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房兆强专利>正文

一种纺纱机机内吸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3565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机械上用的吸尘、集棉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在机内吸尘、集棉的纺纱机机内吸尘装置。该纺纱机机内吸尘装置,包括与主风管相连通的吸风机,其特殊之处在于:刺辊放气罩外侧通过连接管与刺辊下方的吸棉斗相连通,吸棉斗通过支风管与主风管相连通,轧辊放气罩的内侧通过连接管与支风管相连通,支风管上设有防火闸门。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制造成本低,维修方便,可提高生产安全性,且适应多种结构厂房以及可增加厂房利用率的优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机械上用的吸尘、集棉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在机内吸尘、集棉的纺纱机机内吸尘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在纺纱机吸尘、落棉排除装置中,均采用地沟式吸尘结构,即预先在纺纱机基础位置上开挖除尘地沟,并做好防水层及铺设风道,再用手工打磨风道内壁,地坑位于纺纱机刺辊的下部,且在刺辊和小轧辊的吸尘处通过吸管与支风道相通,支风道通过主风道及吸风机,将含杂、落棉、含尘空气吸到滤尘室进行处理,达到落杂、落棉收集及空气过滤净化的效果。由于地沟式吸尘结构的工程造价在5000-8000元/台,且施工周期需10-20天/台,所以制造成本较高,而且地沟式吸尘结构,其支风道表面绝对粗糙度在1.5-4mm之间,落棉与支风道表面的摩擦阻力较大,使落棉易挂花并引起风道堵塞。其次,地沟式的风道,易受地面沉降影响,在产生渗水、断层及裂缝后,维修非常困难,而且渗水后,落棉发生沉积,与高速运转的刺辊摩擦后易发生火灾,造成生产上的不安全因素,并且设备的安装对厂房有较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制造成本低,维修方便,可提高生产安全性,且适应多种结构厂房的纺纱机机内吸尘装置。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纺纱机机内吸尘装置,包括与主风管相连通的吸风机,其特殊之处在于刺辊放气罩外侧通过连接管与刺辊下方的吸棉斗相连通,吸棉斗通过支风管与主风管相连通,轧辊放气罩的内侧通过连接管与支风管相连通,支风管上设有防火闸门。所述支风管为一立体的Z形管。所述支风管管径D=80mm-150mm,且其曲率半径R在1.5D-2.5D。吸棉斗为长条状倒三角形,且其一侧斗壁上设有观察窗。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在不开挖地坑、地沟,不破坏地面的前提下,通过吸棉斗与其它风管与主风管相连通,利用现有设备较少的空间,合理布置,通过吸风机将落杂、落棉、含尘空气吸入滤尘室进行处理,达到落棉自动收集、空气过滤的效果,其工程造价低于800元/台,且施工周期只需3天/台,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采用现有的镀锌铁皮管及橡胶管等作为风管,使各风管的绝对粗糙度在0.1-0.15mm,风管表面较为光滑,落杂、落棉不易挂花而引起风道堵塞。其次由于不存在支风管的渗水问题,所以无落棉沉积现象,同时在支风管中增设了防火闸板,一旦某台机器发生异常情况或机器需停机检修,可立即将闸板关闭,以确保其他机台及滤尘设备的正常运行,彻底杜绝了生产上不安全的火灾因素,提高了生产安全的可靠性,并且也便于吸尘装置的维修。本技术采用了组装式的吸尘装置,设备的安装对厂房不作限制,能适宜用在多种结构的厂房中,因此可增加厂房利用率,特别适合原纺制化纤的梳棉机改纺天然纤维等设备吸尘装置的改造。因此,本技术具有制造成本低,维修方便,可提高生产安全性,且适应多种结构厂房以及可增加厂房利用率的优点。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滤尘室,2吸风机,3主风管,4连接管,5刺辊放气罩,6刺辊,7吸棉斗,7-1观察窗,8支风管,9软连接管,10轧辊放气罩,11小轧辊。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与主风管3相连通的吸风机2,主风管3与滤尘室1相连接通,在刺辊6上部的刺辊放气罩5外侧通过连接管4与刺辊6下方的吸棉斗7相通,吸棉斗7用镀锌铁皮制作为长条状倒三角形,且其一侧斗壁上设有观察窗7-1,通过该观察窗7-1可随时了解吸尘情况。吸棉斗7通过支风管8与主风管3相连通,为减少占用空间,支风管8为一立体的Z形管,该支风管8可采用镀锌铁皮或橡胶管,其一端与吸棉斗7连通,另一端与主风管3连通,支风管8管径D=80mm-150mm,且其曲率半径R在1.5D-2.5D,因此在机内不增设吸风机的前提下,根据风量、风速等参数优化设计,达到良好的运行效果。小轧辊11上部的轧辊放气罩10其内侧通过一软连接管9与支风管8相连通,为确保其他机台及滤尘装置正常工作及便于对各支风管8维修,支风管8上设有防火闸门12,本技术可对多组机台的吸尘装置进行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纺纱机机内吸尘装置,包括与主风管(3)相连通的吸风机(2),其特征是刺辊放气罩(5)外侧通过连接管与刺辊(6)下方的吸棉斗(7)相连通,吸棉斗(7)通过支风管(8)与主风管(3)相连通,轧辊放气罩(10)的内侧通过连接管与支风管(8)相连通,支风管(8)上设有防火闸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纱机机内吸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风管(8)为一立体的Z形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纱机机内吸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风管(8)管径D=80mm-150mm,且其曲率半径R在1.5D-2.5D。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纱机机内吸尘装置,其特征是吸棉斗(7)为长条状倒三角形,且其一侧斗壁上设有观察窗(7-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机械上用的吸尘、集棉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在机内吸尘、集棉的纺纱机机内吸尘装置。该纺纱机机内吸尘装置,包括与主风管相连通的吸风机,其特殊之处在于刺辊放气罩外侧通过连接管与刺辊下方的吸棉斗相连通,吸棉斗通过支风管与主风管相连通,轧辊放气罩的内侧通过连接管与支风管相连通,支风管上设有防火闸门。因此,本技术具有制造成本低,维修方便,可提高生产安全性,且适应多种结构厂房以及可增加厂房利用率的优点。文档编号D01H11/00GK2844156SQ20052012472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7日专利技术者房兆强 申请人:房兆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纱机机内吸尘装置,包括与主风管(3)相连通的吸风机(2),其特征是:刺辊放气罩(5)外侧通过连接管与刺辊(6)下方的吸棉斗(7)相连通,吸棉斗(7)通过支风管(8)与主风管(3)相连通,轧辊放气罩(10)的内侧通过连接管与支风管(8)相连通,支风管(8)上设有防火闸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兆强
申请(专利权)人:房兆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