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轴编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185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1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轴编码器,包括轴套、第一编码组件和第二编码组件;所述轴套设有轴套通孔,所述轴套通孔内安装有外轴,所述外轴上连接有转动座;所述外轴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外轴通孔,所述外轴通孔内安装有内轴,所述内轴依次穿过所述外轴、所述轴套、所述转动座连接按压座;所述轴套设有轴套定位孔,所述第一编码组件的上本体和第二编码组件的下本体均设置有定位销和定位孔;通过在第一编码组件的上本体,第二编码组件的下本体,及轴套和后盖增加定位销和定位孔,实现对编码器的准确安装,且安装过程简单。

A dual axis enco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 shaft encoder, which comprises an axle sleeve, a first coding component and a second coding component. The shaft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n axle sleeve through a hole, the outer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n outer shaft inside the shaft sleeve, and the outer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seat; the outer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n outer shaft through a hole, and the outer shaft is installed inside the hole. The shaft is connected in turn through the external shaft, the shaft sleeve and the rotating seat. The shaft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n axle sleeve positioning hole. The upper body of the first encoding component and the lower body of the second encoding component are both equipped with a positioning pin and a positioning hole, and the second encoding component is encoded by the upper body of the first encoding component. The lower body, the axle sleeve and the rear cover add the positioning pin and the positioning hole to realize the accurate installation of the encoder, and the installation process is sim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轴编码器
本技术涉及电子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轴编码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器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各种电器件的功能也是越来越丰富,由此为了减少编码器安装面积,缩减电器件尺寸,开发出了双轴编码器。但是,目前的双轴编码器存在着安装过程复杂,且安装后各器件容易错位。因此,需要一种安装简单且精准的双轴编码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轴编码器,来解决以上问题。为达到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轴编码器,包括轴套;所述轴套设有轴套通孔,所述轴套通孔内安装有外轴,所述外轴上连接有转动座;所述外轴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外轴通孔,所述外轴通孔内安装有内轴,所述内轴依次穿过所述外轴、所述轴套、所述转动座连接按压座;所述转动座连接有第一编码组件,所述按压座连接有第二编码组件,所述第一编码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编码组件和所述轴套之间,所述第二编码组件远离所述第一编码组件的一侧连接有后盖;所述第一编码组件包括上本体,所述上本体的一面设置有上定位销,所述上本体的另一面设置有上定位孔,所述上定位销与所述上定位孔位于同一中心轴线;所述轴套设置有轴套定位孔,所述上定位销穿入所述轴套定位孔;所述第二编码组件包括下本体,所述下本体的一面设置有下定位销,所述下本体的另一面设置有下定位孔;所述下定位销与所述下定位孔位于同一中心轴线,所述上定位孔内穿有所述下定位销;所述后盖设置有后盖定位销,所述下定位孔内穿有所述后盖定位销。可选的,所述外轴包括外大轴和外小轴,所述外小轴的直径小于所述外大轴的直径,所述外小轴远离所述外大轴的一端设置有卡合沟槽,所述小轴的轴头设置有导向倒角;所述转动座设有设有卡合台阶和导向斜面;所述导向倒角和所述导向斜面引导所述外小轴的轴头向所述卡合台阶移动;所述卡合台阶卡住卡合沟槽。可选的,所述转动座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转动座切面;所述按压座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按压座切面。可选的,所述第一编码组件还包括上端子,所述上端子电连接有上刷子;所述上刷子和所述上端子均有一部分包塑于所述上本体内;所述上刷子连接上接触片,所述上接触片不断转动改变与所述上刷子的接触位置;所述上接触片连接上波动盘,所述上接触片包塑于所述上波动盘内,所述上波动盘随所述外轴转动;所述上接触片设有若干个环形均布的上绝缘孔,包塑时所述上绝缘孔内充满塑料;所述上波动盘上设有若干个环形均布的上凸起条;所述上波动盘连接有上弹片,所述上弹片与所述上凸起条接触;所述波动盘转动时,所述上弹片分别依次与各个所述上凸起条接触。可选的,所述第二编码组件还包括下端子,所述下端子电连接有下刷子;所述下刷子和所述下端子均有一部分包塑于所述下本体内;所述下刷子连接下接触片,所述下接触片不断转动改变与所述下刷子的接触位置;所述下接触片连接下波动盘,所述下接触片包塑于所述下波动盘内,所述下波动盘随所述外轴转动;所述下接触片设有若干个环形均布的下绝缘孔,包塑时所述下绝缘孔内充满塑料;所述下波动盘上设有若干个环形均布的下凸起条;所述下波动盘连接有下弹片,所述下弹片与所述下凸起条接触;所述波动盘转动时,所述下弹片分别依次与各个所述下凸起条接触。可选的,所述下本体内还包塑有开关端子,所述开关端子连接有锅仔片;所述按压座的一端设置有半球形开关凸起,所述锅仔片接触所述半球形开关凸起。可选的,所述按压座的另一端设有内轴接头,所述内轴接头的两边设有内轴插孔;所述内轴靠近所述按压座的一端设有接口槽,所述内轴接头插入所述接口槽内,所述内轴接口槽的两边插入所述内轴插槽里;当所述内轴转动时,带动所述按压座随所述内轴转动。可选的,所述内轴靠近所述按压座的一端设有卡簧槽,所述卡簧槽安装有轴卡。可选的,所述内轴包括直径不同的内大轴和内小轴,所述内小轴的直径小于所述内大轴的直径;所述外轴通孔为阶梯通孔,所述阶梯通孔包括内轴大孔和内轴小孔,所述内小轴穿过所述内轴小孔,所述内大轴穿过所述内轴大孔。可选的,所述轴套通孔包括轴套大孔和轴套小孔,所述转动座穿入所述轴套大孔内,且能在所述轴套大孔内转动,所述外轴穿过所述轴套小孔与所述轴套大孔内的所述转动座连接;所述上本体设有按压通孔,所述按压座穿过所述按压通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编码组件的上本体,第二编码组件的下本体,及轴套和后盖增加定位销和定位孔,实现对编码器的准确安装,且安装过程简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轴编码器的组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轴编码器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轴编码器的外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轴编码器的转动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轴编码器的上本体包塑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轴编码器的下本体包塑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轴编码器的按压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轴编码器的外壳结构示意图。图中:11、内轴;12、外轴;13、外壳;14、轴套;15、转动座;16、上弹片;17、上波动盘;18、上接触片;19、按压座;20、上本体;21、上端子;22、下波动盘;23、下接触片;24、下弹片;25锅仔片;26、下本体;27、开关端子;28、下端子;29、后盖;31、上刷子;32、下刷子;111、轴卡;121、外大轴;122、外小轴;1221、导向倒角;1222、卡合沟槽;131、挡条;132、凹槽;133、导向条;161、卡合台阶;162、导向斜面;163、转动座切面;191、内轴接头;192、开关凸起;193、按压座切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轴编码器,通过增加定位销和定位孔及导向斜面,简化了双轴编码器的安装,提高了安装的精度。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双轴编码器,包括轴套14;轴套14设有轴套通孔,轴套通孔内安装有外轴12,外轴12连接有转动座15;外轴12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外轴通孔,外轴通孔内安装有内轴11,内轴11依次穿过外轴12、轴套14和转动座15连接有按压座19。转动座15连接有第一编码组件,按压座19连接有第二编码组件,第一编码组件位于第二编码组件和轴套14之间,第二编码组件远离第一编码组件的一侧连接有后盖29。第一编码组件包括上本体20,上本体20的一面设置有上定位销,另一面设置有上定位孔,上定位销与上定位孔位于同一中心轴线;轴套14设置有轴套定位孔,轴套定位孔内穿有上定位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轴编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套;所述轴套设有轴套通孔,所述轴套通孔内安装有外轴,所述外轴连接有转动座;所述外轴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外轴通孔,所述外轴通孔内安装有内轴,所述内轴依次穿过所述外轴、所述轴套和所述转动座连接有按压座;所述转动座连接有第一编码组件,所述按压座连接有第二编码组件,所述第一编码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编码组件和所述轴套之间,所述第二编码组件远离所述第一编码组件的一侧连接有后盖;所述第一编码组件包括上本体,所述上本体的一面设置有上定位销,所述上本体相对一面的另一面设置有上定位孔,所述上定位销与所述上定位孔位于同一中心轴线;所述轴套设置有轴套定位孔,所述上定位销穿入所述轴套定位孔;所述第二编码组件包括下本体,所述下本体的一面设置有下定位销,所述下本体相对一面的另一面设置有下定位孔;所述下定位销与所述下定位孔位于同一中心轴线,所述上定位孔内穿有所述下定位销;所述后盖设置有后盖定位销,所述下定位孔内穿有所述后盖定位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轴编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套;所述轴套设有轴套通孔,所述轴套通孔内安装有外轴,所述外轴连接有转动座;所述外轴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外轴通孔,所述外轴通孔内安装有内轴,所述内轴依次穿过所述外轴、所述轴套和所述转动座连接有按压座;所述转动座连接有第一编码组件,所述按压座连接有第二编码组件,所述第一编码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编码组件和所述轴套之间,所述第二编码组件远离所述第一编码组件的一侧连接有后盖;所述第一编码组件包括上本体,所述上本体的一面设置有上定位销,所述上本体相对一面的另一面设置有上定位孔,所述上定位销与所述上定位孔位于同一中心轴线;所述轴套设置有轴套定位孔,所述上定位销穿入所述轴套定位孔;所述第二编码组件包括下本体,所述下本体的一面设置有下定位销,所述下本体相对一面的另一面设置有下定位孔;所述下定位销与所述下定位孔位于同一中心轴线,所述上定位孔内穿有所述下定位销;所述后盖设置有后盖定位销,所述下定位孔内穿有所述后盖定位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包括外大轴和外小轴,所述外小轴的直径小于所述外大轴的直径,所述外小轴远离所述外大轴的一端设置有卡合沟槽,所述外小轴的轴头设置有导向倒角;所述转动座设有设有卡合台阶和导向斜面;所述导向倒角和所述导向斜面引导所述外小轴的轴头向所述卡合台阶移动;所述卡合台阶卡住卡合沟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转动座切面;所述按压座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按压座切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码组件还包括上端子,所述上端子电连接有上刷子;所述上刷子和所述上端子均有一部分包塑于所述上本体内;所述上刷子连接上接触片,所述上接触片不断转动改变与所述上刷子的接触位置;所述上接触片连接上波动盘,所述上接触片包塑于所述上波动盘内,所述上波动盘随所述外轴转动;所述上接触片设有若干个环形均布的上绝缘孔,包塑时所述上绝缘孔内充满塑料;所述上波动盘上设有若干个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金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升威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