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管取放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8295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7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试管取放架,其包括:底架,其设有第一试管孔和转动孔;转动筒,其活动插入到转动孔内,其侧壁上设有纵向滑槽且于每个纵向滑槽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7字槽,7字槽的横槽与对应的纵向滑槽相连通;固定轴,其设置于转动筒内;试管托板,每个7字槽上设有一个试管托板,试管托板包括弧形块、连杆及试管孔板,弧形块位于固定轴与转动筒之间;连杆的一端与弧形块连接且另一端穿过7字槽的纵槽;试管孔板的一端与连杆的另一端连接,试管孔板上设有第二试管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把检验前的试管放到试管托板的第二试管孔内,检验后的试管放到底架的第一试管孔内,从而既能节约空间又能避免发生混乱和交叉污染。

A test tube hold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est tube holder,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fram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est tube hole and a rotating hole, and a rotating cylinder is inserted into a rotating hole, the sid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longitudinal slots on the side wall and at least two 7 word grooves on one side of each longitudinal slots, the transverse grooves of the 7 word slot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longitudinal slots, and fixed. The shaft is arranged in a rotating cylinder; a test tube bracket has a test tube tray on each 7 word slot. The tube bracket consists of an arc block, a connecting rod and a test tube hole plate. The arc block is located between the fixed axis and the rotating cylinder;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arc block and the other end passes through the longitudinal groove of the 7 word slot; the one end of the test tube hole plate is the other one of the connecting rod. A second test tube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test tube orifice plate. The test tube can be placed in the second test tube hole of the test tube bracket, and the test tube is placed in the first test tube hole of the bottom frame, thus saving space and avoiding the occurrence of confusion and cross contamin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管取放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试管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试管取放架。
技术介绍
医生为了确定患者的病因和病情,常常需要为病人做各种各样的检查,医生通过把检查结果与正常值作对比来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常采用的检查有血液检查、体液检查、尿液检查和粪便检查等,这些检查需要把标本存放到试管中送到医院检验科来进行检测。检验科的检验人员在对标本进行检测时,需要通过试管架上的若干排试管孔存放多个装有标本的试管,且试管架上需要留出一排空的试管孔,从而在对放有标本的试管进行取样检测后又能重新放回到试管架上空的试管孔中,使得检测前和检测后的试管能够放在同一个试管架中。这种方式虽然不需要另外放置一个空的试管架来存放取样检测后的试管以节约空间,但是这种方式容易造成检测前的试管和检测后的试管发生混乱,且一旦在取放试管时发生碰撞而损坏试管,试管内的标本会洒出而造成标本之间的交叉污染,导致整个试管架上的标本无法使用。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管取放架,从而克服现有的试管架为了节约空间而把检测前和检测后的试管放在同一个试管架中容易发生混乱且存在标本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试管取放架,其包括:底架,其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试管孔;且该底架上设置有一转动孔;转动筒,其为中空的圆筒体,该转动筒的下端活动插入到所述转动孔内;该转动筒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地设置有若干个纵向滑槽,且该转动筒的侧壁上于每个所述纵向滑槽的一侧自上至下设置有至少两个7字槽,位于最下面的所述7字槽高于对应的所述述纵向滑槽的下端,每个所述7字槽的横槽与对应的所述纵向滑槽相连通;固定轴,其与所述转动筒同轴分布地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动筒内,且该固定轴的直径小于所述转动筒的内径;以及试管托板,每个所述7字槽上设置有一个该试管托板,该试管托板包括弧形块、连杆以及试管孔板,所述弧形块位于所述固定轴与所述转动筒之间,且所述弧形块的内弧面与所述固定轴活动接触;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弧形块连接,且所述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7字槽的纵槽;所述连杆能够沿着所述7字槽和所述纵向滑槽进行移动;所述试管孔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试管孔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试管孔。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孔设置于所述底架的其中一端。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筒的上端设置有一提手。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有的所述第二试管孔的总数与所有的所述第一试管孔的总数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可以把检验前的试管放到试管托板的第二试管孔内进行存放,且在把检验前的试管放到试管托板上或从试管托板上取下检验前的试管时,位于同一个纵向滑槽的一侧的7字槽上的试管托板可以通过滑入和滑出7字槽来错开位置,以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而检验后的试管则放到底架的第一试管孔内。这样,通过在底架上设置转动筒和试管托板,使得检验前后的试管分开放置,从而既能节约空间又能避免发生混乱和交叉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试管取放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动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试管托板的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底架,2-第一试管孔,3-转动孔,4-转动筒,5-纵向滑槽,6-7字槽,7-固定轴,8-试管托板,9-弧形块,10-连杆,11-试管孔板,12-第二试管孔,13-提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图1至图3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试管取放架的结构示意图,该试管取放架包括底架1、转动筒4、固定轴7以及试管托板8。参考图1,底架1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试管孔2,且底架1上设置有一转动孔3。底架1可以是在常规的试管架上通过增设一个转动孔3制作而成。转动筒4为中空的圆筒体,其内孔可以是上端开口且下端封闭的。转动筒4的下端活动插入到转动孔3内,从而使得转动筒4既能够拆卸,又能够绕着转动孔3进行转动。转动筒4的下端可以是与转动孔3间隙配合,也可以是在转动筒4的下端套设有轴承,转动筒4的下端再通过轴承套入到转动孔3内。优选地,转动孔3设置于底架1的其中一端,从而使得转动筒4偏心安装在底架1上,以减少对底架1上的第一试管孔2进行使用时的影响。另外,优选地,转动筒4的上端设置有一提手13,通过提手13能够方便提拿和转移转动筒4。参考图1和图2,转动筒4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地设置有若干个纵向滑槽5,纵向滑槽5为长度方向沿上下方向分布的长方形槽。转动筒4的侧壁上还于每个纵向滑槽5的一侧自上至下设置有至少两个7字槽6,位于最下面的7字槽7高于对应的述纵向滑槽5的下端,且每个7字槽6的横槽与对应的纵向滑槽5相连通。即7字槽由一横向分布且一端与纵向滑槽5连通的横槽和上端与横槽的另一端连接且平行于纵向滑槽5的纵槽连接而成。固定轴7与转动筒4同轴分布地固定设置于转动筒4内,且固定轴7的直径小于转动筒4的内径,即固定轴7的外壁面与转动筒4的内壁面之间留有间隙。转动筒4转动时,固定轴7会随着转动。参考图1和图3,每个7字槽6上设置有一个试管托板8,试管托板8包括弧形块9、连杆10以及试管孔板11,弧形块9位于固定轴7与转动筒4之间,且弧形块9的内弧面与固定轴7活动接触,弧形块9既能够通过内弧面绕着固定轴7转动,又能够沿着固定轴进行上下移动。连杆10的一端与弧形块9连接,且连杆10的另一端穿过7字槽6的纵槽,连杆10能够沿着7字槽6和纵向滑槽5进行移动,即连杆10的宽度小于纵向滑槽5和7字槽6的槽宽。连杆10横向移动时,弧形块9绕着固定轴7进行相应的转动,连杆10纵向移动时,弧形块9沿着固定轴7进行上下移动。试管孔板11的一端与连杆10的另一端连接,且试管孔板11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试管孔12。试管托板8能够通过第二试管孔12来放置试管,又能够通过连杆10在7字槽6和纵向滑槽5之间移动。另外,还可以通过试管托板8使转动筒4进行转动,以方便调整每个纵向滑槽5和对应的7字槽6的位置本专利技术可以把检验前的试管放到试管托板8的第二试管孔12内进行存放,且转动筒4能够转动以改变纵向滑槽5的位置,从而方便对每一个纵向滑槽5一侧的试管托板8进行试管的取放。在把检验前的试管放到试管托板8上时,位于同一个纵向滑槽5的一侧的试管托板8先全部从7字槽6移动出来并滑下到纵向滑槽5的下端,然后把试管托板8从下至上逐个滑入到7字槽6的纵槽内,每把一个试管托板8滑入到7字槽的纵槽内后便把检验前的试管放置到这个试管托板8的第二试管孔12内,这样通过自下至上逐层放置检验前的试管,便能够避免把检验前的试管放到下方的试管托板8上时被上方的试管托板8和试管干扰,以有效防止碰撞和损坏试管。而当需要把试管托板8上检验前的试管取出进行检验时,则把同一个纵向滑槽5的一侧的试管托板8上的试管自上至下逐层取出,每取出一个试管托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试管取放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试管取放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其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试管孔;且该底架上设置有一转动孔;转动筒,其为中空的圆筒体,该转动筒的下端活动插入到所述转动孔内;该转动筒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地设置有若干个纵向滑槽,且该转动筒的侧壁上于每个所述纵向滑槽的一侧自上至下设置有至少两个7字槽,位于最下面的所述7字槽高于对应的所述述纵向滑槽的下端,每个所述7字槽的横槽与对应的所述纵向滑槽相连通;固定轴,其与所述转动筒同轴分布地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动筒内,且该固定轴的直径小于所述转动筒的内径;以及试管托板,每个所述7字槽上设置有一个该试管托板,该试管托板包括弧形块、连杆以及试管孔板,所述弧形块位于所述固定轴与所述转动筒之间,且所述弧形块的内弧面与所述固定轴活动接触;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弧形块连接,且所述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7字槽的纵槽;所述连杆能够沿着所述7字槽和所述纵向滑槽进行移动;所述试管孔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试管孔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试管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管取放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其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试管孔;且该底架上设置有一转动孔;转动筒,其为中空的圆筒体,该转动筒的下端活动插入到所述转动孔内;该转动筒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地设置有若干个纵向滑槽,且该转动筒的侧壁上于每个所述纵向滑槽的一侧自上至下设置有至少两个7字槽,位于最下面的所述7字槽高于对应的所述述纵向滑槽的下端,每个所述7字槽的横槽与对应的所述纵向滑槽相连通;固定轴,其与所述转动筒同轴分布地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动筒内,且该固定轴的直径小于所述转动筒的内径;以及试管托板,每个所述7字槽上设置有一个该试管托板,该试管托板包括弧形块、连杆以及试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丽梁晓南阳茂春王聪梁正义吴晓宁江孔梅何启田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