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区接入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小区接入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技术介绍
由于5G高频段大规模天线形成的单个波束较窄,无法覆盖整个小区,因此5G系统设计引入了多波束的概念,例如正在讨论的基于多波束的初始小区接入的方法和流程。对于基于多波束的初始小区接入,基站一般需要通过波束扫描的方法发送新空口-主同步信号(NR-PSS)和/或新空口-辅同步信号NR-SSS和/或新空口(NR)系统信息,该系统信息可能包括新空口物理广播信道(NR-PBCH)和新空口系统信息块(NR-SIB)。下面介绍本文所涉及的收发波束的互易性(Beamcorrespondence)的概念:对于基站,如果可以把下行链路中基站的最优发送波束(TRP-Tx-Beam)等同于上行链路中基站的最优接收波束(TRP-Rx-Beam),或可以把上行链路中基站的最优接收波束(TRP-Rx-Beam)等同于下行链路中基站的最优发送波束(TRP-Tx-Beam),则称之为基站侧具备收发波束的互易性,即基站侧满足Beamcorrespondence。类似的,对于终端来说,如果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区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确定终端发送前导码所基于的收发互易性组合,所述收发互易性组合包括基站的收发波束互易性假设和终端的收发波束互易性假设;基站根据所述收发互易性组合,检测所述终端发送的前导码;基站根据前导码所在资源的检测结果,确定上下行链路的最优收发波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区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确定终端发送前导码所基于的收发互易性组合,所述收发互易性组合包括基站的收发波束互易性假设和终端的收发波束互易性假设;基站根据所述收发互易性组合,检测所述终端发送的前导码;基站根据前导码所在资源的检测结果,确定上下行链路的最优收发波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确定终端发送前导码所基于的收发互易性组合的步骤,包括:基站将预先配置的默认收发互易性组合,作为所述终端发送前导码所基于的收发互易性组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确定终端发送前导码所基于的收发互易性组合的步骤,包括:根据本基站预先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发送前导码所基于的收发互易性组合,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有基站的收发波束互易性假设和终端的收发波束互易性假设。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终端发送前导码所基于的收发互易性组合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基站广播发送第一指示信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确定终端发送前导码所基于的收发互易性组合的步骤,包括:根据本基站预先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终端显式或隐式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发送前导码所基于的收发互易性组合;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有基站的收发波束互易性假设,并指示终端自主选择终端的收发波束互易性假设;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有终端的收发波束互易性假设。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确定终端发送前导码所基于的收发互易性组合的步骤,还包括:根据终端发送的前导码所属的第一前导码分组,确定第一前导码分组对应的收发波束互易性假设,得到所述终端的收发波束互易性假设,其中,不同的前导码分组对应于终端的不同收发波束互易性假设。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终端发送前导码所基于的收发互易性组合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基站采用波束扫描的方式,通过基站的各个发送波束分别发送预定信息,所述预定信息包括同步信息、物理广播信道信息和系统消息中的至少一种。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收发互易性组合,检测所述终端发送的前导码的步骤,包括:基站确定所述收发互易性组合所对应的第一资源的位置,其中,不同的收发互易性组合对应于预先定义的不同资源,且不同的收发互易性组合对应的资源具有不同的时频资源位置;基站在第一资源上,采用波束扫描的方式,通过基站的各个接收波束分别检测并接收终端发送的前导码;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包括时域位置相同但频域位置不同的多组子资源,不同的子资源对应于预先定义的不同的下行最优波束,且所述终端在其中一种下行最优波束对应的子资源上发送前导码,所述下行最优波束包括下行链路的基站最优发送波束和/或终端最优接收波束。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发互易性组合为基站和终端均不具备收发波束互易性时,所述第一资源包括时域位置相同但频域位置不同的N组子资源,其中,N等于基站波束数量与终端波束数量的乘积,所述终端在其中一种下行最优波束对应的子资源上采用波束扫描的方式,通过终端的各个发送波束分别发送前导码。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发互易性组合为基站具备收发波束互易性但终端不具备收发波束互易性时,所述第一资源包括时域位置相同但频域位置不同的M组子资源,其中,M等于终端波束数量,所述终端在其中一种下行最优波束对应的子资源上采用波束扫描的方式,通过终端的各个发送波束分别发送前导码。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发互易性组合为基站不具备收发波束互易性但终端具备收发波束互易性时,所述第一资源包括时域位置相同但频域位置不同的L组子资源,其中,L等于基站波束数量与终端波束数量的乘积,所述终端在其中一种下行最优波束对应的子资源上,通过该子资源对应的终端发送波束发送前导码。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发互易性组合为基站和终端均具备收发波束互易性时,所述第一资源包括时域位置相同但频域位置不同的P组子资源,其中,P等于终端波束数量,所述终端在其中一种下行最优波束对应的子资源上,通过该子资源对应的终端发送波束发送前导码。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前导码所在资源的检测结果,确定上下行链路的最优收发波束的步骤,包括:基站最优发送波束,是基站根据检测到前导码的第一子资源所对应的第一下行最优波束得到的,或者是根据基站具备收发波束互易性的假设以及基站最优接收波束而确定的;终端最优接收波束,是基站根据检测到前导码的第一子资源所对应的第一下行最优波束得到的,或者是根据终端具备收发波束互易性的假设以及终端最优发送波束而确定的;基站最优接收波束,是基站根据接收信号质量最优的前导码所对应的基站接收波束而确定的,或者是根据基站具备收发波束互易性的假设以及基站最优发送波束而确定的;终端最优发送波束,是基站根据接收信号质量最优的前导码所对应的终端接收波束而确定的,或者是根据终端具备收发波束互易性的假设以及终端最优接收波束而确定的。14.一种小区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确定发送前导码所基于的收发互易性组合,所述收发互易性组合包括基站的收发波束互易性假设和终端的收发波束互易性假设;终端基于所述收发互易性组合,发送前导码。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定发送前导码所基于的收发互易性组合的步骤,包括:终端将预先配置的默认收发互易性组合,作为发送前导码所基于的收发互易性组合。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定发送前导码所基于的收发互易性组合的步骤,包括:终端根据基站预先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发送前导码所基于的收发互易性组合,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有基站的收发波束互易性假设和终端的收发波束互易性假设。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发送前导码所基于的收发互易性组合的步骤之前,还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广播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定发送前导码所基于的收发互易性组合的步骤,包括:终端根据基站预先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基站的收发波束互易性假设,以及,终端自主选择所述终端的收发波束互易性假设,得到所述终端发送前导码所基于的收发互易性组合;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有基站的收发波束互易性假设,并指示终端自主选择终端的收发波束互易性假设。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定发送前导码所基于的收发互易性组合的步骤,还包括:确定所述终端的收发波束互易性假设所对应的第一前导码分组,从第一前导码分组中选择本终端采用的前导码,其中,不同的前导码分组对应于终端的不同收发波束互易性假设。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发送前导码所基于的收发互易性组合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终端采用波束扫描的方式,通过终端的各个接收波束分别接收基站发送的预定信息,其中,所述预定信息是基站采用波束扫描的方式,通过基站的各个发送波束分别发送的,且所述预定信息包括同步信息、物理广播信道信息和系统消息中的至少一种;终端根据所述预定信息的接收结果,确定基站最优发送波束和终端最优接收波束。21.如权利要求14至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基于所述收发互易性组合,发送前导码的步骤,包括:终端基于所述收发互易性组合,确定所述收发互易性组合所对应的第一资源的位置,其中,不同的收发互易性组合对应于预先定义的不同资源,且不同的收发互易性组合对应的资源具有不同的时频资源位置,所述第一资源包括时域位置相同但频域位置不同的多组子资源,不同的子资源对应于预先定义的不同的下行最优波束,所述下行最优波束包括下行链路的基站最优发送波束和/或终端最优接收波束;终端根据预先确定的包括基站最优发送波束和/或终端最优接收波束的第一下行最优波束,确定所述第一资源中与所述第一下行最优波束对应的第一子资源的位置;终端在所述第一子资源上发送前导码。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发互易性组合为基站和终端均不具备收发波束互易性时,所述第一资源包括时域位置相同但频域位置不同的N组子资源,其中,N等于基站波束数量与终端波束数量的乘积;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子资源上发送前导码的步骤,包括:所述终端在第一子资源上采用波束扫描的方式,通过终端的各个发送波束分别发送前导码。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发互易性组合为基站具备收发波束互易性但终端不具备收发波束互易性时,所述第一资源包括时域位置相同但频域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吴丹,童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