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温差电致冷器的热管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3735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温差电致冷器的热管散热器,包括外壳和热管,所述外壳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冷凝液箱,所述冷凝液箱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冷凝液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左侧连通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右端与冷凝液箱连通,所述冷凝管的顶部与连接板的底部接触,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顶部与热管的底部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冷凝液箱、连接板、水泵、冷凝管、散热片、通风孔、通风管、电机、扇叶和散热孔的配合使用,能够高效快速的将热管产生的热量祛除,提高了散热的效果和效率,更好的保证了致冷器的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温差电致冷器的热管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散热器
,具体为一种用于温差电致冷器的热管散热器。
技术介绍
1834年法国J.-C.珀耳帖发现,当两种不同金属连接起来并通以电流时,有一接头吸热,另一接头放热,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珀耳帖效应,珀耳帖效应长期未能实际应用于制作致冷器,其原因是金属的珀耳帖效应很弱,直到20世纪50年代,对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人们用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构成温差电偶,珀耳帖效应远远强于金属电偶,从此温差电致冷器逐渐进入实用阶段,而目前市场上的散热器散热效果并不好,不能完全的将热管所发出的热量祛除,极大的影响了致冷器的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温差电致冷器的热管散热器,具备散热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散热器散热效果并不好,不能完全的将热管所发出的热量祛除,极大的影响了致冷器的制冷效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温差电致冷器的热管散热器,包括外壳和热管,所述外壳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冷凝液箱,所述冷凝液箱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冷凝液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左侧连通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右端与冷凝液箱连通,所述冷凝管的顶部与连接板的底部接触;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顶部与热管的底部接触,所述连接板底部的轴心处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底部延伸至连接板的外部,所述通风管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扇叶。优选的,所述外壳的顶部开设有与热管配合使用的通孔,所述外壳的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孔。优选的,所述冷凝液箱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补料管,所述补料管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盖帽。优选的,所述外壳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垫脚,所述垫脚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冷凝管的形状为U形且位于通风孔两侧管道的顶部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冷凝液箱、连接板、水泵、冷凝管、散热片、通风孔、通风管、电机、扇叶和散热孔的配合使用,能够高效快速的将热管产生的热量祛除,提高了散热的效果和效率,更好的保证了致冷器的制冷效果。2、本技术通过设置散热孔,能够更快的将外壳内腔的热量祛除,更好的保证了散热的效果,通过设置补料管和盖帽,能够快速的对冷凝液进行补充,更好的保证了散热的效果,通过设置垫脚,能够增大外壳与地面之间的压力,更好的保证了设备的稳定性,通过将冷凝管设置成U形,能够快速的将热量带走,更好的保证了散热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冷凝管与连接板连接结构仰视示意图。图中:1外壳、2热管、3冷凝液箱、4支撑杆、5连接板、6水泵、7冷凝管、8散热片、9通风孔、10通风管、11连接杆、12电机、13扇叶、14通孔、15散热孔、16补料管、17盖帽、18垫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用于温差电致冷器的热管散热器,包括外壳1和热管2,外壳1的顶部开设有与热管2配合使用的通孔14,外壳1的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孔15,通过设置散热孔15,能够更快的将外壳1内腔的热量祛除,更好的保证了散热的效果,外壳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冷凝液箱3,冷凝液箱3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补料管16,补料管16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盖帽17,通过设置补料管16和盖帽17,能够快速的对冷凝液进行补充,更好的保证了散热的效果,冷凝液箱3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两个支撑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冷凝液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6,水泵6的左侧连通有冷凝管7,冷凝管7的形状为U形且位于通风孔9两侧管道的顶部相连通,通过将冷凝管7设置成U形,能够快速的将热量带走,更好的保证了散热的效果,冷凝管7的右端与冷凝液箱3连通,冷凝管7的顶部与连接板5的底部接触,外壳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垫脚18,垫脚18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通过设置垫脚18,能够增大外壳1与地面之间的压力,更好的保证了设备的稳定性;连接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片8,散热片8的顶部与热管2的底部接触,连接板5底部的轴心处开设有通风孔9,通风孔9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通风管10,通风管10的底部延伸至连接板5的外部,通风管10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两个连接杆11之间固定连接有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扇叶13,通过冷凝液箱3、连接板5、水泵6、冷凝管7、散热片8、通风孔9、通风管10、电机12、扇叶13和散热孔15的配合使用,能够高效快速的将热管2产生的热量祛除,提高了散热的效果和效率,更好的保证了致冷器的制冷效果。使用时,通过散热片8将热管2产生的热量吸附,通过电机12带动扇叶13转动将热量迅速吹走,通过水泵6将冷凝液箱3内的冷凝液输送至冷凝管7的内腔循环流动带走散热片8吸附的热量完成散热工作。综上所述:该用于温差电致冷器的热管散热器,通过冷凝液箱3、连接板5、水泵6、冷凝管7、散热片8、通风孔9、通风管10、电机12、扇叶13和散热孔15的配合,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散热器散热效果并不好,不能完全的将热管所发出的热量祛除,极大的影响了致冷器的制冷效果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温差电致冷器的热管散热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温差电致冷器的热管散热器,包括外壳(1)和热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冷凝液箱(3),所述冷凝液箱(3)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两个所述支撑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所述冷凝液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6),所述水泵(6)的左侧连通有冷凝管(7),所述冷凝管(7)的右端与冷凝液箱(3)连通,所述冷凝管(7)的顶部与连接板(5)的底部接触;所述连接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片(8),所述散热片(8)的顶部与热管(2)的底部接触,所述连接板(5)底部的轴心处开设有通风孔(9),所述通风孔(9)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通风管(10),所述通风管(10)的底部延伸至连接板(5)的外部,所述通风管(10)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两个连接杆(11)之间固定连接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扇叶(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温差电致冷器的热管散热器,包括外壳(1)和热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冷凝液箱(3),所述冷凝液箱(3)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两个所述支撑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所述冷凝液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6),所述水泵(6)的左侧连通有冷凝管(7),所述冷凝管(7)的右端与冷凝液箱(3)连通,所述冷凝管(7)的顶部与连接板(5)的底部接触;所述连接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片(8),所述散热片(8)的顶部与热管(2)的底部接触,所述连接板(5)底部的轴心处开设有通风孔(9),所述通风孔(9)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通风管(10),所述通风管(10)的底部延伸至连接板(5)的外部,所述通风管(10)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两个连接杆(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爱珍
申请(专利权)人:梁溪区昊星工业设计工作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