工中的应用,对建筑结构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与钢模板相比,木模板重量轻、面积大,装、拆方便灵活,施工性能好,特别是清水木模板的广泛应用,可取消抹灰作业,缩短装修工期,提高了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建筑木模板还可根据工程需要随意切割成所需的特殊规格,特别是在异型结构方面的应用,凸显出木模板的优越性。木模板施工过程中,模板加固体系对施工质量及成本控制十分重要。传统木模板加固体系如图2所示,采用单套管对拉螺杆,即先在木模板上开孔,穿入一根PVC套管,在PVC套管内部穿入对拉螺杆,对拉螺杆通过山形卡拉紧模板主次楞,起到加固模板的作用。模板拆除时,PVC套管将对拉螺杆与混凝土隔离,确保对拉螺杆可取出以重复利用。但上述传统单套管对拉螺杆体系存在较多缺陷。首先是螺杆洞部位易漏浆,为保证PVC套管能够穿入模板孔内,模板开孔直径一般比PVC套管外径大4~6mm,即套管与模板孔之间存在缝隙。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此缝隙会导致混凝土漏浆。模板拆除后螺杆洞部位会出现小面积蜂窝缺陷,观感极差,后期需进行修补打磨处理,工程量大且效果一般。其次单套管易破损,导致对拉螺杆无法周转利用。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特别是振捣棒振捣碰触后易导致PVC套管破损,模板拆除时对拉螺杆无法取出,大大增加了周转材料的损耗率,增加了材料成本。另外,对拉螺杆无法取出,伸出墙柱截面外部分还需要人工切割掉,且割掉后的螺杆端头易锈蚀,这样无形间又增加了大量人工,且影响外观质量。再者,单套管对拉螺杆体系无法起到模板内撑作用,只能通过螺杆拉力拉紧模板,需要配合模板内撑形成模板外拉内撑加固体系。一般墙柱截面采用水泥撑作为模板内撑,但水泥撑的强度及刚度较差,如更换为强度较好的钢筋内撑,又极易导致模板破损。近年来,清水混凝土与超高层建筑发展迅速,传统木模板单套管对拉螺杆存在观感较差、加固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无法满足清水混凝土及超高层大截面墙柱构件加固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双套管对拉螺杆装置。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套管对拉螺杆装置,包括:对拉螺杆、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两个定型密闭圈;其中,对拉螺杆设置于第一套管内,第一套管设置于第二套管内,第一套管的长度大于第二套管的长度;定型密闭圈包括互相连接的密闭圈和底座,密闭圈的内径等于第二套管的外径,且密闭圈套置于第二套管两端,底座为圆环状,中间空心部位设置密闭圈,使用时底座的圆环平面与模板接触,第二套管穿过墙体。进一步地,密闭圈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径。进一步地,第一套管为壁厚为1mm的PVC套管。进一步地,第二套管为壁厚为2mm的PPR套管。进一步地,第二套管两端安装定型密闭圈后,长度等于墙体两侧模板的间距。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双套管对拉螺杆装置包括对拉螺杆、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两个定型密闭圈;其中,对拉螺杆设置于第一套管内,第一套管设置于第二套管内,第一套管的长度大于第二套管的长度;定型密闭圈包括互相连接的密闭圈和底座,密闭圈的内径等于第二套管的外径,且密闭圈套置于第二套管两端,底座为圆环状,中间空心部位设置密闭圈,使用时底座的圆环平面与模板接触,第二套管穿过墙体。本技术的工艺简单、可行性强,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超高层大截面墙柱木模板加固体系及清水混凝土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双套管对拉螺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双套管对拉螺杆装置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双套管对拉螺杆装置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双套管对拉螺杆装置100,包括对拉螺杆2、第一套管3、第二套管4以及两个定型密闭圈5;对拉螺杆2设置于第一套管3内,第一套管3设置于第二套管4内,第一套管3的长度大于第二套管4的长度;定型密闭圈5包括互相连接的密闭圈51和底座52,密闭圈51的内径等于第二套管4的外径,且密闭圈51套置于第二套管4两端,底座52为圆环状,中间空心部位设置密闭圈51,使用时底座52的圆环平面与模板1接触,第二套管4穿过墙体。优选的,密闭圈5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二套管4的外径。优选的,第一套管3为壁厚为1mm的PVC套管。优选的,第二套管4为壁厚为2mm的PPR套管。优选的,第二套管4两端安装定型密闭圈5后,长度等于墙体两侧模板1的间距。示例的,施工过程中先支立一侧墙柱模板1,然后先将第一套管3穿入模板1上设置的螺杆孔洞(图未示),再将两端拼装好塑料密闭圈5的第二管套4套在第一套管3外侧,再支立另一侧模板1,将第一套管3从另一侧模板1相应螺杆孔洞穿出,第二套管4刚好夹在两侧模板1中间,最后将对拉螺杆2从第一套管3内部穿过,通过山形卡拉紧模板1主次楞,第二套管4及定型密封圈5的底座52紧紧顶住两侧模板1,形成模板加固体系。模板拆除时,可将对拉螺杆2及第一套管3取出重复利用。具体实施时,首先计算确定选用对拉螺杆2的直径d,第一套管3采用外径为D1的PVC套管(壁厚1mm,D1>d),第二套管4采用外径为D2的PPR套管(壁厚2mm,D2>D1),第二套管4两端嵌套定型密闭圈5,定型密闭圈5为塑料材质,包括密封圈51和底座52。其中,密闭圈51内径D3=D2,确保第二套管4紧密嵌入密闭圈51内,圆环状的底座52直径D4>D3,第二套管4两端拼装好密闭圈51后总长度同墙柱梁截面尺寸,确保密闭圈紧贴模板1。与传统单套管对拉螺杆相比,双套管对拉螺杆装置中外侧设置的第二套管两端紧密嵌入定型密闭圈,外侧的第二套管安装密闭圈后总长度同墙柱截面尺寸,螺杆拉紧后,两端密闭圈紧贴模板,这样由木模板、第一套管与定型密闭圈形成密闭体系,完美解决螺杆洞部位漏浆缺陷;其次,双套管对拉螺杆装置选用强度性能更好的PPR套管与内侧PVC套管组成双保险,很好地解决了单套管易破损导致对拉螺杆无法周转利用的缺陷,第二套管选用抗压抗折强度较高的材料,确保在模板加固及混凝土振捣施工过程中不会破损、弯折。再者,双套管对拉螺杆体系选用2mm厚PPR套管,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套管两端安装塑料密闭圈后总长度同墙柱截面尺寸,对拉螺杆拉紧后,套管两端的塑料密闭圈紧紧地撑住两侧模板,进而起到了模板内撑的作用。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双套管对拉螺杆装置包括对拉螺杆、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两个定型密闭圈;其中,对拉螺杆设置于第一套管内,第一套管设置于第二套管内,第一套管的长度大于第二套管的长度;定型密闭圈包括互相连接的密闭圈和底座,密闭圈的内径等于第二套管的外径,且密闭圈套置于第二套管两端,底座为圆环状,中间空心部位设置密闭圈,使用时底座的圆环平面与模板接触,第二套管穿过墙体。本技术的工艺简单、可行性强,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套管对拉螺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拉螺杆、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两个定型密闭圈;其中,所述对拉螺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管内,所述第一套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管内,所述第一套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套管的长度;所述定型密闭圈包括互相连接的密闭圈和底座,密闭圈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径,且所述密闭圈套置于所述第二套管两端,底座为圆环状,中间空心部位设置所述密闭圈,使用时底座的圆环平面与模板接触,第二套管穿过墙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套管对拉螺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拉螺杆、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两个定型密闭圈;其中,所述对拉螺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管内,所述第一套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管内,所述第一套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套管的长度;所述定型密闭圈包括互相连接的密闭圈和底座,密闭圈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径,且所述密闭圈套置于所述第二套管两端,底座为圆环状,中间空心部位设置所述密闭圈,使用时底座的圆环平面与模板接触,第二套管穿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海江王鑫杨武权尹立佐王占猛杜莎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