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安全带拉杆用中碳钢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8369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0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带拉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汽车安全带拉杆用中碳钢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工艺至少包括以下步骤:选用SWRCH35K材料作为母材;初次拉拔:总压缩率为60‑80%,部分压缩率为5‑15%;球化退火:先升温到奥氏体转变温度以上20‑30℃,保温5‑6h,然后再以8‑10℃/小时冷却到奥氏体转变温度以下20‑30℃,保温3‑4小时,再随炉冷却至出炉;精度拉拔:单道次拉拔,其压缩率控制为10‑15%。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中碳钢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能力,硬度HRB:85‑95,抗拉强度:650‑800MPa,适用于后续产品加工成型的同时确保其经过一定的拉力而不变形。

Medium carbon steel material for automobile safety belt pull rod and its preparation proces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safety belt pull rod, specifically discloses a medium carbon steel material for automobile safety belt pull rod and a preparation process thereof.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includes at least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SWRCH35K material is selected as the parent material; the initial drawing: the total compression rate is 60, 80%, and the compression rate is 5, 15%; the spheroidizing annealing is first heated to 20 of the austenit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30, and the heat preservation is 5 6h, and then cooling to the austenit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t 8 degrees 10 / h. For the next 20, 30 and 3 degrees, the heat preservation is 3 hours and 4 hours, and then cooled down to the furnace. Precision drawing: single pass drawing, its compression rate is 10 15%. The medium carbon steel prepared by the invention has high impact resistance, the hardness HRB:85 95, tensile strength: 650,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processing and molding of the subsequent products to ensure that it passes through a certain tension without deform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安全带拉杆用中碳钢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带拉杆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带拉杆用中碳钢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工程师尼尔斯·博林(NilsBolin)于1959年专利技术了汽车三点式安全带,沃尔沃公司在1963年也在旗下全系车型上标配安全带,这标志着汽车安全带作为一种标准配置大规模应用于汽车之上。1992年,我国公安部于1992年11月15日颁布了通告,规定从1993年7月1日起,所有小客车(包括轿车、吉普车、面包车、微型车)驾驶人和前排座乘车人必须使用安全带。经过40多年的发展,汽车安全带逐渐走向成熟。现在的安全带均由强度极大的合成纤维制成,带有自锁功能的卷收器,三点式设计对驾差乘人员的肩部和腰部同时实现约束。汽车安全带是重要的被动安全件,起着约束位移和缓冲作用。当碰撞事故发生时,安全带通过内部锁止机构锁紧,从而将乘员“束缚”在座椅上,减少乘员发生二次碰撞的危险,同时避免乘员在车辆发生滚翻等危险情况下被抛离座椅,起到防护、防止乘员受到严重或致命伤害的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中国已经进入汽车时代,而汽车安全带作为重要的安全装置在保护司机和乘客的生命安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东京大学的研究,若后座乘客系安全带能降低前座者的八成死亡率,因为汽车撞击时,没系安全带的后座乘客会撞向前座背后。2004年,高速公路上车祸的受害者有55%没有系安全带,而据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估计,2002年有14570人从死神手下逃脱,原因仅仅是他们系好了安全带。作为汽车安全带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安全带拉杆用钢,承担着重大的责任。作为汽车安全带拉杆用钢,需要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同时具有较高的硬度,以及良好的综合性能。但是目前汽车安全带拉杆用钢的综合性能不理想,硬度低、能承受的冲击力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汽车安全带拉杆用钢的综合性能不理想,硬度低、能承受的冲击力低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安全带拉杆用中碳钢材料的制备工艺。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安全带拉杆用中碳钢材料的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材:选用SWRCH35K材料作为母材;步骤2、初次拉拔:控制拉拔处理的总压缩率和部分压缩率,对所述母材进行初次拉拔处理,其中,所述总压缩率为60-80%,所述部分压缩率为5-15%;步骤3、球化退火:将经初次拉拔处理的母材进行加热处理,升温到奥氏体转变温度以上20-30℃,保温5-6h,然后再以8-10℃/小时冷却到奥氏体转变温度以下20-30℃,保温3-4小时,再随炉冷却至出炉;步骤4、精度拉拔:将经过球化退火处理的母材进行精度拉拔,精度拉拔控制压缩率为10-15%。以及,一种汽车安全带拉杆用中碳钢材料由上述工艺制备获得。以及,一种汽车安全带拉杆,所述汽车安全带拉杆采用上述的汽车安全带拉杆用中碳钢材料制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安全带拉杆用中碳钢材料的制备工艺具有以下优势:(1)初次拉拔工艺中,要求总压缩率为60-80%,总压缩率大,其产生的变形量就越大,钢丝的内部组织被机械的拉细、拉碎,内部组织位错增加,是线材具有较高的位错能量,为后续热处理提供能量,更好的得到均匀球状的金相组织,但总压缩率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因材料的加工硬化现象,使材料无法进行再次拉拔,因此不宜超过80%;部分压缩率是相邻道次之间的压缩率。采取小的部分压缩率,使加工过程中钢丝表面加工硬化程度大幅度降低,减少产品表面微裂纹、麻点等缺陷,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同时使材料表面与芯部的性能一致。当部分压缩率小到一定程度时,导致拉拔力小,线材尺寸波动大,精度难以控制,同时小的部分压缩率,线材表面粗糙度也满足不了客户要求,部分压缩率控制在5-15%。(2)球化退火整个过程关键在于对温度控制,如果保温温度过高,渗碳体就会均匀溶于奥氏体中,从而形成单一均匀的奥氏体组织,按照球化理论,均匀的奥氏体很难转变成球状渗碳体组织,同理,当保温温度较低时,渗碳体没有被充分溶断,容易形成网状的渗碳体组织,降低材料的抗冲击能力。(3)精度拉拔:采取小的压缩率,使加工过程中钢丝表面加工硬化程度大幅度降低,减少产品表面微裂纹、麻点等缺陷,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同时使材料表面与芯部的性能一致。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汽车安全带拉杆用中碳钢材料,其性能如下:金相组织晶粒均匀、球化率高,无异常组织,线材的抗冲击能力高;硬度HRB:85-95,适用于后续产品加工成型;抗拉强度:650-800MPa,适用于后续产品加工成型的同时确保其经过一定的拉力而不变形。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汽车安全带拉杆用中碳钢材料的刚冲击能力强,硬度高,各项性能明显优越于目前市场类似产品,可更好的应用于汽车零配件行业,提高汽车零配件产品的使用安全性能及寿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母材SWRCH35K的金相照片;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安全带拉杆用中碳钢材料的金相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安全带拉杆用中碳钢材料的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材:选用SWRCH35K材料作为母材;步骤2、初次拉拔:控制拉拔处理的总压缩率和部分压缩率,对所述母材进行初次拉拔处理,其中,所述总压缩率为60-80%,所述部分压缩率为5-15%;步骤3、球化退火:将经初次拉拔处理的母材进行加热处理,升温到奥氏体转变温度以上20-30℃,保温5-6h,然后再以8-10℃/小时冷却到奥氏体转变温度以下20-30℃,保温3-4小时,再随炉冷却至出炉;步骤4、精度拉拔:将经过球化退火处理的母材进行精度拉拔,精度拉拔处理控制部分压缩率为1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安全带拉杆用中碳钢材料的制备工艺具有以下优势:所述步骤1中,线材的力学性能主要与其化学成分组成及显微组织,控制化学成分范围可使机械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本项目从成本上考虑,以提高企业的原料使用竞争优势,因此在对原材料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其显微结构组织,非金属夹杂物控制更为严格。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SWRCH35K材料作为母材,有利于得到具有较好抗冲击性能的碳钢材料,进而满足汽车安全带拉杆对碳钢材料的要求。本材料选用国内生产的SWRCH35K材料作为母材,参考JISG3507-1标准,在进料检验时特别对S、P含量严格控制,对化学成分偏析,内部组织状况、原始尺寸精度以及各种性能波动的稳定性方面更为严格控制,以满足生产的需要。优选的,以所述母材的总质量为100%计,S、P的质量百分含量均≤0.025%;所述母材的内部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且均匀分布,晶粒度为8-9级;原始尺寸精度要求为公差±0.2mm。母材的抗拉强度是6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汽车安全带拉杆用中碳钢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安全带拉杆用中碳钢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工艺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材:选用SWRCH35K材料作为母材;步骤2、初次拉拔:控制拉拔处理的总压缩率和部分压缩率,对所述母材进行初次拉拔处理,其中,所述总压缩率为60‑80%,所述部分压缩率为5‑15%;步骤3、球化退火:将经初次拉拔处理的母材进行加热处理,升温到奥氏体转变温度以上20‑30℃,保温5‑6h,然后再以8‑10℃/小时冷却到奥氏体转变温度以下20‑30℃,保温3‑4小时,再随炉冷却至出炉;步骤4、精度拉拔:将经过球化退火处理的母材进行精度拉拔,精度拉拔控制压缩率为10‑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安全带拉杆用中碳钢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工艺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材:选用SWRCH35K材料作为母材;步骤2、初次拉拔:控制拉拔处理的总压缩率和部分压缩率,对所述母材进行初次拉拔处理,其中,所述总压缩率为60-80%,所述部分压缩率为5-15%;步骤3、球化退火:将经初次拉拔处理的母材进行加热处理,升温到奥氏体转变温度以上20-30℃,保温5-6h,然后再以8-10℃/小时冷却到奥氏体转变温度以下20-30℃,保温3-4小时,再随炉冷却至出炉;步骤4、精度拉拔:将经过球化退火处理的母材进行精度拉拔,精度拉拔控制压缩率为10-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带拉杆用中碳钢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球化退火全过程在甲醇气氛中进行,甲醇气流量2L/min。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安全带拉杆用中碳钢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醇气经过甲醇液体裂解生成,甲醇液体的浓度为≥99%。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带拉杆用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小龙肖杰罗安武刘晓祥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科力线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