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钢领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213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平面钢领的加工方法,它按照公差递减的加工方法进行,包括以下工序:采用材质为合金钢的无缝钢管制作毛坯或者采用粉末冶金压坯件;车削;按所选定的材质对其进行常规热处理,它为无渗碳的热处理;磨削成型,消除前几道工序的累计公差;表面处理后即得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磨削成型工序,从而将前几道工序的累计公差完全消灭在磨削工序,使的钢领的平整度不大于0.01毫米,圆整度小于5微米。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钢领的加工精度,从而达到提高锭速的目的,进而提高了环锭细纱机的产量和质量,并且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钢领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自环锭细纱机诞生以来,钢领、钢丝圈这对运动副始终制约着环锭细纱机的产量和质量,虽经技术人员多年的改进,仍然将锭速限制在1.7~1.8万转/分(极少数的达到2.2~2.5万转/分),当锭速为1.7万转/分、钢领直径为42毫米时,钢丝圈在钢领上的线速度为40米/秒,如此高的速度没有一个高精度的钢领做运行基础,再增加其速度是不太可能的。目前,我国制造钢领的普通方法是以A3钢板为材料,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①冲压毛坯,②粗车,③精车,④压光,⑤渗碳,⑥淬火,⑦表面处理。该加工方法的缺陷是上述A3钢板本身在轧延过程中就形成带状的金相组织—对这种圆状的工件(钢领)是不合适的,所以从材料上就留下了“先天不足”的弊病;并且由于采用压光工序,使工件形成很大的金属内应力,当高温渗碳中应力被释放时即产生相应的几何变形,所以仅Φ40~Φ50毫米的钢领其圆整度允许公差高达0.2~0.25毫米。因此说钢领所用材料在加工后的金相组织及钢领的加工精度(几何形状的精度)均制约着锭速的提高和其使用寿命的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钢领的加工精度,以达到提高锭速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其技术方案是它按照公差递减的加工方法进行,包括以下工序①采用材质为合金钢的无缝钢管制作毛坯或者采用粉末冶金压坯件;②车削;③按所选定的材质对其进行常规热处理(即对其进行常规的提高其表面耐磨性的热处理),它为无(化学)渗碳的热处理(即所选定的材质不许“渗碳”);④磨削成型,消除(灭)前几道工序的累计公差;⑤表面处理后即得成品。上述技术方案中,它可以是以下工序①采用材质为滚动轴承钢的无缝钢管制作毛坯;②车削;③按滚动轴承钢的常规热处理方法对其进行热处理,即采用球化退火、淬火和低温回火的方法对其进行热处理;④磨削成型,消除(灭)前几道工序的累计公差;⑤表面处理后即得成品。工序④中磨削可以为金刚石砂轮磨削。上述技术方案中,它还可以是以下工序①采用烧结好的粉末冶金压坯件;②车削;③按粉末冶金的(常规)热处理方法对其进行热处理,即采用表面淬火的方法对其进行热处理;④磨削成型,消除(灭)前几道工序的累计公差;⑤表面处理后即得成品。工序④中磨削可以为金刚石砂轮磨削。本专利技术根据纺纱机型(棉纺、毛纺、麻纺、股线等)和纺纱环境要求采用耐磨、耐用的合金钢或者粉末冶金材质,本专利技术按照公差递减的加工方法进行(即随着加工工序的后移,其累计公差逐渐变小,直至最后的工序将累计公差消除),由于采用了磨削成型工序,从而将前几道工序的累计公差完全消灭在磨削工序,使的钢领(内径为45毫米)的平整度(两端面的平行度)不大于0.01毫米(原为0.12毫米),圆整度(内圆的圆度)小于或等于5微米(原为0.11毫米)。本专利技术提高了钢领的加工精度及表面光洁度,从而达到提高锭速的目的,进而提高了环锭细纱机的产量和质量,并且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而制造钢领的普通方法是按照公差递增的加工方法进行,即随着加工工序的后移,其累计公差逐渐变大,加工精度低,因此说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优于普通方法的。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制得的平面钢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按照公差递减的加工方法进行,即随着加工工序的后移,其累计公差逐渐变小,直至最后的工序将累计公差消除(减小至极限)。如图1所示,以加工PG-1型4251钢领为例,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工序(步骤)①采用材质为滚动轴承钢的无缝钢管制作毛坯,此毛坯制作方法为现有技术。②车削,采用数控车床,以保证下道工序的加工精度要求,先粗车,再精车。③按滚动轴承钢的常规热处理方法对其进行热处理,即采用球化退火、淬火和低温回火的方法对其进行热处理。它为无渗碳的热处理,即所选定的材质不许“渗碳”,只是按所选定的材质对其进行常规热处理,保证该材料的最佳金相组织,以达到设计所需的标准。④磨削成型,消除(灭)前几道工序的累计公差(使累计公差减小至极限)。磨床设备必须保证加工钢领几何形状和尺寸的一致性,可以采用金刚石砂轮磨削工具进行磨削,不能使冷却介质(液)的成分影响工件表面材质的性能。若采用较软的磨削砂轮,要随时修正砂轮的形状以保证工件几何尺寸的一致性。⑤表面处理后即得成品。表面处理(1)抛光,可以采用机械抛光或电抛光,根据条件选择;(2)还可以镀覆,进行镀氟等表面处理。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制造800件钢领,经检测,其平整度不大于0.01毫米,圆整度小于5微米。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按照公差递减的加工方法进行,即随着加工工序的后移,其累计公差逐渐变小,直至最后的工序将累计公差消除(减小至极限)。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工序(步骤)①采用烧结好的粉末冶金压坯件(即初压就可以得到的、烧结好的制件)。②车削,同实施例1中的工序②。③按粉末冶金的常规热处理方法对其进行热处理,即采用表面淬火的方法对其进行热处理。④磨削成型,消除(灭)前几道工序的累计公差,同实施例1中的工序④。⑤表面处理后即得成品。表面处理抛光,可以采用机械抛光或电抛光,根据条件选择,不再进行镀覆。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制造800件钢领,经检测,其平整度不大于0.01毫米,圆整度小于5微米。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按照公差递减的加工方法进行,即随着加工工序的后移,其累计(积)公差逐渐变小,直至最后的工序将累计公差消除(减小至极限)。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工序(步骤)①采用材质为合金钢的无缝钢管制作毛坯,可以采用材质为合金结构钢(如普通低合金钢、易切削钢、调质钢、滚动轴承钢)或者合金工具钢(如低合金刃具钢、高速钢、模具钢)或者特殊性能钢(如耐磨钢、耐热钢、不锈钢)的无缝钢管。②车削,同实施例1中的工序②。③按所选定的材质对其进行常规热处理(即对其进行常规的提高其表面耐磨性的热处理),它为无渗碳的热处理,即所选定的材质不许“渗碳”。本实施例以材质为调质钢的工件(钢领)为例,说明其常规热处理方法,即先淬火、再回火。④磨削成型,消除(灭)前几道工序的累计(积)公差,同实施例1中的工序④。⑤表面处理后即得成品。表面处理(1)抛光,可以采用机械抛光或电抛光,根据条件选择;(2)还可以镀覆,进行镀氟等表面处理。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制造400件钢领,经检测,其平整度不大于0.01毫米,圆整度不大于5微米。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它按照公差递减的加工方法进行,包括以下工序①采用材质为合金钢的无缝钢管制作毛坯或者采用粉末冶金压坯件;②车削;③按所选定的材质对其进行常规热处理,它为无渗碳的热处理;④磨削成型,消除前几道工序的累计公差;⑤表面处理后即得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它可以是以下工序①采用材质为滚动轴承钢的无缝钢管制作毛坯;②车削;③按滚动轴承钢的常规热处理方法对其进行热处理,即采用球化退火、淬火和低温回火的方法对其进行热处理;④磨削成型,消除前几道工序的累计公差;⑤表面处理后即得成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它还可以是以下工序①采用烧结好的粉末冶金压坯件;②车削;③按粉末冶金的常规热处理方法对其进行热处理,即采用表面淬火的方法对其进行热处理;④磨削成型,消除前几道工序的累计公差;⑤表面处理后即得成品。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面钢领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按照公差递减的加工方法进行,包括以下工序:①采用材质为合金钢的无缝钢管制作毛坯或者采用粉末冶金压坯件;②车削;③按所选定的材质对其进行常规热处理,它为无渗碳的热处理;④磨削成型,消除前几道工序的累计公差;⑤表面处理后即得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纪善刘顺玲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善缘羊绒服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