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沉沙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3486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00:16
一种生态沉沙池结构,属于农田水利灌区引水工程、高新节水喷滴灌工程和生活与工业供水工程用水的水沙分离装置,包括从地面线向下开设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前面连接有开设在地面上的进水道,所述容纳空间后面连接有开设在地面上的排水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底部铺设有隔沙层,所述隔沙层上方设置有墙壁与所述容纳空间表面紧贴且给所述进水道和所述排水道留有开口;在靠近所述隔沙层的所述墙壁上设置有排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通过在山坡上设置沉沙池来降低山坡水的流速,防止水流过急将上坡上的泥土冲刷到山脚,并将流水中的泥沙残留在山坡上。

An ecological sand pool structure

An ecological sand pool structure, which belongs to the water and sand separation unit of the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of the irrigation and water irrigation area, the high and new water spray drip irrigation project, and the water for the industrial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including the accommodating space opened down from the ground line. The accommodating spa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way opened on the ground, and the space behind the accommodating space is connected. A drainage channel is provided on the ground,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 sand - proof layer is laid at the bottom of the accommodating space, and a wall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sand - proof layer and is tightly attached to the accommodating space surface, and an opening is retained for the inlet channel and the drainage channel, and a drainage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wall near the sand barrier. The aim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reduce the flow velocity of hillside water by setting a sank pool on the hillside, and to prevent the water flowing too quickly to scour the soil on the slope to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and to keep the sediment in the water on the hills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沉沙池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防治领域,尤其是一种生态沉沙池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水土保持设计人员在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时,经常会在临时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沙池。目前在水土保持行业设计中,常用的沉沙池形式以砖砌矩形平底池型为主。我国山区面积广,深受山区农民经常在山坡上开荒种植植物来获取经济价值。然而,开荒后换上经济作物后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需要进行水土流失监测,改善山区经营管理方式。目前,实验人员进行水土流失监测通常在野外设置径流场小区,即由围梗、集水槽、导流槽和分流箱等构成,修建时均要做防水处理。采用该径流场进行水土流失监测试验通常存在以下问题:径流场建设的面积大,所需坡面较平整,对试验地的土壤扰动大,不利于水土流失监测的准确性,且结构复杂,建造繁琐从而增加了成本。现在公开号为CN206378383U的公开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毛竹林水土流失监测的沉沙装置。用于毛竹林水土流失监测的沉沙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由高到低依次设置且均具有内腔的沉沙池体,每一个沉沙池体上端均具有敞口,在沉沙池体上端设有能将敞口封闭的密封结构,相邻两个沉沙池体通过连接管相连通,且位于最上方的沉沙池体上设有与内腔相连通且用于与山体径流相连的进水管,位于最下方的沉沙池体上设有若干径流量监测机构。现在公开号为CN205867672U的公开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双斗式钢结构一体化沉沙池,包括钢结构一体化池身、两个斗式集沙槽和锯齿式隔板;锯齿式隔板将池身分隔成一级沉沙室和二级沉沙室,一级沉沙室和二级沉沙室的底部各设置一个斗式集沙槽;所述斗式集沙槽的内坡比1:2。对比文件中并没有解决本申请的通过沉沙池来缓解山坡水土流失过大的现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通过在山坡上设置沉沙池来降低山坡水的流速,防止水流过急将上坡上的泥土冲刷到山脚,并将流水中的泥沙残留在山坡上。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生态沉沙池结构,包括从地面线向下开设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前面连接有开设在地面上的进水道,所述容纳空间后面连接有开设在地面上的排水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底部铺设有隔沙层,所述隔沙层上方设置有墙壁与所述容纳空间表面紧贴且给所述进水道和所述排水道留有开口;在靠近所述隔沙层的所述墙壁上设置有排水管。隔沙层是指分隔水流中的泥沙和地面本身的泥土,确保水流中的泥沙不会跟地面本身的泥土连成一体,便于泥沙的清理,从而防止容纳空间的减小。作为优选,所述进水道和所述排水道为“T”型槽,所述进水道靠近左侧所述墙壁,所述排水道靠近右侧所述墙壁。通过使得水流行走一个至“之”字形,确保水流在容纳空间内形成一个回流,防止泥沙顺着水流直接冲出容纳空间。作为优选,所述墙壁包括由若干块水泥砖整齐排列的墙体片组和覆盖在由所述墙体片组表面上的水泥砂浆层;所述水泥砖之间设置有所述水泥砂浆层。确保整个结构强度经得起水流的冲刷,便于水流中的泥沙沉淀和清理。作为优选,所述容纳空间的容积在1.5-5m³之间。本申请人在建造过程中将容纳空间基体的分为1.5m³、2m³和5m³三种实施例,但是小于1.5m³和大于5m³的容纳空间申请人只是没有设计出与之对应的结构,如果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本申请的结构应用在小于1.5m³和大于5m³的容纳空间内也属于侵犯申请人的权利,但是申请人认为上述小于1.5m³和大于5m³的容纳空间有新的结构来更好的沉沙。排水管上设置有防水开关。能快速的将沉沙池内地水除去,从而实现对底部沉沙的清洁。作为优选,所述墙壁包括均匀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周边的松木桩,所述松木桩之间设置竹片,所述竹片由所述容纳空间底至顶逐层密编连接所述松木桩。作为优选,所述竹片的宽度大于3cm。作为优选,所述开口处铺设有延伸到所述进水道内的防冲刷件。上述为容纳空间优选为1.5m³时的结构,沉沙池的四周采用竹编和松木桩配合,主要突出生态沉沙。作为优选,所述排水道内设置有记录径流量的水表。观察该区域内水流量,明确该地区建造多大沉沙池才能有效的实现沉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在山坡上设置沉沙池,缓解了上坡上的水土流失,而且能将水中含有的泥沙沉淀在山坡上,经过对沉沙池的处理将泥沙残留在山坡上。为了更好的沉沙,申请人在流速不同的地方设置容积不一样的沉沙池,比如在山腰的上部靠近山顶处设置容积为1.5m³的沉沙池,因为该区域的水流不是很急,其建造的结构强度也可以略微有所下降,而且水中的含沙量也不是很多,通过一个“之”字形的流线就可以很好的缓解流速过急和沉沙不易的问题。在山腰中下部的沉沙池的容积为5m³,因为该区域的水流很急,而且汇聚的水流很多,需要该区域的沉沙池结构强度强,处理沉沙的时间短,而且需要对该区域的沉沙池的水流量监控起来,确保沉沙的完全性。山脚的沉沙池就需要缓解水的流速,让水流中的沙石完全的沉淀下来,并且慢慢的与山脚融为一体,所以采用可以被分解能与土地融为一体的生态沉沙池,生态沉沙池通过侧向渗透将沉沙池内的水释放出去,将沙石留在沉沙池内,通过长时间的沉底使得泥沙保留在山脚处,防止水土流失。通过沉沙池的配合保护了山体水土流失,沉沙池本省结构简单,实用性较强,有效的保留了山体本身的水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C-C的截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D-D的截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6是图5中E-E的截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俯视图;图8是图7中A-A的截面图;图9是图7中B-B的截面图;在上述附图内:1-容纳空间,2-进水道,3-排水道,4-隔沙层,5-墙壁,6-排水管,51-水泥砖,52-水泥砂浆层,53-松木桩,54-竹片,61-防水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生态沉沙池结构,容纳空间1的容量为2m³,容纳空间1前面连接有开设在地面上的进水道2,容纳空间1后面连接有开设在地面上的排水道3,进水道2和排水道3处在同一直线上,容纳空间1底部铺设有隔沙层4,隔沙层4包括铺设一层不透水的土工膜,然后采用生态袋装土后加固。生态袋的尺寸约80cm×40cm,内部具有耕植土、土家肥、狗牙根草籽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封闭而成,采用错层堆放,袋与袋之间采用连接扣连接。实施例二,在容纳空间1的四周设置墙壁5,墙壁5包括均匀设置在容纳空间1周边的松木桩53,松木桩53之间设置竹片54,竹片54由容纳空间1底至顶逐层密编连接松木桩53。竹片54的宽度大于3cm。进水道2和排水道3的开口处铺设有延伸到进水道2和排水道3内的防冲刷件,防冲刷件也是土工膜。在竹片54四周撒播草籽。作为另一种情况,在竹片54外侧还可以放置生态袋层。在靠近隔沙层4的墙壁5上设置有排水管6,排水管6距离隔沙层4有一个特定的距离,该距离防止放水的时候沉沙池内的沙子顺着排水管6流失。上述实施例是全生态结构,但是申请人还有几个部分生态结构的案例,虽然不是全生态结构,但是也具有一定的有益效果。实施例三,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生态沉沙池结构,包括从地面线向下开设的容纳空间1,容纳空间1前面连接有开设在地面上的进水道2,容纳空间1后面连接有开设在地面上的排水道3,容纳空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沉沙池结构,包括从地面线向下开设的容纳空间(1),所述容纳空间(1)前面连接有开设在地面上的进水道(2),所述容纳空间(1)后面连接有开设在地面上的排水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1)底部铺设有隔沙层(4),所述隔沙层(4)上方设置有墙壁(5)与所述容纳空间(1)表面紧贴且给所述进水道(2)和所述排水道(3)留有开口;在靠近所述隔沙层(4)的所述墙壁(5)上设置有排水管(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沉沙池结构,包括从地面线向下开设的容纳空间(1),所述容纳空间(1)前面连接有开设在地面上的进水道(2),所述容纳空间(1)后面连接有开设在地面上的排水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1)底部铺设有隔沙层(4),所述隔沙层(4)上方设置有墙壁(5)与所述容纳空间(1)表面紧贴且给所述进水道(2)和所述排水道(3)留有开口;在靠近所述隔沙层(4)的所述墙壁(5)上设置有排水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沉沙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道(2)和所述排水道(3)为“T”型槽,所述进水道(2)靠近左侧所述墙壁(5),所述排水道(3)靠近右侧所述墙壁(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沉沙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壁(5)包括由若干块水泥砖(51)整齐排列的墙体片组和覆盖在由所述墙体片组表面上的水泥砂浆层(52);所述水泥砖(51)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道亮王慧丽郭峰程平杨钱昌丁盛龚丽丽万重山
申请(专利权)人:安吉县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