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水检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30914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水检测控制系统,包括智能水表以及与智能水表信号连接的电控阀,智能水表适于安装在供水管道上,其具有数据处理以及数据远传的功能,供水检测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智能水表信号连接的水质检测装置,水质检测装置适于安装在供水管道上,以使得供水管道内的水流经水质检测装置,水质检测装置用于对流经的水进行水质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水质信息发送至智能水表,水质信息通过智能水表处理后,远传至控制中心,且水质异常时,可通过智能水表控制电控阀关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水质检测装置与智能水表、电控阀联用,利用智能水表的数据处理以及数据远传功能,实现对水质数据的分析及传输,且在水质异常时,可关闭供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水检测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自来水供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水检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扼制疾病传播的必要途径。人工采样检验虽然可以很全面地分析各个指标参数,但采样频率低,不能实施反馈水质状况,更不能指导供水单位或水质卫生部门应对水质突发事件或其他问题时主动及时地采取行动去查明原因并解决问题。2015年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促进了管网水质在线监控,但也面临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水质的在线监测设备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水检测控制系统,其将水质检测装置与智能水表联用,利用智能水表的数据处理以及数据远传功能,实现对水质数据的分析以及传输,降低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的成本。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供水检测控制系统,包括智能水表,所述智能水表适于安装在供水管道上,其具有数据处理以及数据远传的功能,所述供水检测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智能水表信号连接的水质检测装置,所述水质检测装置适于安装在供水管道上,以使得供水管道内的水流经所述水质检测装置,所述水质检测装置用于对流经的水进行水质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水质信息发送至所述智能水表,所述水质信息通过所述智能水表处理后,远传至控制中心。本技术的所述供水检测控制系统将水质检测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智能水表联用,而且不需要大幅改变智能水表的结构,只需使水质检测装置与智能水表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信号连接,并在智能水表中增加处理水质信号的程序即可。正是由于这种设计,大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本技术的适用范围。此外,所述供水检测控制系统的水质检测装置是直接安装在供水管道上的,其可以安装在所述智能水表的附近,与所述智能水表共享供水管道两侧的阀门,因此所述水质检测装置的安装较为方便,不需要对原有的管道进行大幅改动,有利于降低水质检测的成本。本技术的所述供水检测控制系统在尽可能利用现有设备和结构的同时,实现了对供水管道内水质的实时检测,既实现了实时检测水质的功能,又避免了成本的大幅增加,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进一步地,所述供水检测控制系统还包括电控阀,所述电控阀安装在供水管道上,用于关闭或打开供水管道,所述电控阀与所述智能水表信号连接,由所述智能水表控制所述电控阀的启闭。当所述智能水表检测到用户欠费时,可以控制所述电控阀关闭供水管道;或者当所述智能水表发现所述水质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水质参数严重超标时,可以控制所述电控阀关闭供水管道,避免严重污染水质影响用户的卫生安全。进一步地,所述水质检测装置包括主管道、检测管以及水质检测模块,所述水质检测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检测水质的传感器,各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检测管内,所述检测管具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与所述主管道连通,所述主管道的两端适于与供水管道连通,以使得供水管道中的水进入所述主管道以及所述检测管。当供水管道中的水流经所述主管道时,一部分水经过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检测管,所述传感器对进入所述检测管的水进行水质检测,然后水流通过所述出水口再进入所述主管道中。所述检测管内的水流与供水管道内的水流相比更为稳定,使得本技术水质检测的准确度较高。此外,由于本技术的检测基本是在密闭的空间内完成的,检测过程不会将污染物质带入到水流中,因此检测后的水可以再次进入所述主管道内,这样既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省略了检测后水样的处理步骤,使得检测装置的结构得到简化。所述主管道可以直接连接在供水管道中上,有利于减小检测设备整体占用的空间。而且由于本技术的水质检测装置安装方便,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在供水管道的各处,增强了对供水管道水质的监控。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包括进水段和出水段,所述进水段的内径大于所述出水段的内径,所述检测管的进水口与所述进水段连通,所述检测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出水段连通,以使得所述检测管的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形成水压差。由于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具有水压差,从而所述主管道内的水流在水压的作用下,更容易进入所述检测管内,使得所述检测管内的水不断更新的,也即所述水质检测模块始终检测到的是供水管道中最新的水质数据。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还包括处于所述进水段与所述出水段之间的第一过渡管段以及处于所述出水段下游的第二过渡管段,所述第一过渡管段的内径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变小,所述第二过渡管段的内径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变大。通过在出水段的两侧增加第一过渡管段以及第二过渡管段,使得所述主管道的内径缓慢地变化,避免了急速变化造成的水流不稳定。进一步地,所述水质检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余氯传感器、pH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浊度传感器以及电源,所述电源为各所述传感器供电。本技术的水质检测模块将多种检测传感器集成,可以检测多种水质参数,满足对于各种水质的检测要求,而且整体体积较小,便于安装。此外,由于水质的检测均可以利用现有的传感器实现,大大降低了水质检测装置的成本。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水表包括控制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水质检测模块的各所述传感器信号连接,各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模块进行处理,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通讯模块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将得到的水质数据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传输至控制中心。由于一般的智能水表本身就具有控制模块以及通讯模块,其控制模块通常是处理水流量信息,并通过通讯模块将水流量信息发送至控制中心。本技术中,利用了智能水表原有的控制模块以及通讯模块,实现了水质数据的处理以及传输。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水表还包括显示模块、操作面板以及供电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和所述操作面板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控制模块的信息,通过所述操作面板可对所述控制模块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所述供电模块为所述控制模块、所述通讯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以及所述操作面板供电。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利用了目前更为广泛使用的智能水表,将水质检测装置与智能水表联用,使水质检测装置的数据利用智能水表的进行分析与传输,降低了水质检测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供水检测控制系统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供水检测控制系统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部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水质检测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1、智能水表;11、控制模块;12、通讯模块;13、显示模块;14、操作面板;2、水质检测装置;21、主管道;211、进水段;212、出水段;213、第一过渡管段;214、第二过渡管段;215、第一支管;216、第二支管;217、阀门;218、阀门;219、法兰;22、检测管;221、进水口;222、出水口;23、水质检测模块;231、传感器;3、电控阀;5、供水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供水检测控制系统,适于安装在供水管道5上,其包括智能水表1、水质检测装置2以及电控阀3。智能水表1安装在供水管道5上,其具有数据处理以及数据远传的功能。智能水表1主要是利用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智能IC卡技术对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供水检测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水检测控制系统,包括智能水表,所述智能水表适于安装在供水管道上,其具有数据处理以及数据远传的功能,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检测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智能水表信号连接的水质检测装置,所述水质检测装置适于安装在供水管道上,以使得供水管道内的水流经所述水质检测装置,所述水质检测装置用于对流经的水进行水质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水质信息发送至所述智能水表,所述水质信息通过所述智能水表处理后远传至控制中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水检测控制系统,包括智能水表,所述智能水表适于安装在供水管道上,其具有数据处理以及数据远传的功能,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检测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智能水表信号连接的水质检测装置,所述水质检测装置适于安装在供水管道上,以使得供水管道内的水流经所述水质检测装置,所述水质检测装置用于对流经的水进行水质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水质信息发送至所述智能水表,所述水质信息通过所述智能水表处理后远传至控制中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检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检测控制系统还包括电控阀,所述电控阀安装在供水管道上,用于关闭或打开供水管道,所述电控阀与所述智能水表信号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检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检测装置包括主管道、检测管以及水质检测模块,所述水质检测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检测水质的传感器,各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检测管内,所述检测管具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与所述主管道连通,所述主管道的两端适于与供水管道连通,以使得供水管道中的水进入所述主管道以及所述检测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水检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包括进水段和出水段,所述进水段的内径大于所述出水段的内径,所述检测管的进水口与所述进水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美霞左富强姚灵葛蜀伟何驰王欣欣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