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73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子,包括面夹、内夹、插拴、扣轮组件及具有第一、二自由端的弹性体,该面夹和内夹通过插拴枢接,该弹性体置于该面夹和内夹之间,该弹性体的第一自由端抵压该面夹,该弹性体的第二自由端抵压该内夹,该内夹设有贯穿的扣孔,该扣轮组件位于内夹的外侧,该扣轮组件具有扣缘,该扣缘穿入该扣孔并在内侧扣住该扣孔的边缘。面夹和内夹枢接,扣轮组件和内夹通过扣缘和扣孔的扣接配合,内夹和面夹可相对开闭,扣轮组件也可相对该内夹转动,且扣轮组件可以与内夹扣紧和分离,方便使用,而且能够按物品的使用变换角度,也可以作为支架放在桌子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夹子,尤其是关于一种与保护套配合而实现物品夹 挂的夹子。技术背景皮带夹是方便随身使用的小型物品,其一般夹挂在皮带上,该皮带夹 一般与保护套(如手机保护套)配合,实现对物品的夹挂。但是,该种皮带 夹具有如下缺点皮带夹与保护套固连一体,使用时,皮带夹与保护套同 时夹挂或取下,两者不能分离使用,也不能按物品的使用而变换角度,功 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 使用且能按用户使用而变化角度的夹子。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夹子,包括面夹、 内夹、插拴、扣轮组件及具有第一、二自由端的弹性体,该面夹和内夹通 过插拴枢接,该弹性体置于该面夹和内夹之间,该弹性体的第一自由端抵 压该面夹,该弹性体的第二自由端抵压该内夹,该内夹设有贯穿的扣孔, 该扣轮组件位于内夹的外侧,该扣轮组件具有扣缘,该扣缘穿入该扣孔并 在内侧扣住该扣孔的边缘。所述的扣孔包括孔径较小的第一扣孔及孔径较大的第二扣孔,该第一 扣孔位于第二扣孔的下方,该扣缘扣住该第一扣孔的边缘。所述的扣轮组件包括扣轮和扣勾,该扣轮的中部具有贯穿的通孔,该 扣勾具有基板、自该基板表面延伸的杆部,该扣缘设于该杆部的头部,该 扣缘的外径大于该杆部的外径,该杆部和扣缘穿入该扣孔。所述的杆部设有径向凸伸的定位块,该通孔的孔壁对应设有定位孔, 该定位块卡入对应的定位孔。所述的扣轮面向内夹的表面设有绕通孔同圆周分布的一圈凹坑,该内 夹面向扣轮的表面设有凸扣,该凸扣扣入该凹坑。所述的弹性体为扭簧,该扭簧的中部套在该插拴上。所述的内夹的上部设有舌片,面夹的上部对应该舌片设有插孔。所述的内夹下部面向面夹的表面凸设有倒勾,面夹下部面向内夹的表 面凹设有插槽。所述的面夹背向内夹的表面设有装饰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l)面夹和内夹枢接,扣轮组件和内夹通过扣缘 和扣孔的扣接配合,内夹和面夹可相对开闭,扣轮组件也可相对该内夹转 动,且扣轮组件可以与内夹扣紧和分离,方便使用,而且能够按物品的使用变换角度,也可以作为支架放在桌子上。2)通过在面夹上加上装饰体, 使夹子更加时尚美观。3)由于将倒勾设在内夹面向面夹的一侧,方便用户 取下夹子而不会被勾住。4)通过设置凸扣和凹坑,可以实现扣轮组件在任 意转动角度的定位。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夹子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夹子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面夹和内夹组装好后的本实施方式夹子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面夹和内夹、扣轮和扣勾均组装好后本实施方式夹子的立体图; 图5是扣轮组件刚扣在内夹上时本实施方式夹子的立体图; 图6是扣轮组件在内夹上安装到位时本实施方式夹子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夹子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夹子在面夹相对内夹张开后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夹子包括面夹l、内夹2、插拴3、弹 性体4及扣轮组件5。面夹1具有面向内夹2的第一内表面11及背向内夹 2的第一外表面12,该第一内表面11的上部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座13,该 第一两个安装座13具有同轴线的第一安装孔131,该两个第一安装座13 的上方设有插孔14,该插孔14贯穿该第一内表面11和第一外表面12,该 第一内表面11的下部凹设有插槽15,该第一外表面12还设有装饰体16, 该装饰体16如透明滴胶体。内夹2具有面向面夹1的第二内表面21及背向面夹1的第二外表面 22。该第二内表面21对应两个第一安装座13的位置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座423,该两个第二安装座23具有同轴线的第二安装孔231。内夹2的中部设 有贯穿第二内表面21和第二外表面22的扣孔24,该扣孔24包括孔径较 小的第一扣孔241和孔径较大的第二扣孔242,该第一扣孔241在重力方 向位于第二扣孔242的下方。第二内表面21的下部设有与面夹1的插槽 15插接配合的倒勾25,该第二内表面21的上部设有与面夹1的插孔14 插接配合的舌片26。第二外表面22凸设有两个凸扣27,该两个凸扣27 分别位于扣孔24的两侧。扣轮组件5包括扣轮6及扣勾7。该扣轮6具有面向内夹2的第三内 表面61及背向内夹2的第三外表面62,该扣轮6的中部具有横向(即图1 中虚线所示方向)贯穿该第三内表面61和第三外表面62的阶梯状通孔63。 该通孔63包括同轴线且孔径较小的第一孔631及孔径较大的第二孔632, 该第一孔631和第二孔632的交界处形成阶梯面633,且该第一孔631的 孔壁设有在径向延伸并对称设置的两个定位孔635,该第三内表面61还凹 设有围绕通孔63同圆周分布的一圈凹坑634。该扣勾7包括基板71、自该 基板71面向扣轮6的表面轴向延伸的杆部72及设于该杆部72头部的扣缘 73,该基板71用于与保护套配合,该扣缘73的外径大于杆部72的外径, 且该杆部72还设有径向凸伸的两个定位块74,该两个定位块74分别与扣 轮6的两个定位孔635匹配。该杆部72的外径小于第一扣孔241和第二扣 孔242的孔径,该扣缘73的外径小于第二扣孔242的孔径而大于第一扣孔 241的孔径。弹性体4用于提供面夹1和内夹2之间的夹紧力及使面夹1张开后复 位,该弹性体4具有第一自由端41和第二自由端42,该弹性体4如现有 的扭簧、弹簧或弹片等。插拴3用于实现面夹1和内夹2的枢接。安装时,将弹性体4套在插拴3上,将面夹1的两个第一安装座13 夹住内夹2的两个第二安装座23,将插拴3穿入面夹的两个第一安装孔131 和内夹2的两个第二安装孔231,使面夹1和内夹2枢接一体,且弹性体4 的第一自由端41抵压面夹1的第一内表面ll,弹性体4的第二自由端42 抵压内夹2的第二内表面21,如图1至图3所示。将扣勾7插入扣轮6, 扣勾7的杆部72插入通孔63,杆部72的定位块74卡入对应的定位孔635, 且扣缘73在横向伸出该通孔63,形成一个整体的扣轮组件,如图3及图4 所示。将组装好的扣轮组件5扣在内夹2上,杆部72和扣缘73首先穿入 内夹2的孔径较大的第二扣孔242,然后,向下(如图5中虚线所示方向拉扣轮组件,杆部72滑入孔径较小的第一扣孔241,且扣缘73在内侧扣 住第一扣孔241,使扣轮组件、面夹和内夹组装一体,如图5至图7所示。夹子组装好后,由于扣轮组件5和内夹2是通过扣缘73和扣孔24的 配合而连接一体,使扣轮组件5可以整体相对面夹1、内夹2转动,并可 实现扣轮组件5和面夹1、内夹2的扣紧和分离。按下内夹2顶端的舌片 26时,内夹2和面夹1的下部会相对张开,形成倒V形,从而可作为支架。 转动时,内夹2上的两个凸扣27便会紧紧扣在扣轮6的凹坑634上,实现 两者之间转动角度的定位。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 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技术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 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夹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夹、内夹、插拴、扣轮组件及具有第一、二自由端的弹性体,该面夹和内夹通过插拴枢接,该弹性体置于该面夹和内夹之间,该弹性体的第一自由端抵压该面夹,该弹性体的第二自由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夹、内夹、插拴、扣轮组件及具有第一、二自由端的弹性体,该面夹和内夹通过插拴枢接,该弹性体置于该面夹和内夹之间,该弹性体的第一自由端抵压该面夹,该弹性体的第二自由端抵压该内夹,该内夹设有贯穿的扣孔,该扣轮组件位于内夹的外侧,该扣轮组件具有扣缘,该扣缘穿入该扣孔并在内侧扣住该扣孔的边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裕恒
申请(专利权)人:沃尼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