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数据处理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844985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及数据处理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映射关系变化过程中,还没有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保证数据无损传输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设备确定用户设备的PDU flow与RB的映射关系需要发生变化;数据处理设备将目标PDU flow在源RB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一数据转移至目标RB中。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在PDU flow与RB的映射关系发生变化后,将源RB中该目标PDU flow的部分或全部第一数据已经转移至目标RB中,能够使用变化后目标PDU flow对应的目标RB传输该部分或全部第一数据,从而保证映射关系变化过程中数据无损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数据处理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数据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5G移动通信系统可以采用的网络部署结构如图1所示,为典型的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架构。eNB(演进基站)下有多个小区,连接态下UE(终端)与小区进行空口数据收发。其中,核心网与eNB之间通过S1接口进行数据传输;eNB与其他eNB之间通过X2接口进行数据传输。5G移动通信系统还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网络部署结构,网络侧节点分为CU(CentralUnit,中央单元)和DU(DistributedUnit,分布式单元),一个CU控制一定区域内部署的多个DU,这些DU具体通过TRP(TransmissionReceptionPoint,传输点)与UE进行空口传输。其中,一个或多个TRP可以同时为UE服务,进行数据传输。结合如图1和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为统一描述,将图1中的eNB和图2中的CU/DU(具体为TRP),都统称为NG-NB(下一代基站)和eLTEeNB(演进LTE基站)。如图3所示,5G的网络架构中包括的逻辑实体分别是位于核心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数据处理设备确定用户设备的分组数据单元流PDU flow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需要发生变化;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将目标PDU flow在源RB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一数据转移至目标RB中;其中,所述目标PDU flow为需要更改映射关系的PDU flow。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数据处理设备确定用户设备的分组数据单元流PDUflow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需要发生变化;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将目标PDUflow在源RB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一数据转移至目标RB中;其中,所述目标PDUflow为需要更改映射关系的PDUflow。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PDUflow的第一数据包括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目标PDUflow中未分配序列号SN的数据;所述目标PDUflow中未经过空口传输的数据;所述目标PDUflow中已分配SN并且经过空口传输但没有接收到确认消息的确认模式AM数据;所述目标PDUflow中从第一个已分配SN并且经过空口传输但没有接收到确认消息的AM数据之后的全部AM数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变化后的用户设备的PDUflow与RB的映射关系中包括所述源RB,则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将所述源RB中所述目标PDUflow的全部第一数据转移至所述目标RB中。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变化后的用户设备的PDUflow与RB的映射关系中包括所述源RB,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将目标PDUflow在源RB中的部分第一数据转移至目标RB中,包括: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将所述源RB中目标PDUflow的未分配SN的数据和/或未经过空口传输的数据转移至所述目标RB中。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变化后的用户设备的PDUflow与RB的映射关系中不包括所述源RB,则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将所述源RB中所述目标PDUflow的全部第一数据转移至所述目标RB中。6.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在确定用户设备的PDUflow与RB的映射关系需要发生变化之后,还包括: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将所述用户设备的全部RB或者映射关系发生变化的RB进行复位操作。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将源RB中目标PDUflow的部分或全部第一数据转移至目标RB中,包括:所述数据处理设备根据所述部分或全部第一数据的到达时间,以及所述目标RB的原有数据的到达时间,按照时间顺序将所述部分或全部第一数据插入到所述目标RB的原有数据中;或所述数据处理设备采用预设的交叉方式,将所述部分或全部第一数据插入到所述目标RB的原有数据中;或所述数据处理设备根据所述部分或全部第一数据的优先级和所述目标RB的原有数据的优先级,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将所述部分或全部第一数据插入到所述目标RB的原有数据中。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插入到所述目标RB中的所述部分或全部第一数据为分组数据聚合协议业务数据单元PDCPSDU格式的数据。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在确定用户设备的PDUflow与RB的映射关系需要发生变化之后,还包括: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将所述源RB中所述目标PDUflow对应的非连续的第二数据删除;或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将所述源RB中所述目标PDUflow对应的非连续的第二数据按照数据的SN序号的顺序,依次发送至高层。10.如权利要求1~5、7~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数据处理设备为节点,所述第一数据为下行发送端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上行接收端数据;若所述数据处理设备为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数据为上行发送端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下行接收端数据。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数据处理设备为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用户设备的PDUflow与RB的映射关系需要发生变化,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节点的通知确定PDUflow与RB的映射关系需要发生变化;所述用户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目标PDUflow: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节点的通知确定所述目标PDUflow。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PDUflow与RB映射关系的变化是由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的节点需要进行重新配置引起的,且所述数据处理设备为节点,该方法还包括:所述节点在确定所述目标PDUflow在源RB中的全部数据处理完成后,对所述用户设备的PDUflow与RB的映射关系进行重新配置。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PDUflow与RB映射关系的变化是由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的节点需要进行重新配置引起的,且所述数据处理设备为节点,所述节点将目标PDUflow在源RB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一数据转移至目标RB中之前,还包括:所述节点根据下列方式中的部分或全部确定所述目标PDUflow:所述节点根据每个RB中需要更改映射关系的PDUflow的数量,将所述数量最少的RB中的需要更改映射关系的PDUflow作为目标PDUflow;所述节点根据需要更改映射关系的PDUflow中的数据包个数确定目标PDUflow;所述节点根据需要更改映射关系的PDUflow对应的传输状态的复杂度确定目标PDUflow;所述节点根据需要更改映射关系的PDUflow对应的优先级确定目标PDUflow;所述节点根据需要更改映射关系的PDUflow对应的业务质量指标确定目标PDUflow。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PDUflow与RB映射关系的变化是由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切换至目标节点引起的,且所述数据处理设备为源节点,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源节点将目标PDUflow在源RB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一数据转移至目标RB中之后,将所述目标RB中数据通过所述目标节点与所述源节点之间的前转数据通道前转至所述目标节点。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PDUflow与RB映射关系的变化是由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切换至目标节点引起的,且所述数据处理设备为源节点,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源节点将目标PDUflow在源RB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一数据转移至目标RB中之后,将所述目标RB的原始SN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目标节点,以及将转移至所述目标RB的已分配SN并且经过空口传输但没有接收到确认消息的AM数据对应的SN状态信息调整为不需要重传,并将调整后的所述SN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目标节点。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PDUflow与RB映射关系的变化是由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切换至目标节点引起的,且所述数据处理设备为源节点,所述源节点将目标PDUflow在源RB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一数据转移至目标RB中之前,还包括:所述源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节点的通知确定所述目标PDUflow。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中包括所述目标PDUflow;或所述通知中包括变化后的所述用户设备的PDUflow与RB的映射关系。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通知中包括变化后的所述用户设备的PDUflow与RB的映射关系,所述源节点根据下列方式中的部分或全部确定所述目标PDUflow:所述源节点根据每个RB中需要更改映射关系的PDUflow的数量,将所述数量最少的RB中的需要更改映射关系的PDUflow作为目标PDUflow;所述源节点根据需要更改映射关系的PDUflow中的数据包个数确定目标PDUflow;所述源节点根据需要更改映射关系的PDUflow对应的传输状态的复杂度确定目标PDUflow;...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敏张大钧汪颖
申请(专利权)人: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