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35485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2 0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负氧离子发生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控制模块、主控模块、负离子调节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异常检测模块;电源控制模块,用于将输入的市电转化为稳定的直流低电压输出进行供电;主控模块,与电源控制模块、负离子调节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异常检测模块连接,用于调度各个模块正常工作,等。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负离子调节模块以调节负离子能量的强弱以及负离子产生量的大小等,实现对负离子频率、输出量的可控性输出;同时通过异常检测模块,可以及时准确的知晓负离子发生器本身故障带来的异常放电,为进一步及时进行故障排除带来了便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可以进一步省电,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负氧离子发生器
,尤其涉及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负氧离子是空气中的分子在高压或强射线的作用下被电离所产生的自由电子大部分被氧气所获得的。其中一类因此获得一些电子的带负电荷(电子带负电荷)的氧气离子被称为“负氧离子”,另一类是健康杀手超氧自由基。然而,现有负氧离子发生器产生小粒径负离子的发生器很少,而且其输出量、频率均不可调,可控性差;同时现有负氧离子发生器没有异常检测处理功能,当发生异常放电时,负离子发生器通常情况下仍然工作耗电,只是不再产生负离子而已,用户也不能够明显知晓,不方便快速排除本身故障。监测负离子发生器的异常放电信号中,干扰问题成为检测的重要因素。为了进行干扰管理,首先应准确刻画干扰。在实际中,干扰携带有信息并且有特定的结构,它首先具有功率,频率和时间这些基本特征,根据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干扰还可能具有空间角度、极化方向、编码方式等新的特征,因此干扰具有多维特征。虽然部分文献考虑了联合维度的资源及干扰管理,但缺乏关于干扰的基本数学表征。另外,常常需要通过抽象对信道干扰进行建模,而全面的认识干扰是进行合理抽象的基础。因此,实现干扰的多维表示,进而构建具体的干扰空间,是设计干扰管理方法,改善的先决条件。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负氧离子发生器产生小粒径负离子的发生器很少,而且其输出量、频率均不可调,可控性差;同时现有负氧离子发生器没有异常检测处理功能,当发生异常放电时,负离子发生器通常情况下仍然工作耗电,只是不再产生负离子而已,用户也不能够明显知晓,不方便快速排除本身故障。解决现有技术中,干扰管理没有考虑多维特征,管理效率较低的问题。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本专利技术对出现异常放电能够及时停止其工作,还可以进一步省电,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控制模块、主控模块、负离子调节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异常检测模块;电源控制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将输入的市电转化为稳定的直流低电压输出进行供电;主控模块,与电源控制模块、负离子调节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异常检测模块连接,用于调度各个模块正常工作;所述主控模块设置有无线通通信单元,所述无线通信单元的信息传输方法的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基站根据现有的某种信道估计方法,获得基站、中继和用户任意节点之间的信道信息,基站第i根天线与中继的信道,基站第i根天线的信道与用户j和中继与用户j的信道分别记为fi,hij和gj;第二步,基站取第一跳和第二跳信道增益的平方值,分别乘上适当的系数α和β,记基站联合选择最佳的天线和用户,基站天线数为M,用户数为N;基站广播一个标识信号,用户接收到此信号,除用户j*在以下步骤中工作外,其他用户不工作;第三步,在协作通信的第一时隙内,基站的第i*根天线广播信息x1,中继和用户j*接收到的信号分别为yR(1)和第四步,在协作通信的第二时隙内,用户j*广播信息x2,中继和基站第i*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分别为yR(2)和第五步,协作通信的第三时隙内,中继分别将第一、二时隙内接收的信号乘以放大系数后合并,得xR=η1yR(1)+η2yR(2),并广播给基站和用户,基站和用户j*接收的信息分别为和式中ξ为中继发送第一时隙接收到的信号的功率,1-ξ为中继发送第二时隙接收到的信号的功率;P为各节点的发射功率;第六步,由于基站和用户已知自己发送的信息,可以从第三时隙内接收到的叠加信号中消除自干扰信号,得到基站通过最大比合并合并接收的信号yR(2)和用户j*通过最大比合并合并接收的信号yR(1)和得到和nR(1),nR(2),和为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N0的复高斯分布的高斯白噪声;第七步,用最大似然检测对和分别进行检测,基站和用户j*就分别获得了对方所发送的信息和负离子调节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RC桥式振荡电路外部引入负反馈实现稳幅;负离子产生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接收负离子调节模块所输出的振荡信号,根据所输入的振荡信号生成不同频率和不同输出量的空气负离子;异常检测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监测负离子发生器的异常放电情况;所述异常检测模块读取数据,进行叠前交错网格正演并保存正演记录,具体包括:第一步,根据稳定条件下式、频散条件结合原始检测数据设置网格空间步长、时间步长,频散条件最短波长达到6个网格以上:其中,Δt,Δx,Δz为时间步长和x,z方向的步长,Vp,Vs为纵、横波速度;第二步,根据实际检测数据定义二维模型的大小,定义参数并初始化;第三步,读取检测数据参数和给定子波,设置的炮点位置,计算边界区域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及衰减系数;边界区域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与离它最近的内部区域网格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相等,内部区域的衰减系数为0,边界区域的衰减系数根据下式计算:d(x)=(3Vmax/2PML)*log10(1/R)*(x/PML)*(x/PML)d(z)=(3Vmax/2PML)*log10(1/R)*(z/PML)*(z/PML);其中Vmax为最大纵波速度,PML为匹配层宽度,x为横向距离,z为纵向距离,R为理想的边界反射系数,R取为0.000001,d(x)、d(z)不等于零时表示衰减,当d(x)、d(z)等于零时表示不衰减;第四步,设置应力变量、速度变量的初始值为0;第五步,根据设置的炮点位置,对相应网格点处对应力或速度给相应时间点的子波值;第六步,根据下式计算内部区域应力分量;其中弹性参数λ、μ根据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算出:第七步,根据下面三个公式计算边界区域应力分量;其中弹性参数λ、μ根据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算出,d(x)、d(z)由公式算出:第八步,根据下式计算内部区域速度分量;第九步,根据下式计算边界区域速度分量;第十步,更新应力分量和速度分量,进行下一次时间循环重复第五步-第十步直到最大时间为止,输出相应炮点位置的叠前正演记录。进一步,所述负离子产生模块包括EMI处理电路、雷击保护电路、脉冲式电路、过压限流电路、高低压隔离电路;所述负离子产生模块将所输入的振荡信号经EMI处理电路及雷击保护电路处理后,再通过脉冲式电路、过压限流电路以及高低压隔离电路升为交流高压,然后通过特殊等级电子材料整流滤波后得到纯净的直流负高压,将直流负高压连接到金属或碳元素制作的释放尖端,利用释放尖端直流高压产生高电晕,高速地放出大量的电子,而电子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电子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捕捉,从而生成空气负离子。进一步,所述异常检测模块检测方法如下:首先,时时监测负离子发生器的异常放电情况;然后,如负离子发生器发生异常放电,则关闭负离子发生器的电源使其停止工作,同时计数器记录此次异常放电;计数器记录的异常放电次数达到预设的异常次数阈值,则启动异常报警回路提示放电异常;计数器记录的异常放电次数小于预设的异常次数阈值,则启动定时计数器开始计时;最后,当定时计数器计时到达预设的停机时间阈值后,则重新开启负离子发生器的电源使其进入工作状态。进一步,异常检测模块时时监测负离子发生器的异常放电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器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控制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将输入的市电转化为稳定的直流低电压输出进行供电;主控模块,与电源控制模块、负离子调节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异常检测模块连接,用于调度各个模块正常工作;所述主控模块设置有无线通通信单元,所述无线通信单元的信息传输方法的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基站根据现有的某种信道估计方法,获得基站、中继和用户任意节点之间的信道信息,基站第i根天线与中继的信道,基站第i根天线的信道与用户j和中继与用户j的信道分别记为fi,hij和gj;第二步,基站取第一跳和第二跳信道增益的平方值,分别乘上适当的系数α和β,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器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控制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将输入的市电转化为稳定的直流低电压输出进行供电;主控模块,与电源控制模块、负离子调节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异常检测模块连接,用于调度各个模块正常工作;所述主控模块设置有无线通通信单元,所述无线通信单元的信息传输方法的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基站根据现有的某种信道估计方法,获得基站、中继和用户任意节点之间的信道信息,基站第i根天线与中继的信道,基站第i根天线的信道与用户j和中继与用户j的信道分别记为fi,hij和gj;第二步,基站取第一跳和第二跳信道增益的平方值,分别乘上适当的系数α和β,记基站联合选择最佳的天线和用户,基站天线数为M,用户数为N;基站广播一个标识信号,用户接收到此信号,除用户j*在以下步骤中工作外,其他用户不工作;第三步,在协作通信的第一时隙内,基站的第i*根天线广播信息x1,中继和用户j*接收到的信号分别为yR(1)和第四步,在协作通信的第二时隙内,用户j*广播信息x2,中继和基站第i*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分别为yR(2)和第五步,协作通信的第三时隙内,中继分别将第一、二时隙内接收的信号乘以放大系数后合并,得xR=η1yR(1)+η2yR(2),并广播给基站和用户,基站和用户j*接收的信息分别为和式中ξ为中继发送第一时隙接收到的信号的功率,1-ξ为中继发送第二时隙接收到的信号的功率;P为各节点的发射功率;第六步,由于基站和用户已知自己发送的信息,可以从第三时隙内接收到的叠加信号中消除自干扰信号,得到基站通过最大比合并合并接收的信号yR(2)和用户j*通过最大比合并合并接收的信号yR(1)和得到和nR(1),nR(2),和为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N0的复高斯分布的高斯白噪声;第七步,用最大似然检测对和分别进行检测,基站和用户j*就分别获得了对方所发送的信息和负离子调节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RC桥式振荡电路外部引入负反馈实现稳幅;负离子产生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接收负离子调节模块所输出的振荡信号,根据所输入的振荡信号生成不同频率和不同输出量的空气负离子;异常检测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监测负离子发生器的异常放电情况;所述异常检测模块读取数据,进行叠前交错网格正演并保存正演记录,具体包括:第一步,根据稳定条件下式、频散条件结合原始检测数据设置网格空间步长、时间步长,频散条件最短波长达到6个网格以上:其中,Δt,Δx,Δz为时间步长和x,z方向的步长,Vp,Vs为纵、横波速度;第二步,根据实际检测数据定义二维模型的大小,定义参数并初始化;第三步,读取检测数据参数和给定子波,设置的炮点位置,计算边界区域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及衰减系数;边界区域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与离它最近的内部区域网格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相等,内部区域的衰减系数为0,边界区域的衰减系数根据下式计算:d(x)=(3Vmax/2PML)*log10(1/R)*(x/PML)*(x/PML)d(z)=(3Vmax/2PML)*log10(1/R)*(z/PML)*(z/PML);其中Vmax为最大纵波速度,PML为匹配层宽度,x为横向距离,z为纵向距离,R为理想的边界反射系数,R取为0.000001,d(x)、d(z)不等于零时表示衰减,当d(x)、d(z)等于零时表示不衰减;第四步,设置应力变量、速度变量的初始值为0;第五步,根据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争荣王素娥刘青红刘巍祖映翔黄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