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调整装置的扫底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472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调整装置的扫底机,尤指一种用于调整扫刀及扫刀座高度的带调整装置的扫底机,该调整装置主要是于扫刀座上方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调整栓,在两调整栓相同高度处分别设置有一调整轮,并在两调整轮之间圈绕有一轮带。当使用者转动调整其中任一调整轮时,均可使两侧调整轮同步作动,而可顺利调整扫底座的高度,不致发生咬死的现象。(*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制鞋机,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调整扫刀及扫底座高度的带调整装置的扫底机。扫底机系用于当鞋帮内侧贴上内里并利用热压使之贴合后将鞋帮底缘扫成一用于供鞋帮与鞋跟的贴合的粘合部,如图4所示,其主要是在两侧形成有弧型掣动槽61的扫底座60底面设有两相对枢设的扫刀片62,该扫刀片62由一压力缸63作动,使两扫刀片62可相对开闭,而可弯折压合鞋帮的粘合部;在扫底座60上端设一调整装置65,以根据各种尺码的鞋子所需要的粘合部大小调整扫底座60及扫刀片62的高度。如图4、5所示,现有扫底座60的调整装置65主要是在滑座64上方两侧固设有两螺栓66,使两螺栓66穿过扫底座60,再将两底部具螺孔的调整栓67分别螺锁于螺栓66,并穿过扫底座60,并在下端嵌设有一扣片68顶撑扫底座60,而使调整栓67可调整扫底座60的高度。上述结构在调整扫底座60高度时,通常是依次分别调整两调整栓67,而使扫底座60逐渐上升,然由于无法同步上升,因此常造成两侧相互干涉的现象(如图4所示),故在旋转两侧调整栓67时,需时退时进以求两侧同步升降,不仅调整操作极为不便,且螺栓66及调整栓67容易损坏而缩短使用寿命。鉴于以上情况,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同步调整扫底座两侧高度的带调整装置的扫底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带调整装置的扫底机,该扫底机主要是由两侧具有弧型掣动槽的扫底座、两扫刀片及滑座所构成,其中扫刀片枢设于扫底座中心,并利用扫底座的掣动槽作动扫刀片,且扫底座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导槽,又滑座两侧相对导槽处则向上形成有导块,其特点是该扫底座前端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穿孔,并在滑座顶面两导块间固设有两个向上延伸的螺栓,其中两螺栓恰可分别穿过扫底座的两穿孔,又两螺栓分别可供调整栓螺合,且调整栓底端穿过扫底座后将扫底座固设于调整栓上,两调整栓上端分别设有一调整轮,且两调整轮位于相同的水平高度,并可于两调整轮之间绕设一轮带,藉此构成一可同步调整两调整栓的带调整装置的扫底机。由于本技术利用调整栓上设有绕设轮带的调整轮,故当操作人员调整其中任一调整栓时,均可同步带动另一调整栓,使扫底座两侧可同步升降,从而可防止产生干涉现象,不仅可便于工作人员调整,且亦可有效延长螺栓及调整栓的使用寿命。所述的带调整装置的扫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栓在底端形成有对应螺栓的螺孔,且螺栓具有与螺孔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的带调整装置的扫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栓下端周缘形成有一可供一扣环嵌设的嵌槽,且调整栓中段形成有一较大直径的抵顶段,其中抵顶段底缘与嵌槽顶缘之间的间隔距离恰与扫底座厚度相等,用以夹掣扫底座。所述的带调整装置的扫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轮周缘形成有众多系列的锯齿,且轮带为链带。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带调整装置的扫底机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用以说明本技术的组成构件及其相对关系。图2是本技术带调整装置的扫底机一实施例的组成剖视图;用以说明本技术的动作形态及其相关位置。图3是本技术带调整装置的扫底机一实施例的俯视图;用以说明本技术两调整栓的组成形态及其相对关系。图4是扫底机的平面示意图;用以说明扫底机的主要构成及形态。图5是沿图4A 6A线的剖视图,用以说明现有调整装置的构成及动作形态。如图1所示,扫底机主要是由两侧具有弧型掣动槽的扫底座10及滑座12所构成;其中,扫底座10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导槽100,滑座12两侧相对导槽100处则向上形成有导块120,并利用一设在扫底座10上的限制片101限制滑座12的导块120,使扫底座10可在滑座12的导块120上滑动,用以选择弯折鞋帮粘合部的大小。如图1、2所示,扫底座10前端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穿孔11,并于滑座12顶面两导块120间固设有两向上延伸的螺栓13,其中两螺栓13的中心线正好与扫底座10两穿孔11相对,且螺栓13的直径小于穿孔11的内径,又两螺栓13分别可供一调整栓14螺合,其中调整栓14在底端形成有与螺栓13对应的螺孔140,并分别在下端周缘形成有一嵌槽16以供扣环17嵌设卡扣;调整栓14中段形成有一较大直径的抵顶段15,其中抵顶段15底缘与嵌槽16顶缘间的间隔距离恰与扫底座10厚度相等,用以抵顶扫底座10顶面;另外,两调整栓14于抵顶段15上方分别设有一调整轮18,且两调整轮18位于相同的水平高度,又调整轮18周缘形成有众多系列的锯齿,藉此可在两调整轮间18间绕设一链带式的轮带19。如图1、2所示,装配时首先将扫底座10以穿孔11套设在滑座12的螺栓13上,使扫底座10两侧的导槽100限制在滑座12的导块120上,将两调整栓14螺合在两螺栓13上,并使调整栓14穿过扫底座10,再将扣环17扣设于调整栓14的嵌槽16内,而使扫底座10正好可夹设于调整栓14上,并在两调整栓14的调整轮18间圈绕一带轮19,即构成一可同步调整两调整栓14的带调整装置的扫底机,如图2所示即为本技术装配后的状态。如图2、3所示,当操作人员欲调整扫底座10高度时,仅需转动其中任一调整栓14,即可通过调整栓14A的调整轮18A带动轮带19,再经轮带19同步带动另一调整轮18B及调整栓14B,且利用调整栓14的抵顶段15及扣环17夹掣扫底座10,使扫底座10两侧可同步升降,以有效避免扫底座10上下位移时两侧产生相互干涉的现象,防止螺栓及调整栓损坏,并可便于操作人员周整扫底座10的高度。权利要求1.一种带调整装置的扫底机,主要是由两侧具有弧型掣动槽的扫底座、两扫刀片及滑座所构成,其中扫刀片枢设于扫底座中心,并利用扫底座的掣动槽作动扫刀片,且扫底座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导槽,又滑座两侧相对导槽处则向上形成有导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扫底座前端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穿孔,并在所述滑座顶面两导块间固设有两个向上延伸的螺栓,其中两螺栓恰可分别穿过扫底座的两穿孔,又两螺栓分别可供调整栓螺合,且调整栓底端穿过扫底座后将扫底座固设于调整栓上;两调整栓上端分别设有一调整轮,且两调整轮位于相同的水平高度,并可于两调整轮之间绕设一轮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调整装置的扫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栓在底端形成有对应螺栓的螺孔,且螺栓具有与螺孔相配合的外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调整装置的扫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栓下端周缘形成有一可供一扣环嵌设的嵌槽,且调整栓中段形成有一较大直径的抵顶段,其中抵顶段底缘与嵌槽顶缘之间的间隔距离恰与扫底座厚度相等,用以夹掣扫底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调整装置的扫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轮周缘形成有众多系列的锯齿,且轮带为链带。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带调整装置的扫底机,尤指一种用于调整扫刀及扫刀座高度的带调整装置的扫底机,该调整装置主要是于扫刀座上方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调整栓,在两调整栓相同高度处分别设置有一调整轮,并在两调整轮之间圈绕有一轮带。当使用者转动调整其中任一调整轮时,均可使两侧调整轮同步作动,而可顺利调整扫底座的高度,不致发生咬死的现象。文档编号A43D11/02GK2274438SQ9621916公开日1998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22日专利技术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调整装置的扫底机,主要是由两侧具有弧型掣动槽的扫底座、两扫刀片及滑座所构成,其中扫刀片枢设于扫底座中心,并利用扫底座的掣动槽作动扫刀片,且扫底座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导槽,又滑座两侧相对导槽处则向上形成有导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扫底座前端 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穿孔,并在所述滑座顶面两导块间固设有两个向上延伸的螺栓,其中两螺栓恰可分别穿过扫底座的两穿孔,又两螺栓分别可供调整栓螺合,且调整栓底端穿过扫底座后将扫底座固设于调整栓上;两调整栓上端分别设有一调整轮,且两调整轮位于相同的水平高度,并可于两调整轮之间绕设一轮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金助
申请(专利权)人:主典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