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井冈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连续培养微生物絮凝剂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2916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2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连续培养微生物絮凝剂的装置,包括培养罐本体、控制箱、浊度仪ZS‑720、进水管、冷水管、热水管、温度传感器、浊度仪ZS‑720探头、导热板、电动机和搅拌杆,培养罐本体下部一侧设置有控制箱,培养罐本体中部一侧设置有出液管,进水管一端设置有冷水管和热水管,温度传感器一侧设置有浊度仪ZS‑720探头,培养罐本体内部侧面设置有导热板,电动机下方设置有搅拌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培养罐进行培养,产量较高,利用温度传感器温度,通过控制器MFR‑012控制进水管通入热水和冷水,通过导热板传递热量,便于控温,通过浊度仪ZS‑720探头检测培养液内微生物浓度,调节输入培养液的流速,以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操作简便,有利于生产。

A device for continuous culture of microbial flocculant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vice for continuous cultivation of microbial flocculant, which includes a culture tank body, a control box, a turbidimeter ZS 720, a water inlet pipe, a cold water pipe, a hot water pipe, a temperature sensor, a turbidimeter ZS probe, a heat conduction plate, a motor and a stirring rod, and a control box on the lower side of the culture tank body. A water pipe and a hot water pipe are set at one end of the inlet pipe. One side of the inlet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turbidimeter ZS 720 probe, and a heat conduction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culture tank body, and a stirring rod is arranged under the motor. Temperature sensor temperature, through the controller MFR 012 control inlet pipe into hot water and cold water, transfer heat through the heat conduction plate, easy to control temperature, through the turbidimeter ZS probe to detect the concentration of microorganism in the culture liquid, adjust the flow velocity of the input culture liqui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est training effect, easy operation and beneficial to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连续培养微生物絮凝剂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
,具体为一种可连续培养微生物絮凝剂的装置。
技术介绍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分泌物产生的代谢产物,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得到的水处理剂,相对于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具有生物分解性和安全性的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微生物絮凝剂通过培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发酵、提取、精制而得,培养微生物是生产微生物絮凝剂必不可少的过程。但是目前的微生物絮凝剂培养装置产量较小,微生物生产需合适的温度和培养液浓度,调节不便,操作繁琐,不利于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连续培养微生物絮凝剂的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连续培养微生物絮凝剂的装置,包括培养罐本体、底脚、控制箱、控制器MFR-012、浊度仪ZS-720、出液管、进水管、冷水管、热水管、第一电动阀门、第二电动阀门、温度传感器、浊度仪ZS-720探头、导热板、盖板、输液管、手动阀门、支架、电动机和搅拌杆,所述培养罐本体底面焊接有底脚,所述培养罐本体下部一侧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部底面安装有控制器MFR-012,所述控制器MFR-012顶面设置有浊度仪ZS-720,所述培养罐本体中部一侧设置有出液管,且培养罐本体上部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设置有冷水管和热水管,所述冷水管和热水管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电动阀门和第二电动阀门,所述培养罐本体内部底面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一侧设置有浊度仪ZS-720探头,所述培养罐本体内部侧面设置有导热板,且培养罐本体顶面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顶面一侧贯穿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上部设置有手动阀门,所述盖板上方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方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下方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控制器MFR-012和浊度仪ZS-720均与外部电源电性相连,所述浊度仪ZS-720与浊度仪ZS-720探头电性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MFR-012输入端电性相连,所述第一电动阀门和第二电动阀门均与控制器MFR-012输出端电性相连。优选的,所述控制箱正面设置有观察窗。优选的,所述培养罐本体内部的培养液高度与出液管位于同一水平面。优选的,所述导热板内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为螺旋型,所述培养罐本体下部侧面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与进水管一端相连。优选的,所述电动机通过转轴与减速器相连,减速器与搅拌杆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培养罐进行培养,产量较高,利用温度传感器温度,通过控制器MFR-012控制进水管通入热水或者冷水,通过导热板传递热量,改变培养罐本体内部的温度,便于控温,通过浊度仪ZS-720探头检测培养液内微生物浓度,调节输液管输入培养液的速度,以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操作简单,有利于生产,本设计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可大面积推广使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控制箱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导热板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培养罐本体;2、底脚;3、控制箱;4、控制器MFR-012;5、浊度仪ZS-720;6、出液管;7、进水管;8、冷水管;9、热水管;10、第一电动阀门;11、第二电动阀门;12、温度传感器;13、浊度仪ZS-720探头;14、导热板;15、盖板;16、输液管;17、手动阀门;18、支架;19、电动机;20、搅拌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连续培养微生物絮凝剂的装置,包括培养罐本体1、底脚2、控制箱3、控制器MFR-0124、浊度仪ZS-7205、出液管6、进水管7、冷水管8、热水管9、第一电动阀门10、第二电动阀门11、温度传感器12、浊度仪ZS-720探头13、导热板14、盖板15、输液管16、手动阀门17、支架18、电动机19和搅拌杆20,培养罐本体1底面焊接有底脚2,培养罐本体1下部一侧设置有控制箱3,控制箱3内部底面安装有控制器MFR-0124,控制器MFR-0124顶面设置有浊度仪ZS-7205,培养罐本体1中部一侧设置有出液管6,且培养罐本体1上部一侧设置有进水管7,进水管7一端设置有冷水管8和热水管9,冷水管8和热水管9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电动阀门10和第二电动阀门11,培养罐本体1内部底面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2,温度传感器12一侧设置有浊度仪ZS-720探头13,培养罐本体1内部侧面设置有导热板14,且培养罐本体1顶面设置有盖板15,盖板15顶面一侧贯穿有输液管16,输液管16上部设置有手动阀门17,盖板15上方设置有支架18,支架18上方设置有电动机19,电动机19下方设置有搅拌杆20,控制器MFR-0124和浊度仪ZS-7205均与外部电源电性相连,浊度仪ZS-7205与浊度仪ZS-720探头13电性相连,温度传感器12与控制器MFR-0124输入端电性相连,第一电动阀门10和第二电动阀门11均与控制器MFR-0124输出端电性相连。为了便于观察浊度仪ZS-7205显示的数值,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控制箱3正面设置有观察窗。为了使输液管16输入培养液的速度与出液管6出液速度相同,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培养罐本体1内部的培养液高度与出液管6位于同一水平面。为了便于控制温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导热板14内部设置有进水管7,进水管7为螺旋型,培养罐本体1下部侧面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与进水管7一端相连。为了便于减缓搅拌杆20的转动速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电动机19通过转轴与减速器相连,减速器与搅拌杆20相连。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为一种可连续培养微生物絮凝剂的装置,在培养罐本体1注入培养液,直至培养液与出液管6齐平,浊度仪ZS-720探头13检测微生物浓度,手动调节手动阀门17,使培养液输入时浊度仪ZS-7205显示的浓度接近理论最佳值,此时溢出的培养液从出液管6流出,定时检查浊度仪ZS-7205的数值是否处于最佳值,以便于及时进行调整,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内部温度降低时,会发出信息给控制器MFR-0124,控制器MFR-0124接通第二电动阀门11电路,热水由热水管9流入进水管7内,由导热板14传递热量,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关闭第二电动阀门11,同理,温度升高时,冷水管8通入冷水,控制温度,操作简单,有利于生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连续培养微生物絮凝剂的装置,包括培养罐本体(1)、底脚(2)、控制箱(3)、控制器MFR‑012(4)、浊度仪ZS‑720(5)、出液管(6)、进水管(7)、冷水管(8)、热水管(9)、第一电动阀门(10)、第二电动阀门(11)、温度传感器(12)、浊度仪ZS‑720探头(13)、导热板(14)、盖板(15)、输液管(16)、手动阀门(17)、支架(18)、电动机(19)和搅拌杆(20),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罐本体(1)底面焊接有底脚(2),所述培养罐本体(1)下部一侧设置有控制箱(3),所述控制箱(3)内部底面安装有控制器MFR‑012(4),所述控制器MFR‑012(4)顶面设置有浊度仪ZS‑720(5),所述培养罐本体(1)中部一侧设置有出液管(6),且培养罐本体(1)上部一侧设置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一端设置有冷水管(8)和热水管(9),所述冷水管(8)和热水管(9)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电动阀门(10)和第二电动阀门(11),所述培养罐本体(1)内部底面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2),所述温度传感器(12)一侧设置有浊度仪ZS‑720探头(13),所述培养罐本体(1)内部侧面设置有导热板(14),且培养罐本体(1)顶面设置有盖板(15),所述盖板(15)顶面一侧贯穿有输液管(16),所述输液管(16)上部设置有手动阀门(17),所述盖板(15)上方设置有支架(18),所述支架(18)上方设置有电动机(19),所述电动机(19)下方设置有搅拌杆(20),所述控制器MFR‑012(4)和浊度仪ZS‑720(5)均与外部电源电性相连,所述浊度仪ZS‑720(5)与浊度仪ZS‑720探头(13)电性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12)与控制器MFR‑012(4)输入端电性相连,所述第一电动阀门(10)和第二电动阀门(11)均与控制器MFR‑012(4)输出端电性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连续培养微生物絮凝剂的装置,包括培养罐本体(1)、底脚(2)、控制箱(3)、控制器MFR-012(4)、浊度仪ZS-720(5)、出液管(6)、进水管(7)、冷水管(8)、热水管(9)、第一电动阀门(10)、第二电动阀门(11)、温度传感器(12)、浊度仪ZS-720探头(13)、导热板(14)、盖板(15)、输液管(16)、手动阀门(17)、支架(18)、电动机(19)和搅拌杆(20),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罐本体(1)底面焊接有底脚(2),所述培养罐本体(1)下部一侧设置有控制箱(3),所述控制箱(3)内部底面安装有控制器MFR-012(4),所述控制器MFR-012(4)顶面设置有浊度仪ZS-720(5),所述培养罐本体(1)中部一侧设置有出液管(6),且培养罐本体(1)上部一侧设置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一端设置有冷水管(8)和热水管(9),所述冷水管(8)和热水管(9)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电动阀门(10)和第二电动阀门(11),所述培养罐本体(1)内部底面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2),所述温度传感器(12)一侧设置有浊度仪ZS-720探头(13),所述培养罐本体(1)内部侧面设置有导热板(14),且培养罐本体(1)顶面设置有盖板(15),所述盖板(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岳曾建忠刘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井冈山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