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状态更新方法、节点和用户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1844986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状态更新方法、节点和用户终端,该方法可包括:若用户终端需要进行切换或者重配置,第一节点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层的传输状态;所述第一节点基于所述RLC层的传输状态,更新所述用户终端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的传输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状态更新方法、节点和用户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状态更新方法、节点和用户终端。
技术介绍
移动通信系统未来发展中,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极大提升网络容量和吞吐量,必将会引入更多的传输节点,即未来网络可以理解为超密集网络。在超密集网络中,传输节点之间距离较近,用户终端(UE,UserEquipment)在传输节点之间切换、传输节点内的小区切换或者动性重配置的频度较大。然而,目前UE发生切换或者重配置时,传输节点与UE之间会存在大量的重传,导致网络传输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状态更新方法、节点和用户终端,解决了网络传输效率不高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状态更新方法,包括:若用户终端需要进行切换或者重配置,第一节点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LinkControl,RLC)层的传输状态;所述第一节点基于所述RLC层的传输状态,更新所述用户终端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的传输状态。可选的,所述第一节点为集中传输节点,所述第一节点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状态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若用户终端需要进行切换或者重配置,第一节点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层的传输状态;所述第一节点基于所述RLC层的传输状态,更新所述用户终端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的传输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状态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若用户终端需要进行切换或者重配置,第一节点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层的传输状态;所述第一节点基于所述RLC层的传输状态,更新所述用户终端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的传输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为集中传输节点,所述第一节点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RLC层的传输状态,包括:所述集中传输节点接收所述用户终端的源分布式传输节点发送的所述用户终端的RLC层的传输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源分布式传输节点存在所述用户终端的确认模式AM的承载时,所述RLC层的传输状态包括:所述AM的承载中的第一序列号SN、第二SN、所述第一SN至所述第二SN之间的每个数据包的确认状态、第三SN、第四SN和所述第三SN至所述第四SN之间的每个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其中,所述第一SN为下一个将要发送的数据包的SN,所述第二SN为确认连续发送成功的SN加1,所述第三SN为按顺序全部正确接收的最高SN或者该最高SN加1,所述第四SN为接收到的接收窗口内数据包的最高SN或者该最高SN加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N至所述第二SN之间的每个数据包的确认状态均包括分段信息;所述第三SN至所述第四SN之间的每个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均包括分段信息;其中,所述分段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分段在数据单元中的起始位置、分段长度和最后一分段的指示信息。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源分布式传输节点存在所述用户终端的为确认模式AM的承载时,所述RLC层的传输状态包括:所述AM的承载中的第一个已经发送但未接收到肯定应答ACK确认的数据包的SN、第一比特流、第一个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SN和第二比特流,其中,所述第一比特流用于表示第一个已经发送但未接收到ACK确认的数据包,以及其后多个发送的SN是否接收到ACK确认的确认情况,所述第二比特流用于表示第一个未接收到的数据包,以及其后多个SN的接收情况。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LC层的传输状态还包括:第一分段指示信息和第二分段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分段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已经发送且接收到ACK确认的分段或者已经发送但未接收到ACK确认的分段,所述第二分段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已经接收到的分段或者未接收到的分段。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源分布式传输节点存在所述用户终端的非确认模式UM的承载时,所述RLC层的传输状态包括:所述UM的承载中的下一个需要发送的数据包的SN和出现的断续接收的接收情况,以及还包括接收到的最高SN或者最高SN加1;其中,所述断续接收的接收情况包括分段信息,且所述分段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分段在数据单元中的起始位置、分段长度和最后一分段的指示信息。8.如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RLC层的SN与PDCP层的共用SN,所述RLC层的传输状态中包括的SN为RLC层的SN与PDCP层的共用SN;或者若RLC层的SN与PDCP层的未共用SN,所述RLC层的传输状态中包括的SN为所述源分布式传输节点将RLC层的SN经过映射得到的PDCP层的SN。9.如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LC层的传输状态包括分段的确认情况和分段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集中传输节点基于所述分段的确认情况和分段信息,向所述用户终端的目标分布式传输节点传输需要重传的分段数据;或者所述集中传输节点向所述用户终端的目标分布式传输节点传输分段的确认情况和分段信息,由所述目标分布式传输节点进行数据分段,并进行相应的传输;或者若RLC层的SN与PDCP层的共用SN,所述集中传输节点向所述用户终端的目标分布式传输节点传输PDCP状态报告,所述PDCP状态报告包括所述分段的确认情况和分段信息,由所述目标分布式传输节点使用所述PDCP状态报告同步RLC层的传输状态;或者若RLC层的SN与PDCP层的共用SN,所述集中传输节点向所述用户终端的目标分布式传输节点传输所述源分布式传输节点的RLC层的传输状态,由所述目标分布式传输节点组织RLC状态报告,并进行相应传输。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包括独立的协议栈的源节点,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源节点向所述用户终端的目标小区的目标节点前转所述PDCP层的传输状态,其中,所述PDCP层的传输状态包括:分段的接收情况和分段信息,所述分段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分段在数据单元中的起始位置、分段长度和最后一分段的指示信息。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DCP层的传输状态还包括:第一个已经发送但未接收到ACK确认的数据包,和/或其后的多个数据包的ACK确认情况,以及还包括:按顺序递交高层的最高SN或者按顺序递交高层的最高SN加1,以及断续接收部分的接收情况。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断续接收部分的接收情况包括:用于表示断续接收部分的各SN的接收情况的比特流。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源节点向所述目标节点前转第一个已经发送但未接收到ACK确认的数据包,以及其后的多个数据包;若所述断续接收的部分有分段,则所述源节点向所述目标节点前转分段数据和相应的分段信息。14.如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源节点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切换准备命令,所述切换准备命令携带有询问所述目标节点是否支持并同意进行分段信息前转的询问信息;所述源节点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表示所述目标网节点支持并同意进行分段信息前转。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包括独立的协议栈的源节点,所述方法还包括:若RLC层的SN与PDCP层的共用SN,所述源节点向所述用户终端的目标小区的目标节点前转所述PDCP层的传输状态或者所述RLC层的传输状态,所述PDCP层的传输状态用于同步所述目标节点的RLC层的传输状态,所述RLC层的传输状态用于同步所述目标节点的RLC层的传输状态。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DCP层的传输状态包括第一个已经发送但未接收到ACK确认的数据包,和/或其后的多个数据包的ACK确认情况,以及还包括按顺序递交高层的最高SN或者按顺序递交高层的最高SN加1,以及断续接收部分的接收情况。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断续接收部分的接收情况包括:用于表示断续接收部分的各SN的接收情况的比特流。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源节点向所述目标节点前转第一个已经发送但未接收到ACK确认的数据包,以及其后的所有顺序的数据包;或者所述源节点向所述目标节点前转所述第一个已经发送但未接收到ACK确认的数据包,以及其后已经发送但未接收到ACK确认的数据包,以及没有传输过的数据包;所述源节点向所述目标节点前转断续接收部分。19.如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用户终端的状态报告,由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RLC层进行发送。20.一种状态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若用户终端需要进行切换或者重配置,所述用户终端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RLC层的传输状态;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RLC层的传输状态,更新所述用户终端的PDCP层的传输状态。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初始化所述RLC层的传输状态。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RLC层的SN与PDCP层的共用SN,所述用户终端使用所述用户终端的PDCP层的传输状态同步所述RLC层的传输状态。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命令,所述命令包括指示RLC层的SN与PDCP层的是否共用SN的指示信息。24.如权利要求20-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命令,所述命令包括是否支持基于分段数据传输的指示信息。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LC层的传输状态包括分段的确认情况和分段信息,其中,所述分段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分段在数据单元中的起始位置、分段长度和最后一分段的指示信息。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PDCP层的传输状态中保留所述分段的情况和分段信息;若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支持基于分段数据传输,则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RLC层的传输状态中同步所述分段的情况和分段信息。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所述用户终端的PDCP层的传输状态同步所述RLC层的传输状态,包括:若所述用户终端存在AM承载,则对于AM的承载,所述用户终端使用所述用户终端的PDCP层的传输状态更新所述RLC层的传输状态中的下一个期待确认的状态边界为确认连续发送成功的SN加1,以及更新下一个将要发送的状态边界更新为下一个将要发送的数据包的SN,以及将接收窗口的边界更新为接收窗口内数据包的最高SN或者该最高SN加1,以及将顺序接收的边界更新为按顺序全部正确接收的最高SN或者该最高SN加1;若所述用户终端存在UM承载,则对于UM的承载,所述用户终端使用所述用户终端的PDCP层的传输状态更新所述RLC层的传输状态中的下一个将要发送的状态边界为下一个需要发送的数据包的SN,以及将顺序接收的边界更新为按顺序全部正确接收的最高SN或者该最高SN加1。28.一种节点,所述节点为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敏
申请(专利权)人: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