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新风空调系统集成技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34625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6:55
一种多功能新风空调系统集成技术,包括:室内结构与室外结构,所述的室内结构与室外结构通过铜管连接组成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外结构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冷凝风机、节流元件A与单向阀A;所述的室内结构包括部分氟系统、新风系统与控制模块;所述的部分氟系统包括电动二通阀、室内风换、室内循环风机、节流元件B、单向阀B、再热风换与单向阀C;所述的新风系统包括空气‑空气交换芯块、静电除尘模块、高效空气过滤模块与排风机;所述的室内结构与室外结构通过控制模块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布局合理,集成六种功能于一体,节约成本;能够节能降耗,用满足温度以及湿度的需求;可智能化自动运行,产品质量过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新风空调系统集成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空调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多功能新风空调系统集成技术。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居住条件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当使用场所有换新风需求时,换新风装置通过风机以及使用场所的大气压差,通过空气-空气换热器,使室内排风和室外新风在空气-空气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进而节能降耗。根据卡诺循环原理制造的风管式空调机,由使用需求制取空调冷风或热风并通过送风机送到各个有需求的末端设备,进而调节室内温度。在高湿性季节或因用户对舒适性感受的差异,需调节室内的湿度。在现有的空调调节技术方案中,上述的三个功能往往都独立配置,进而造成室内安装空间及设备投入费用的增加,现场布线更加复杂。如能够提供一种多功能新风空调系统集成技术,既能满足房间新风需求,又能提供温度以及湿度调节,更能减少安装空间及设备投入的费用,给用户提供更好的居住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新风空调系统集成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功能新风空调系统集成技术,包括:室内结构与室外结构,所述的室内结构与室外结构通过铜管连接组成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外结构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冷凝风机、节流元件A与单向阀A;所述的室内结构包括部分氟系统、新风系统与控制模块;所述的部分氟系统包括电动二通阀、室内风换、室内循环风机、节流元件B、单向阀B、再热风换与单向阀C;所述的新风系统包括空气-空气交换芯块、静电除尘模块、高效空气过滤模块与排风机;所述的室内结构与室外结构通过控制模块配合。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氟系统由室内结构的部分氟系统与室外结构通过铜管连接成整体。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新风系统设置在部分氟系统之间。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室内结构与室外结构均设在钣金外壳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空气-空气交换芯块为全热交换芯块;所述的高效空气过滤模块由中效过滤装置与高效过滤装置配合组成。本专利技术布局合理,集成六种功能于一体,帮助客户节约了成本;并且本专利技术能够在换新风时节能降耗,又能满足用户室内温度以及湿度的需求;且无需人为干涉,可智能化自动运行,产品质量过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室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室外结构示意图。图中:1.室内结构;2.室外结构;3.铜管;4.氟系统;5.压缩机;6.四通阀;7.室外换热器;8.冷凝风机;9.节流元件A;10.单向阀A;11.部分氟系统;12.新风系统;13.控制模块;14.电动二通阀;15.室内风换;16.室内循环风机;17.节流元件B;18.单向阀B;19.再热风换;20.单向阀C;21.空气-空气交换芯块;22.静电除尘模块;23.高效空气过滤模块;24.排风机;25.钣金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一种多功能新风空调系统集成技术,包括:室内结构1与室外结构2,所述的室内结构1与室外结构2通过铜管3连接组成氟系统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外结构2包括压缩机5、四通阀6、室外换热器7、冷凝风机8、节流元件A9与单向阀A10;所述的室内结构1包括部分氟系统11、新风系统12与控制模块13;所述的部分氟系统11包括电动二通阀14、室内风换15、室内循环风机16、节流元件B17、单向阀B18、再热风换19与单向阀C20;所述的新风系统12包括空气-空气交换芯块21、静电除尘模块22、高效空气过滤模块23与排风机24;所述的室内结构1与室外结构2通过控制模块13配合。所述的氟系统4由室内结构1的部分氟系统11与室外结构2通过铜管3连接成整体。所述的新风系统12设置在部分氟系统11之间。所述的室内结构1与室外结构2均设在钣金外壳25内。所述的空气-空气交换芯块21为全热交换芯块;所述的高效空气过滤模块23由中效过滤装置与高效过滤装置配合组成。具体实施时:制冷功能:控制模块发出指令,通过压缩机排出的气体经过四通阀进入室外换热器冷凝,并在室外风机的作用下散热后通过单向阀A,再由铜管输送至电动二通阀电动二通阀不动作;经节流元件B节流后进入室内换热器,并在室内循环风机提供的室内循环风作用下蒸发吸热后经四通阀回到压缩机吸气口,如此循环,而室内空气因温差放热而实现降温。制热功能:控制模块发出指令,通过压缩机排出的气体经过四通阀进入室内换热器,并在室内循环风机提供的室内循环风作用下放热后通过单向阀B,并经电动二通阀电动二通阀不动作再由铜管输送至节流元件A节流后进入室外换热器,并在室外风机的作用下蒸发吸热后经四通阀回到压缩机吸气口,如此循环,而室内空气则因温差吸热而实现升温除湿功能:控制模块发出指令,通过压缩机排出的气体经过四通阀四通阀不工作进入室外换热器冷凝,并在室外风机的作用下散热后通过单向阀,再由铜管输送至电动二通阀,并在室内循环风机提供的室内循环风作用下进一步放热后,通过单向阀A再至节流元件B节流后进入室内换热器,并在室内循环风机提供的室内循环风作用下蒸发吸热后经四通阀回到压缩机吸气口,如此循环,室内循环风先蒸发降温析热再经室内再热换热器升温,避免因除湿降温而造成人体不适新风功能:控制模块发出指令,氟系统不工作,来自室外的空气流经静电除尘模块预过滤后,再经高效空气过滤模块有效滤除空气中的杂质;最后进入空气-空气交换芯块,与来自室内的污浊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后由室内循环风机送出,污浊空气则由排风机排出。制冷及新风功能:氟系统的工作过程与制冷功能一致,新风工作过程与新风功能一致;室内循环风进入回风口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部分循环风,另一部分为污浊空气;部分循环风与室外处理过的新风混合后在室内循环风机的作用下,经室内换热器处理后送出。制热及新风功能:氟系统的工作过程与制热功能一致,新风工作过程与新风功能一致;室内循环风进入回风口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部分循环风,另一部分为污浊空气;部分循环风与室外处理过的新风混合后在室内循环风机的作用下,经室内换热器处理后送出。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做的举例,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畴,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项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功能新风空调系统集成技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新风空调系统集成技术,包括:室内结构(1)与室外结构(2),所述的室内结构(1)与室外结构(2)通过铜管(3)连接组成氟系统(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外结构(2)包括压缩机(5)、四通阀(6)、室外换热器(7)、冷凝风机(8)、节流元件A(9)与单向阀A(10);所述的室内结构(1)包括部分氟系统(11)、新风系统(12)与控制模块(13);所述的部分氟系统(11)包括电动二通阀(14)、室内风换(15)、室内循环风机(16)、节流元件B(17)、单向阀B(18)、再热风换(19)与单向阀C(20);所述的新风系统(12)包括空气‑空气交换芯块(21)、静电除尘模块(22)、高效空气过滤模块(23)与排风机(24);所述的室内结构(1)与室外结构(2)通过控制模块(13)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新风空调系统集成技术,包括:室内结构(1)与室外结构(2),所述的室内结构(1)与室外结构(2)通过铜管(3)连接组成氟系统(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外结构(2)包括压缩机(5)、四通阀(6)、室外换热器(7)、冷凝风机(8)、节流元件A(9)与单向阀A(10);所述的室内结构(1)包括部分氟系统(11)、新风系统(12)与控制模块(13);所述的部分氟系统(11)包括电动二通阀(14)、室内风换(15)、室内循环风机(16)、节流元件B(17)、单向阀B(18)、再热风换(19)与单向阀C(20);所述的新风系统(12)包括空气-空气交换芯块(21)、静电除尘模块(22)、高效空气过滤模块(23)与排风机(24);所述的室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桂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吉祥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