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梳麻机喂入予梳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1411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苎麻梳麻机的一种喂入预梳机构,上刺辊罗拉的直径加大,下刺辊罗拉改为铁托板,加大沟槽罗拉(1)和刺辊罗拉(3)之间的中心距离,改变分梳辊(4)的旋转方向,使其与分梳辊(6)起到两次预分梳作用;在分梳辊(4)和分梳辊(6)上方增加一个剥麻辊(5)以利于麻纤维转移。这种结构加强了预分梳作用,消除了麻纤维缠绕上刺辊罗拉的现象,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苎麻梳麻机的一种喂入予梳机构,其特点是将一对刺辊罗拉改进成一个加大直径的刺辊罗拉(3)和一块铁托板(2),并采用两个分梳辊(4)和(6)及一个剥麻辊(5)。已经公知的苎麻梳麻机喂入予梳机构是一对沟槽罗拉。一对刺辊罗拉,一个分梳辊和一个转移辊组成。在喂入予梳过程中,由于刺辊罗拉的直径小,以及分梳辊的旋转方向及隔距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喂入的苎麻纤维普遍产生缠绕刺辊罗拉的现象,特别是缠绕上刺辊罗拉,影响了予分梳的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型式的喂入予梳机构,这种机构能消除苎麻纤维缠绕刺辊罗拉的现象,并能加强予分梳的效果。其解决方案是1.保留上刺辊罗拉(3),加大其直径至140~160毫米,取消下刺辊罗拉,改成一块铁托板(2)。这样加大了分梳面积,增加予分梳能力,消除了缠绕上刺辊罗拉的现象。2.改变分梳辊(4)的旋转方向,使其与刺辊罗拉的旋转方向相同,使其与分梳辊(6)起到两次予分梳作用,改变了过去分梳辊(6)只起转移作用的特性。3.在分梳辊(4)与分梳辊(6)的上方增加一个剥麻辊(5),使苎麻纤维能顺利地从分梳辊(4)转移到分梳辊(6)上。4.加大沟槽罗拉(1)和刺辊罗拉(3)之间的中心距离至140~160毫米,使经过梳理后的纤维长度增加了。附图为苎麻梳麻机喂入予梳机构示意图。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结构苎麻纤维通过一对沟槽罗拉(1)喂入刺辊罗拉(3)和铁托板(2)之间,由刺辊罗拉(3)对麻纤维进行初步分梳,然后经过分梳辊(4)和分梳辊(6)的两次予分梳后,将麻纤维转移到锡林(7)工作区再进行充分地梳理,而剥麻辊(5)则起帮助麻纤维从分梳辊(4)转移到分梳辊(6)的作用。在苎麻梳麻机上采用这种喂入予梳机构后,加强了喂入予梳能力,提高了苎麻麻条的梳理质量,同时由于减轻了锡林工作区的梳理负荷,因而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权利要求1.一种由沟槽罗拉,刺辊罗拉及分梳辊组成的喂入予梳机构,其特征是取消下刺辊罗拉,改为一块铁托板(2),加大刺辊罗拉(3)的直径至140~160毫米,并将沟槽罗拉(1)和刺辊罗拉(3)之间的中心距离加大至140~160毫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喂入予梳机构,其特征是改变分梳辊(4)的旋转方向,使其与刺辊罗拉(3)的旋转方向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喂入予梳机构,其特征是在分梳辊(4)和分梳辊(6)的上方增加一个剥麻辊(5)。专利摘要本技术是苎麻梳麻机的一种喂入预梳机构,上刺辊罗拉的直径加大,下刺辊罗拉改为铁托板,加大沟槽罗拉(1)和刺辊罗拉(3)之间的中心距离,改变分梳辊(4)的旋转方向,使其与分梳辊(6)起到两次预分梳作用;在分梳辊(4)和分梳辊(6)上方增加一个剥麻辊(5)以利于麻纤维转移。这种结构加强了预分梳作用,消除了麻纤维缠绕上刺辊罗拉的现象,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文档编号D01B5/00GK2074770SQ90221820公开日1991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1990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1990年10月13日专利技术者郑方太 申请人:国营青岛纺织机械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沟槽罗拉,刺辊罗拉及分梳辊组成的喂入予梳机构,其特征是:取消下刺辊罗拉,改为一块铁托板(2),加大刺辊罗拉(3)的直径至140~160毫米,并将沟槽罗拉(1)和刺辊罗拉(3)之间的中心距离加大至140~160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方太
申请(专利权)人:国营青岛纺织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