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在福专利>正文

一种粉料软体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907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粉料软体运输装置,包括一个由软质复合膜制成的密闭袋,其内部为囊腔,所述密闭袋上设置有进料接口、出料接口和进气接口,所述进料接口、出料接口和进气接口上均设置有对应的阀门,所述软质复合膜包括网状芯层和位于网状芯层内外分布的夹层,所述网状芯层是软质结构粉料软体运输装置。采用上述软质复合膜制成的密闭袋,其强度佳,运输物料时不易摇晃,且不易扩张,可以用于输送气体、粉体、液体,设置进料接口是为了方便往其内部注入物料,而设置进气接口是为了向其内部鼓入气体,使得其内部的物料被挤出,而设置出料接口方便其连接负压输送系统将物料吸出。

A kind of powder mollusk transport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wder mollusk transport device, including an airtight bag made of a soft composite membrane, which is a capsule cavity, and a feeding interface, an outlet interface and an inlet interface are arranged on the closed bag. The feeding interface, the discharging interface and the inlet interface are provided with corresponding valves, and the soft compound is complex. The composite membrane comprises a mesh core layer and an interlayer distributed inside and outside the mesh core layer, and the mesh core layer is a soft structure powder soft transport device. The closed bag made of the above soft composite film is of good strength. It is not easy to shake, and is not easy to expand when transporting materials. It can be used to transport gas, powder and liquid. The inlet interface is designed to inject material into it conveniently, and the inlet interface is designed to inject gas into its inner part to make the material inside. It is extruded, and the discharge interface is set up to facilitate the connection of the negative pressure conveying system to suck out the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料软体运输装置
本技术属于软质材料领域和输送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质复合膜及其制成的粉料软体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粉体、液体、气体均采用钢体金属罐运输,钢体金属罐质量重且易造成空返,运输效率低,成本高。而目前也出现了一种由橡胶制成的软质输送袋,其用于盛装粉粒料,输送完后即可将软质输送袋打包,便于卡车运输其他物品,节约成本,而现有的软质输送带在盛装物料后,其刚性较差,盛满物料后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摇晃,如同盛满水的气球,在运输途中容易造成交通安全隐患,而且不宜充入气体,易膨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可折叠、高承压、防穿透、抗腐蚀、不易变形的布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质复合膜,包括柔性的网状芯层和贴覆设置在网状芯层两侧的柔性的夹层。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网状芯层使得夹层的强度增加,且使得其不易膨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网状芯层为金属丝网,所述夹层为橡胶或塑料。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金属丝网,其强度更佳,而塑料材料能提高其密闭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网状芯层为钢丝网,所述夹层为红泥塑料。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钢丝网能进一步的提高其强度,同时采用红泥塑料其强度佳,而且不宜被刺破。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能用于粉料输送的软体运输装置,其可折叠、高承压、防穿透、抗腐蚀、不易变形,适用于输送粉体、液体、气体的运输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粉料软体运输装置,包括一个由上所述的软质复合膜制成的密闭袋,所述密闭袋内部具有囊腔,所述密闭袋上设置有与所述囊腔连通的进料接口、出料接口和进气接口,所述进料接口、出料接口和进气接口上分别设有阀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软质复合膜制成的密闭袋,其单独佳,运输物料时不易摇晃,且不易扩张,可以用于输送气体,设置进料接口是为了方便往其内部注入物料,而设置进气接口是为了向其内部鼓入气体,使得其内部的物料被挤出,而设置出料接口方便其连接负压输送系统将物料吸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闭袋储满物料后为水平设置的长方体形或是圆柱体形或是椭圆柱体形,所述进料接口、出料接口和进气接口均位于所述密闭袋的上端。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使得其符合相关标准,且能保持最大的盛料量。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闭袋内底部设置有流化床,所述流化床为一个软体的方形气囊且内部竖直设置有多个软质挡片将方形气囊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子气囊,所述流化床沿密闭袋的长度方向铺设,所述流化床上端间隔均匀的布满与其对应子气囊内部连通的喷嘴,每个子气囊均设有一个与其内部连通的气管接口,每个所述气管接口均通过气体分配器与所述进气接口连接并连通。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流化床并向流化床内鼓入气体使得物料从密闭袋底部沸腾,而并便于出料口处连接的负压输送装置将物料抽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气体分配器为软质气囊,其内部中空,所述气体分配器的上端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气口,其侧端设置有多个与流化床的气管接口一一对应的出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软管与进气接口连接并连通,所述出气口均通过软管与对应的气管接口连接并连通。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气体分配器采用软质气囊,一来便于气体的分配,二来可以在非工作状态进行折叠收纳。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气体分配器为环形结构,其环设于所述密闭袋内底部边缘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方便其与每个子气囊连接并连通,同时使得整个装置的结构匀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料接口位于密闭袋上端中部,其一端伸入密闭袋内并通过管道连接并连通设有一个倒置的吸料盘。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便于负压输送装置直接从底部将物料抽走,而且底部物料沸腾最完全,提高排料的效率。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料盘由硅胶材料制成。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使得其可折叠,但又能保持定型,且不会将密闭袋划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软体复合布的结构简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粉料软体运输装置的结构简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流化床和气体分配器组合的俯视图。图中:11网状芯层,12夹层,2密闭袋,21进料接口,22出料接口,23进气接口,3流化床,31喷嘴,32软质挡片,33气管接口,4气体分配器,41进气口,42出气口,5吸料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质复合膜,包括柔性的网状芯层11和贴覆设置在网状芯层11两侧的柔性的夹层12,其中网状芯层11有利于提高布料的强度,使其具备支撑力同时能抗压,不易膨胀。。所述网状芯层11为金属丝网,所述夹层12为橡胶或塑料,采用金属丝网能进一步的提高其支撑强度和抗压能力,夹层12采用塑料一能防水,另外还能使得内外两侧的夹层12和网状芯层11很好的融合,进一步的提高布料的强度。所述网状芯层11为钢丝网,所述夹层12为红泥塑料,钢丝网结构强度大,不易断裂,弯折性能好,红泥塑料耐腐蚀能力强。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粉料软体运输装置,包括一个由权利要求实施例1所述所述的软质复合膜制成的密闭袋2,所述密闭袋2内部具有囊腔,所述密闭袋2上设置有与所述囊腔连通的进料接口21、出料接口22和进气接口23,所述进料接口21、出料接口22和进气接口23上分别设有阀门。灌料时将出料接口22和进气接口23的阀门均关闭,开启进料接口的阀门,并将进料接口与外界的料管连接,由粉料输料管向密闭袋2内充满物料,此时拆掉粉料输料管,将进料接口21对应的阀门关闭即可;排料时,将进气接口与外界共气泵的出气口连接,并开启对应的阀门,同时将出料接口与外界的负压输料装置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接并连通,并开启对应的阀门,利用共气泵向密闭袋内鼓入气体使得其内部的粉料呈沸腾状,而出料接口在负压输料系统的负压作用下将沸腾的粉粒料吸出密闭袋达到排料的目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密闭袋2储满物料后为水平设置的长方体形或是圆柱体形或是椭圆柱体形,所述进料接口21、出料接口22和进气接口923均位于所述密闭袋2的上端,便于放置在卡车上进行运输。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密闭袋2内底部设置有流化床3,所述流化床3为一个软体的方形气囊且内部竖直设置有多个软质挡片32将方形气囊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子气囊,所述流化床3沿密闭袋2的长度方向铺设,所述流化床3上端间隔均匀的布满与其对应子气囊内部连通的喷嘴31,每个子气囊均设有一个与其内部连通的气管接口33,每个所述气管接口33均通过气体分配器4与所述进气接口23连接并连通。设置流化床使得密闭袋内的物料能沸腾的比较充分,有利于提高排料的速度。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分配器4为软质气囊,其内部中空,所述气体分配器4的上端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气口41,其侧端设置有多个与流化床3的气管接口33一一对应的出气口42,所述进气口41通过软管与进气接口23连接并连通,所述出气口42均通过软管与对应的气管接口33连接并连通,设置气体分配器使得每个子气囊中的气体分配均匀,实现物料的及时排放。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分配器4为环形结构,其环设于所述密闭袋2内底部边缘处,便于其与子气囊连接,同时美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粉料软体运输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粉料软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由软质复合膜制成的密闭袋(2),所述密闭袋(2)内部具有囊腔,所述密闭袋(2)上设置有与所述囊腔连通的进料接口(21)、出料接口(22)和进气接口(23),所述进料接口(21)、出料接口(22)和进气接口(23)上分别设有阀门;所述密闭袋(2)储满物料后为水平设置的长方体形或是圆柱体形或是椭圆柱体形,所述进料接口(21)、出料接口(22)和进气接口(23)均位于所述密闭袋(2)的上端;所述密闭袋(2)内底部设置有流化床(3),所述流化床(3)为一个软体的方形气囊且内部竖直设置有多个软质挡片(32)将方形气囊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子气囊,所述流化床(3)沿密闭袋(2)的长度方向铺设,所述流化床(3)上端间隔均匀的布满与其对应子气囊内部连通的喷嘴(31),每个子气囊均设有一个与其内部连通的气管接口(33),每个所述气管接口(33)均通过气体分配器(4)与所述进气接口(23)连接并连通;所述软质复合膜包括柔性的网状芯层(11)和贴覆设置在网状芯层(11)两侧的柔性的夹层(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料软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由软质复合膜制成的密闭袋(2),所述密闭袋(2)内部具有囊腔,所述密闭袋(2)上设置有与所述囊腔连通的进料接口(21)、出料接口(22)和进气接口(23),所述进料接口(21)、出料接口(22)和进气接口(23)上分别设有阀门;所述密闭袋(2)储满物料后为水平设置的长方体形或是圆柱体形或是椭圆柱体形,所述进料接口(21)、出料接口(22)和进气接口(23)均位于所述密闭袋(2)的上端;所述密闭袋(2)内底部设置有流化床(3),所述流化床(3)为一个软体的方形气囊且内部竖直设置有多个软质挡片(32)将方形气囊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子气囊,所述流化床(3)沿密闭袋(2)的长度方向铺设,所述流化床(3)上端间隔均匀的布满与其对应子气囊内部连通的喷嘴(31),每个子气囊均设有一个与其内部连通的气管接口(33),每个所述气管接口(33)均通过气体分配器(4)与所述进气接口(23)连接并连通;所述软质复合膜包括柔性的网状芯层(11)和贴覆设置在网状芯层(11)两侧的柔性的夹层(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仪刘在福
申请(专利权)人:刘在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