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双向拉索光伏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2161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1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跨度双向拉索光伏支架,包括支架基础和设置在支架基础上的立柱,立柱之间设有若干横向桁架和若干纵向桁架,横向桁架之间设有若干受力索,纵向桁架之间设有若干稳定索,受力索和稳定索交错形成网状结构,受力索和稳定索的交叉处由固定装置连接,光伏组件设置在受力索上。荷载(包括光伏组件,风载,雪载等)通过受力索传递给桁架,再通过立柱传递给基础。稳定索保证受力索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有效较少支架的变形,同时保证了支架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如风荷载,地震力等,基本杜绝了光伏组件在极端荷载条件下引起的损坏,隐裂等问题,同时对比钢框架结构用钢量明显减少,降低了自重,减小了成本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双向拉索光伏支架
本技术涉及光伏支架,尤其涉及一种大跨度双向拉索光伏支架。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光伏发电项目发展较快,条件优良的地域及场所电站已经建成。目前的电站开发项目往往会遇到跨度较大、地面起伏较复杂的项目场所。而现有市场上的普通的支架安装方式远远无法满足现场的需求,即使有少量可以小跨度安装的支架形式,在安装跨度,支架变形大小,整体稳定性方面无法达到可靠安装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的大跨度双向拉索光伏支架。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大跨度双向拉索光伏支架,包括支架基础和设置在支架基础上的立柱,所述立柱之间设有若干横向桁架和若干纵向桁架,所述横向桁架之间设有若干受力索,所述纵向桁架之间设有若干稳定索,所述受力索和所述稳定索交错形成网状结构,所述受力索和所述稳定索的交叉处由固定装置连接,光伏组件设置在所述受力索上。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桁架与所述纵向桁架均采用空间管桁架,桁架高度取值在跨度的1/25~1/30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为U形夹具,包括U形螺栓、安装板和锁紧螺母,所述U形螺栓穿过所述受力索和所述稳定索的交叉处,以及安装板上的通孔,而后被锁紧螺母固定在安装板。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为焊接板,用于将所述受力索和所述稳定索的交叉处焊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受力索由钢丝束或钢丝绳制成,通过锚具与所述横向桁架相连接,所述稳定索通过锚具与所述纵向桁架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为格构柱或钢管柱。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基础为独立基础或桩基。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支柱之间设置横向桁架和纵向桁架,并在横向桁架之间设置受力索,在纵向桁架之间设置稳定索,受力索与稳定索形成网状结构,光伏组件设置在受力索上,受力索张力传递给横向桁架后,依靠纵向桁架产生的反作用力实现平面内的力学平衡,稳定索张力传递给纵向桁架后,依靠横向桁架产生的反作用力实现平面内的力学平衡。荷载(包括光伏组件,风载,雪载等)通过受力索传递给桁架,再通过立柱传递给基础稳定索保证受力索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有效较少支架的变形,同时保证了支架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如风荷载,地震力等,基本杜绝了光伏组件在极端荷载条件下引起的损坏,隐裂等问题,同时对比钢框架结构用钢量明显减少,降低了自重,减小了成本投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双向拉索光伏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横向桁架与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加基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支架基础;11、立柱;20、横向桁架;21、受力索;30、纵向桁架;31、稳定索;40、固定装置;41、U形螺栓;42、安装板;43、锁紧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大跨度双向拉索光伏支架,包括支架基础10和设置在支架基础10上的立柱11,立柱11基础之间设有若干横向桁架20和若干纵向桁架30,横向桁架20之间设有若干受力索21,纵向桁架30之间设有若干稳定索31,受力索21和稳定索31交错形成网状结构,受力索21和稳定索31的交叉处由固定装置40连接,光伏组件设置在受力索21上。通过在支柱之间设置横向桁架20和纵向桁架30,并在横向桁架20之间设置受力索21,在纵向桁架30之间设置稳定索31,受力索21与稳定索31形成网状结构,光伏组件设置在受力索21上,受力索21张力传递给横向桁架20后,依靠纵向桁架30产生的反作用力实现平面内的力学平衡,稳定索31张力传递给纵向桁架30后,依靠横向桁架20产生的反作用力实现平面内的力学平衡。荷载(包括光伏组件,风载,雪载等)通过受力索21传递给桁架,再通过立柱11传递给基础稳定索31保证受力索21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有效解决了有效较少支架的变形,同时保证了支架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如风荷载,地震力等,基本杜绝了光伏组件在极端荷载条件下引起的损坏,隐裂等问题,同时对比钢框架结构用钢量明显减少,降低了自重,减小了成本投入。横向桁架20与纵向桁架30均采用空间管桁架,空间管桁架的稳定性更高,从而保证整体支架系统的稳定性;桁架高度按规范取值,取值范围在跨度的1/25~1/30之间。固定装置40有多种,如图4所示,固定装置40为U形夹具,包括U形螺栓41、安装板42和锁紧螺母43,U形螺栓41穿过受力索21和稳定索31的交叉处,以及安装板42上的通孔,而后被锁紧螺母43固定在安装板42。另一种固定装置40为焊接板,用于将受力索21和稳定索31的交叉处焊接在一起。受力索21由钢丝束或钢丝绳制成,通过锚具与横向桁架20相连接,采用对受力索21施加一定量的预张力的方式较小组件安装平面的变形,稳定索31通过锚具与纵向桁架30相连接。因上部结构在平面内已经实现了自平衡,立柱11在整体结构中只起到竖向力的作用,可选用格构柱、钢管柱等,如图2所示,以钢管柱为例。支架基础10为独立基础或桩基,如图3所示,以独立基础为例,支架基础10在整个结构中承受立柱11传递的过来的作用力。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跨度双向拉索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基础和设置在支架基础上的立柱,所述立柱之间设有若干横向桁架和若干纵向桁架,所述横向桁架之间设有若干受力索,所述纵向桁架之间设有若干稳定索,所述受力索和所述稳定索交错形成网状结构,所述受力索和所述稳定索的交叉处由固定装置连接,光伏组件设置在所述受力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双向拉索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基础和设置在支架基础上的立柱,所述立柱之间设有若干横向桁架和若干纵向桁架,所述横向桁架之间设有若干受力索,所述纵向桁架之间设有若干稳定索,所述受力索和所述稳定索交错形成网状结构,所述受力索和所述稳定索的交叉处由固定装置连接,光伏组件设置在所述受力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双向拉索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桁架与所述纵向桁架均采用空间管桁架,桁架高度取值在跨度的1/25~1/30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双向拉索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U形夹具,包括U形螺栓、安装板和锁紧螺母,所述U形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炜涛张雄飞贺贤疆何圆峰陶金宏洪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鸿晟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