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带调节机构及悬挂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201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防止调节穿设有用于悬挂姓名卡壳体A的吊带1的该吊带1的长度的吊带调节机构从该吊带1脱落。其是调节用于悬挂姓名卡壳体A的吊带1的长度的吊带调节机构2,具备使上述吊带1的第一环绕部分11向一端侧伸出并抱持该吊带1的重叠部分的抱持部件21、及以卡住上述吊带1的第一环绕部分11的状态防止上述吊带1从该抱持部件21中抽脱的防脱部件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将姓名卡、ID卡、便携电话等挂在脖子上使用时所采用的悬挂具。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避免因别姓名卡的别针使衣服上留下孔这样的问题、以及不喜欢挑选带夹姓名卡的口袋的衣服等原因,用吊带吊着姓名卡、ID卡等以挂在脖子上使用这种类型的悬挂具逐渐被广泛使用起来。而且,在这种类型的悬挂具上设置用于使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调节形成挂在脖子上的部分的吊带的长度的吊带调节机构的情况也多了起来。具体地说,该吊带调节机构,是具有在内部可滑动地保持吊带的重叠部分的贯通孔、使形成挂在脖子上的部分的吊带从该贯通孔的一端侧伸出、同时使余下的吊带从另一端侧伸出的装置,通过使该吊带调节机构滑动,即可调节形成挂在脖子上的部分的吊带的长度。专利文献1技术登录第3083687号公报(第5页、第0014号段落等)。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这种以往的吊带调节机构的结构,例如,在想要调节吊带的长度以使挂在脖子上的吊带的长度最长的情况下,当过度地使吊带调节机构向余下的吊带侧滑动时,就很有可能会导致该吊带调节机构从吊带上脱落下来。因此,本专利技术就是着眼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本申请的吊带调节机构,是调节用于悬挂被悬挂体的吊带的长度的吊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使上述吊带的环绕部分向一端侧伸出并抱持该吊带的重叠部分的抱持部件、及以将上述吊带的环绕部分卡合的状态防止上述吊带从该抱持部件中抽脱的防脱部件。由此,因为是将吊带的环绕部分卡在上述防脱部件而防止从抱持该吊带的抱持部件抽脱,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避免上述吊带调节装置自该吊带脱离的结构。进而,因为具备防止上述吊带的第一环绕部分与上述防脱部件紧密接触的防紧密接触装置,所以当在通过上述防脱部件、卡住吊带的第一环绕部分以防止上述吊带从该包含部件抽脱之后,再次利用该吊带调节机构调节吊带的长度时,能够使使用者易于掐住卡在防脱部件上的吊带。作为具体的方案,可以考虑将上述防紧密接触装置制成为在上述防脱部件上以突出状态设置、防止上述吊带的环绕部分紧密接触的结构。另外,为了易于将在该吊带调节机构组装到吊带上,优选上述防脱部件为以上述抱持部件为基端呈悬臂式地设置。此外,通过设置将上述吊带的环绕部分向上述防脱部件的卡合位置导引的导引部,能够可靠地使吊带的环绕部分卡合到上述防脱部件上,确保稳定的使用状态。进而,为了在使用者使用该悬挂具时,能够使该吊带调节机构位于适当的状态,优选为具备以向上述抱持部件的内侧面突出的状态设置的防止吊带滑动的防滑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使用者使用悬挂具的状态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吊带调节机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吊带调节机构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吊带调节机构的正视图。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吊带调节机构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使吊带与防脱部件卡合后的状态的正视图。图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使吊带滑动以调节该吊带的长度的步骤的正视图。图8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将姓名卡壳体组装到连结装置上之后的状态的后侧立体图。图9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将姓名卡壳体组装到连结装置上之后的状态的后视图。图10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将吊带挂置到连结装置的挂置部件上的步骤的后视图。图11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将姓名卡壳体组装到连结装置上之后的状态的右侧视图。图1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将姓名卡壳体组装到连结装置上之后的状态的中央侧截面图。图1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将姓名卡壳体组装在连结装置上之后的状态的左侧视图。图1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将姓名卡壳体组装到连结装置上之后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使第一本体部件转动的状态的后视图。图1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连结装置的正视图。标号说明A被悬挂体(姓名卡壳体) B 悬挂具1吊带 2 吊带调节机构11 第一环绕部分 13 第一重叠部分21 抱持部分 22 防脱部件22a 基端 23 防紧密接触装置25 导引部件 26 防滑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使用者将本实施方式悬挂具B挂在脖子上的状态的正视图。本申请的悬挂具B,如图1所示,是在使用者将作为被悬挂体的姓名卡壳体A等挂在脖子上使用时所采用的装置,具备用于挂在脖子上的吊带1、调节该吊带1的长度的吊带调节机构2、将上述吊带1连结在姓名卡壳体A上的连结装置3、以及在对该吊带1施加一定以上的拉力时将该吊带1的环形状态解除的安全装置4。以下对各构成详细描述。姓名卡壳体A是由合成树脂等呈平板状地形成的正面看略呈矩形形状的缝隙壳体,是在内部可收容姓名卡等的装置。吊带1是由在与其纵向垂直的方向具有略矩形形状的截面的平纹织物形成的扁平的绳,如图1所示,是供使用者将该悬挂具B挂在脖子上的部件。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悬挂具B具有调节上述吊带1的长度的吊带调节机构2。该吊带调节机构2,如图2所示,是由合成树脂等一体地成型而成的,具备使上述吊带1的第一环绕部分11向一端侧伸出并将吊带1的第一重叠部分包围保持的抱持部件21、以卡住上述吊带1的第一环绕部件11的状态防止上述吊带1从该抱持部件21抽脱的防脱部件22、以及防止上述吊带1的第一环绕部分11与该防脱部件22紧密接触的防紧密接触部件23。抱持部件21,如图2至图5所示,是由前后壁21a、21b及左右壁21c、21d形成的筒状的部件。其内部形成可将吊带1的第一重叠部分13抱持为略微紧密的状态地开孔而成的贯通孔21e,且可使上述吊带1在该贯通孔21e内滑动。而且,将形成第一环绕部分11的吊带1的第一重叠部分13抱持,同时从上述贯通孔21e的一端侧使上述吊带1的第一环绕部分11伸出。进而,在该抱持部件21的前后外侧面上,如图3所示,具备带有突起271的手持部27,以使使用者易于握住该吊带调节机构2。防脱部件22,如图4所示,是以上述抱持部件21为基端22a、同时以前端22b为自由端呈悬臂式地形成的部件,具备卡合上述吊带1的卡合要件221、将该卡合要件221支撑在上述抱持部件21上的支撑要件222,并如图6所示,将上述吊带1的第一环绕部分卡住以防止上述吊带1从该抱持部件21抽脱。另外,使该防脱部件22的前端部和上述抱持部件21离开与吊带1的厚度大致相同的程度,以形成使该吊带1通过的通过口24,使从上述抱持部件21伸出的第一环绕部分11通过该通过口24,从而可从防脱部件22的前端侧挂置吊带1。卡合要件221,位于上述抱持部件21和从该抱持部件21延伸出的吊带1的第一环绕部分11之间,且被设置为在上述贯通孔21e上方横跨该贯通孔21e的开口,因此在使用者使用吊带调节机构2进行调节、以使上述第一环绕部分11的长度为最短而使挂在使用者的脖子上的吊带1的长度变长的状态下,将上述吊带1的第一环绕部分11卡住。支撑要件222是以与上述卡合要件221正交的状态从该卡合要件221向上述抱持部件21侧弯折、从而以与上述抱持部件21的侧壁上面相连接的状态形成为一体的部件。另外,在上述防脱部件22上设置的防紧密接触装置23,利用以突出状态设置的突出体231防止上述吊带1的第一环绕部件11与该防脱部件22紧密接触。突出体231,如图6所示,被设置在上述防脱部件22的上面中央部,向吊带1的第一环绕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带调节机构,是调节用于悬挂被悬挂体吊带的长度的吊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使上述吊带的环绕部分向一端侧伸出并抱持该吊带的重叠部分的抱持部件、及以卡住上述吊带的环绕部分的状态防止上述吊带从该抱持部件中抽脱的防脱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川阳一
申请(专利权)人:国誉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