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witching keyboard of A Z and QWERTY key, the switching keyboard of A Z and QWERTY key is through electronic circuit, and through switching on the same key circuit, two kinds of electronic signals are output, two kinds of electronic signals are converted, and the letters displayed by the A Z key mark and the QWERTY key label are obtained respectively, in which A Z is the Z key mark. Permutation is suitable for personnel input without computer ba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Z和QWERTY键标切换式键盘
本专利技术属于计算机零部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键盘的按键的改进。
技术介绍
本申请原案信息:原案申请号:2017205991828;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一种多学科键盘;原案申请日:2017年5月26日,1868年,“打字机之父”——美国人ChristopherLathamSholes获打字机模型专利并取得经营权经营,又于几年后设计出现代打字机的实用形式和首次规范了键盘,即“QWERTY”键盘;键盘规范成现在这样的“QWERTY”键盘按键布局是因为,最初打字机的键盘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而打字机是全机械结构的打字工具,因此如果打字速度过快,某些键的组合很容易出现卡键问题,于是ChristopherLathamSholes专利技术了QWERTY键盘布局,他将最常用的几个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最大限度增大重复敲键时间间隔以避免卡键。肖尔斯在1868年申请专利,1873年使用此布局的第一台商用打字机成功投放市场。这就是为什么有今天键盘的排列方式。QWERTY的键盘按键布局方式非常没效率。比如:大多数打字员惯用右手,但使用QWERTY键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A‑Z和QWERTY键标切换式键盘,其特征是:所述的A‑Z和QWERTY键标切换,键帽采用永磁铁吸附式,方便键帽调换,所述的A‑Z和QWERTY键标切换是通过切换字母键的键地址码信号,从而使同一键位的按键输出两种电信号,切换电路采用8个二极管,即二极管1(17)、二极管2(18)、二极管3(19)、二极管4(20)、二极管5(21)、二极管6(22)、二极管7(23)、二极管8(24),利用交流电源作为信号电源,A‑Z顺码键切换的是两种工作状态,将电源的一端接触点1(29)分别与接触点2(30)和接触点3(31)连接,构成工作状态1,将接触点1(29)分别与接触点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Z和QWERTY键标切换式键盘,其特征是:所述的A-Z和QWERTY键标切换,键帽采用永磁铁吸附式,方便键帽调换,所述的A-Z和QWERTY键标切换是通过切换字母键的键地址码信号,从而使同一键位的按键输出两种电信号,切换电路采用8个二极管,即二极管1(17)、二极管2(18)、二极管3(19)、二极管4(20)、二极管5(21)、二极管6(22)、二极管7(23)、二极管8(24),利用交流电源作为信号电源,A-Z顺码键切换的是两种工作状态,将电源的一端接触点1(29)分别与接触点2(30)和接触点3(31)连接,构成工作状态1,将接触点1(29)分别与接触点5(33)和接触点8(36)连接,构成工作状态2,接触点4(32)、接触点6(34)、接触点7(35)、接触点9(37)是电源的另一端,并且接触点2(30)和接触点4(32)构成回路,接触点5(33)和接触点6(34)构成回路,接触点3(31)和接触点7(35)构成回路,接触点8(36)和接触点9(37)构成回路,二极管1(17)、二极管2(18)、二极管3(19)、二极管4(20)作为整流二极管,并且二极管1(17)和二极管2(18)正负极方向相反,二极管3(19)和二极管4(20)正负极方向相反、二极管1(17)和二极管3(19)正负极方向相反,二极管5(21)和二极管6(22)正负极方向相反,二极管7(23)和二极管8(24)正负极方向相反,电源经接触点1(29)、接触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华西,李铁军,邓卫红,汪风珍,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