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挂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7789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6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调挂机,空调挂机包括:壳体,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出风口位于壳体的底部;中隔挡板,中隔挡板自壳体的底部延伸至壳体的顶部,以将风道分隔形成相互独立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换热,第一换热器位于第一风道内,与壳体的后侧壁和底部围合形成第一出风腔,第一出风腔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二换热,第二换热器位于第二风道内,与壳体的前侧壁和底部围合形成第二出风腔,第二出风腔与第二出风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高了空调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的同时缩小了空调挂机的体积。

Air conditioner hang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ir conditioner hang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housing with an air inlet, an outlet, and an air passage connected to the inlet air outlet and the air outlet. The air outlet comprises a first outlet and a second outlet, and the outlet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the middle barrier baffle and the middle baffle are extended to the shell from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to the shell. The top is separated into an independent first air duct and second air duct. First heat exchange,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is located in the first air duct, forms the first outlet cavity with the rear side wall and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and the first outlet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outlet; second heat exchange, and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is located in the second duct, and the shell is in the case of the shell. The front side wall and the bottom are enclosed to form a second air outlet chamber, and the second air outlet chamber communicates with the second outlet. The technical proposal of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of the air conditioner heat exchanger and simultaneously reduces the volume of the air conditioner hang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挂机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挂机。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器调节温度的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空调挂机室内侧的换热器为一个整体换热器,当人们需要调节室内温度时,由于整体换热器的冷媒管管路太长,使得室内侧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低,不利于室温的快速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挂机,旨在提高空调器换热效率的同时,提高空调挂机的紧凑性,以大幅减小空调室内机的体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空调挂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中隔挡板,所述中隔挡板自所述壳体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顶部,以将所述风道分隔形成相互独立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换热,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顶部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壳体底部的中部连接,以与所述壳体的后侧壁和底部围合形成第一出风腔,所述第一出风腔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二换热,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顶部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壳体底部的中部连接,以与所述壳体的前侧壁和底部围合形成第二出风腔,所述第二出风腔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优选地,所述空调挂机还包括:第一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腔内;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风轮对应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腔内。优选地,所述空调挂机还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一蜗舌,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一蜗舌相对设置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另一侧形成与所述第一风轮对应的第一风槽,所述第一风轮的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风槽内;和/或,第二蜗壳和第二蜗舌,所述第二蜗壳与所述第二蜗舌相对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另一侧形成与所述第二风轮对应的第二风槽,所述第二风轮的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风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一蜗壳靠近所述壳体的后侧壁设置,所述第一蜗舌自所述壳体底部的中部向所述后侧壁延伸;和/或,所述第二蜗壳靠近所述壳体的前侧壁设置,所述第二蜗舌自所述壳体底部的中部向所述前侧壁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壳体的顶部围合形成第一进风腔,所述第一进风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壳体的顶部围合形成第二进风腔,所述第二进风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相互独立。优选地,所述第一进风腔和所述第二进风腔连通以形成总进风腔,所述总进风腔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或者梯形。优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均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优选地,所述空调挂机还包括第一接水盘和第二接水盘;所述第一接水盘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底部,且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接水盘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底部,且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所述第二接水盘位于空调柜机的第一蜗舌和第二蜗舌之间,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所述第二接水盘连通且一体成型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接水盘和第二接水盘之间设置有支架,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底部、第二换热器的底部,以及中隔挡板的底部安装于所述支架上。优选地,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均为贯流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均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本技术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并联设置,使得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结构均更加简单,从而简化了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生产制造过程,大幅降低了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制造成本;通过设置两个简单的换热器,大幅缩小的单个换热器的体积和冷媒管的长度,使得冷媒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中流动的路程得到大幅减少,从而,冷媒在传输过程中所损耗的能量也将更少,使得冷媒在换热器换热时的温差更大,从而有利于提高每个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通过将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相互独立设置,使得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工作互不干扰,当室温接近用户所需温度时,可以关闭其中的一个换热器,以避免开启过多的换热器而造成能耗,此时,单个换热器的在压缩机频率较低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高效工作,并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合理的排布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使得换热器的总体积不变,甚至有所增加的情况下,缩小了整个换热器所占用的空间,充分合理的利用了壳体内部的空间,使得空调挂机的结构非常紧凑,在大幅减少空调挂机的体积的同时,有利于空调挂机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空调挂机体积的减小有利于空调挂机的生产、制造、运输、安装以及维护等;通过将出风口设置为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使得空调挂机的送风范围得到大幅增加,有利于空调挂机更好的送风;通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排布,使得进风腔形成于壳体的中部,第一出风腔靠近壳体的后侧,第二出风腔独立于第一出风腔靠近壳体的前侧,当第一出风腔和第二出风腔内形成负压时,进风腔内的气流从进风口的位置开始,经过弧形路径穿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以使换热后的气流形成互不干扰的稳定的流路,有利于空调器的降噪和节能。通过中隔挡板的设置,使得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完全相互独立,从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使用其中一个风道还是两个风道同时使用,有利于用户更加灵活的配置空调器的资源,以使得空调器可以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服务于用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空调挂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壳体110第一进风口120第二进风口131第一出风口140挂耳150壳体顶部160壳体底部170前侧壁180后侧壁175第二进风腔185第一进风腔210第一换热器220第二换热器310第一蜗壳320第一蜗舌331第一流道340第二蜗壳350第二蜗舌410第一风轮420第二风轮510第一接水盘520第二接水盘191第一出风腔132第二出风口192第二出风腔600中隔挡板332第二流道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挂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中隔挡板,所述中隔挡板自所述壳体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顶部,以将所述风道分隔形成相互独立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换热,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顶部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壳体底部的中部连接,以与所述壳体的后侧壁和底部围合形成第一出风腔,所述第一出风腔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二换热,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顶部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壳体底部的中部连接,以与所述壳体的前侧壁和底部围合形成第二出风腔,所述第二出风腔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中隔挡板,所述中隔挡板自所述壳体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顶部,以将所述风道分隔形成相互独立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换热,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顶部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壳体底部的中部连接,以与所述壳体的后侧壁和底部围合形成第一出风腔,所述第一出风腔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二换热,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顶部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壳体底部的中部连接,以与所述壳体的前侧壁和底部围合形成第二出风腔,所述第二出风腔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挂机还包括:第一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腔内;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风轮对应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腔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挂机还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一蜗舌,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一蜗舌相对设置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另一侧形成与所述第一风轮对应的第一风槽,所述第一风轮的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风槽内;和/或,第二蜗壳和第二蜗舌,所述第二蜗壳与所述第二蜗舌相对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另一侧形成与所述第二风轮对应的第二风槽,所述第二风轮的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风槽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壳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