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钢筋笼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0610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桩基础钢筋笼结构,包括钢筋笼,钢筋笼包括呈圆筒形的钢管箍以及多条纵筋,钢管箍的轴线以及多条纵筋的轴线相互平行,且纵筋的外壁固定连接于钢管箍的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桩基础钢筋笼结构,设有圆筒形钢管箍以及多条纵筋,钢管箍的轴线与纵筋的轴线相互平行,且纵筋的外壁固定连接于钢管箍的内壁,圆筒形的钢管箍替代了传统的环形螺旋箍筋,增大了钢管箍与纵筋的接触面积,增强了钢筋笼的整体性,保证钢筋笼在插入混凝土内的垂直度。

Steel cage structure of pile founda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construction field, in particular to a pile foundation steel cage structure, including steel cage. The reinforcement cage includes a cylindrical steel pipe hoop and a plurality of longitudinal bars, the axis of the steel pipe hoop and the axis of a plurality of longitudinal bars are parallel to each other,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is fixed to the inner wall of the steel pipe hoop; the utility model pile is used. The basic steel cage structure has a cylindrical steel tube hoop and a number of longitudinal bars. The axis of the steel pipe hoop is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is fixed to the inner wall of the steel pipe hoop. The cylindrical steel pipe hoop replaced the traditional ring spiral stirrup, which increases the contact area of the steel pipe hoop and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and strengthens the reinforcement cage. The integrity of the cage ensures the perpendicularity of the reinforcement cage in the concre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桩基础钢筋笼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桩基础钢筋笼结构。
技术介绍
桩基础是现在常用的基础形式,桩身由混凝土和钢筋笼两部分组成。常用的钢筋笼由竖向纵筋和螺旋箍筋组成,对于部分场地受限、保护环境需要及地质条件复杂泥浆护壁效果不好的小直径桩基础,为保障施工安全,预先灌注混凝土后下钢筋笼,然而普通的钢筋笼刚度较小,容易弯曲,后下的钢筋笼的垂直度难以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桩基础钢筋笼结构,设有圆筒形的钢管箍以及多条纵筋,纵筋的外壁固定连接于钢管箍的内壁,圆筒形的钢管箍相较于传统的环形螺旋箍筋增大了与纵筋的接触面积,加强了对纵筋的约束,增强钢筋笼的整体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桩基础钢筋笼结构,包括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包括呈圆筒形的钢管箍以及多条纵筋,所述钢管箍的轴线以及多条所述纵筋的轴线相互平行,且所述纵筋的外壁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管箍的内壁。作为优选的,所述钢筋笼的一端设有均呈U形的第一底筋和第二底筋,所述第一底筋U形的两个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管箍的外壁,所述第二底筋U形的两个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管箍的外壁,所述第一底筋和第二底筋十字交叉设置。作为优选的,所述钢管箍包括第一钢管箍和第二钢管箍,所述第二钢管箍为位于所述钢筋笼其中一端的所述钢管箍,所述第一钢管箍为位于所述钢筋笼的中部和另一端的所述钢管箍;所述第二钢管箍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钢管箍的长度的3倍。作为优选的,所述钢筋笼的一端为第一桩段,所述钢筋笼的其余部分为第二桩段,所述第一桩段单位长度内的所述钢管箍间距小于所述第二桩段单位长度内的所述钢管箍间距。作为优选的,还包括混凝土桩,所述钢筋笼设在所述混凝土桩内,且二者同轴设置。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桩段的长度为所述混凝土桩的直径的5倍。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钢管箍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00mm。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钢管箍的长度为55~65mm。作为优选的,所述钢管箍和纵筋采用双面焊接连接,其焊脚尺寸为所述钢管箍的壁厚的1~1.2倍。本技术的桩基础钢筋笼结构,设有圆筒形钢管箍以及多条纵筋,钢管箍的轴线与纵筋的轴线相互平行,且纵筋的外壁固定连接于钢管箍的内壁,圆筒形的钢管箍替代了传统的环形螺旋箍筋,增大了与纵筋的接触面积,增强了钢筋笼的整体性,保证钢筋笼在插入混凝土内的垂直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桩基础钢筋笼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桩基础钢筋笼结构的A-A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桩基础钢筋笼结构的B-B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桩基础钢筋笼结构的C-C剖面示意图。其中,10、钢筋笼;11、第一桩段;12、第二桩段;13、钢管箍;131、第一钢管箍;132、第二钢管箍;14、纵筋;15、第一底筋;16、第二低筋;20、混凝土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结合图1至图4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的桩基础钢筋笼结构,包括钢筋笼10,钢筋笼10包括呈圆筒形的钢管箍13以及多条纵筋14,钢管箍13的轴线以及多条纵筋14的轴线相互平行,且纵筋14的外壁固定连接于钢管箍13的内壁;本技术采用了圆筒形钢管箍13代替了传统的环形螺旋箍筋,钢管箍13相较于环形螺旋箍筋加强了对纵筋14的约束,增强钢筋笼10的刚度,有利于保证钢筋笼10在插入混凝土内的垂直度。优选的,钢管箍13和纵筋14采用双面焊接连接,其焊脚尺寸为钢管箍13的壁厚的1~1.2倍。为了增强对钢筋笼10底端纵筋14的约束,钢管箍13包括第一钢管箍131和第二钢管箍132,第二钢管箍132为位于钢筋笼10其中一端的钢管箍13,第一钢管箍131为位于钢筋笼10的中部和另一端的钢管箍13,第二钢管箍13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钢管箍131的长度的3倍;此外,钢筋笼10设有第二钢管箍132的一端设有均呈U形的第一底筋15和第二底筋16,第一底筋15U形的两个端部固定连接于钢管箍13的外壁,第二底筋16U形的两个端部固定连接于钢管箍13的外壁,其中,第一底筋15和第二底筋16十字交叉设置。进一步的,第一钢管箍131的长度为60mm,第二钢管箍13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00mm。结合图1所示,钢筋笼10的一端为第一桩段11,钢筋笼10的其余部分为第二桩段12,第一桩段11内的钢管箍13的间距小于第二桩段12内的钢管箍13的间距,这样设置有利于提升对钢筋笼10顶端纵筋14的约束;本技术的桩基础钢筋笼结构还包括混凝土桩20,钢筋笼10设在混凝土桩20内,且二者同轴设置,其中,第一桩段11的长度L为混凝土桩20的直径d的4~6倍。本技术的桩基础钢筋笼结构,设有圆筒形钢管箍以及多条纵筋,钢管箍的轴线与纵筋的轴线相互平行,且纵筋的外壁固定连接于钢管箍的内壁,圆筒形的钢管箍替代了传统的环形螺旋箍筋,增大了与纵筋的接触面积,增强了钢筋笼的整体性,保证钢筋笼在插入混凝土内的垂直度。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桩基础钢筋笼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桩基础钢筋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包括呈圆筒形的钢管箍以及多条纵筋,所述钢管箍的轴线以及多条所述纵筋的轴线相互平行,且所述纵筋的外壁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管箍的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基础钢筋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包括呈圆筒形的钢管箍以及多条纵筋,所述钢管箍的轴线以及多条所述纵筋的轴线相互平行,且所述纵筋的外壁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管箍的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础钢筋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的一端设有均呈U形的第一底筋和第二底筋,所述第一底筋U形的两个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管箍的外壁,所述第二底筋U形的两个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管箍的外壁,所述第一底筋和第二底筋十字交叉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础钢筋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箍包括第一钢管箍和第二钢管箍,所述第二钢管箍为位于所述钢筋笼其中一端的所述钢管箍,所述第一钢管箍为位于所述钢筋笼的中部和另一端的所述钢管箍;所述第二钢管箍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钢管箍的长度的3倍。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随新韦润忠柳冰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