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晓静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旋转式内腔的履带抛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00167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10:52
一种基于旋转式内腔的履带抛丸机,包括外壳,还包括:抛丸室、丸料提升机、抛丸器、滚动履带、旋转腔;所述抛丸室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旋转腔设置于抛丸室内,所述旋转腔由弧形金属壁及两侧挡板组成;所述滚动履带设置于旋转腔内;所述滚动履带包括大托辊、主动辊、从动辊,所述主动辊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大托辊、主动辊、从动辊连接与旋转腔的两壁,所述大托辊、主动辊、从动辊上环套履带形成一弧形空间用于放置待抛丸的工件;所述抛丸器设置于所述抛丸室内,所述抛丸器对放置于所述滚动履带上的工件喷射丸料;所述旋转腔通过主轴与抛丸室内壁连接,所述主轴包括主动轴与从动轴,所述主动轴由第二电机驱动。

A crawler shot blasting machine based on rotating inner cavity

A crawler shot blasting machine based on a rotating inner cavity including a shell, a pellet room, a pill hoist, a ball throwing device, a rolling track, a rotating cavity, which is set in the shell; the rotating cavity is arranged in a shot room, and the rotating cavity is composed of an arc metal wall and two flapper plates; the rolling track is a rolling track. The belt consists of a roller, an active roll and a driven roller. The active roller is driven by a first motor. The big support roller, the active roll, the driven roller are connected to the two wall of the rotating cavity. The roller, the active roll and the roller of the roller are formed in a curved space for placing the work to be shot. The shot peen device is set in the shot throwing chamber, and the shot pellet is ejected to the workpiece placed on the rolling track; the rotating cavity is connected by the main shaft to the shell wall, the main shaft includes an active shaft and a driven shaft, and the active shaft is driven by a second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旋转式内腔的履带抛丸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抛丸机,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旋转式内腔的履带抛丸机。
技术介绍
履带式抛丸清理机,适用于各种零件表面的清理。现代工业在对各类机械零件产品进行表面清理和处理时,常采用的一种手段是抛丸处理。抛丸工艺的原理是将工件放在密闭的容器中,抛丸器将丸料加速后撞击工件。高速运动的丸料将工件表面的锈斑、氧化皮和毛刺等剥离下来,从而达到清理工件表面的目的。在抛丸清理的过程中,丸料的撞击可以将工件表面的应力状态调整为压应力,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现有技术中抛丸机的种类很多,履带抛丸机是其中一种主要用于批量处理小尺寸铸件、锻件、冲压件、齿轮和弹簧等机械零件的抛丸机。随着履带的不断旋转,工件不断的在履带上爬坡和跌落,履带相当于持续不断的翻动工件,使得埋在底层的工件能够被翻至上层而接受抛丸处理。现有技术的履带依靠履带表面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翻动工件,但是当工件的较多或工件外形原因造成不宜翻动时,难以对工件进行均匀地抛丸。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旋转式内腔的履带抛丸机。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旋转式内腔的履带抛丸机,包括外壳,还包括:抛丸室、丸料提升机、抛丸器、滚动履带、旋转腔;所述抛丸室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旋转腔设置于抛丸室内,所述旋转腔由弧形金属壁及两侧挡板组成,所述旋转腔为半封闭空间;所述滚动履带设置于所述旋转腔内;所述滚动履带包括大托辊、主动辊、从动辊,所述主动辊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大托辊、主动辊、从动辊连接与旋转腔的两壁,所述大托辊、主动辊、从动辊上环套履带形成一弧形空间用于放置待抛丸的工件;所述大托辊、主动辊、从动辊构成一等腰三角形;所述抛丸器设置于所述抛丸室内,位于旋转腔正上方,所述抛丸器对放置于所述滚动履带上的工件喷射丸料;所述丸料提升机回收和提升丸料并提供至所述抛丸器;所述旋转腔通过主轴与抛丸室内壁连接,所述主轴包括主动轴与从动轴,所述主动轴由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转向相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所述弧形金属壁上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丸料的回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所述丸料提升机设置于旋转腔下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所述旋转腔旋转角度为预设角度。本技术实现以下有益效果:1、设置旋转腔,工件在旋转履带翻滚时旋转腔旋转,增加工件翻滚的范围;2、旋转腔与滚动履带来回运动,提高工件的翻滚效率。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旋转式内腔的履带抛丸机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旋转式内腔的履带抛丸机的旋转腔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旋转式内腔的履带抛丸机的主轴与从动辊的旋转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旋转式内腔的履带抛丸机的旋转腔与滚动履带的运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旋转式内腔的履带抛丸机的正面剖视示意图。其中:1.外壳、2.抛丸室、3.丸料提升机、4.抛丸器、5.滚动履带、510.大托辊、520.主动辊、530.从动辊、540.履带、6.旋转腔、610.主轴、611.主动轴、612.从动轴、7.通孔、8.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所使用的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均为市面上可购买的步进伺服电机,具体型号可为三菱DM860A2。实施例一参考图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旋转式内腔的履带抛丸机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旋转式内腔的履带抛丸机的旋转腔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旋转式内腔的履带抛丸机的主轴与从动辊的旋转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旋转式内腔的履带抛丸机的旋转腔与滚动履带的运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旋转式内腔的履带抛丸机的正面剖视示意图。具体的,一种基于旋转式内腔的履带抛丸机,包括外壳1,还包括:抛丸室2、丸料提升机3、抛丸器4、滚动履带5、旋转腔6。所述抛丸室2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旋转腔6设置于抛丸室2内,所述旋转腔6由弧形金属壁及两侧挡板组成,所述旋转腔6为半封闭空间。所述旋转腔6所构成的空间可为半圆柱体,两侧挡板将弧形金属壁两侧遮挡。所述滚动履带5包括大托辊510、主动辊520、从动辊530,所述主动辊520由第一电机8驱动,所述大托辊510、主动辊520、从动辊530连接与旋转腔6的两壁,所述大托辊510、主动辊520、从动辊530上环套履带540形成一弧形空间用于放置待抛丸的工件。所述大托辊510、主动辊520、从动辊530侧面构成三角形。为增加摩擦力,所述履带540上有凹凸花纹。所述大托辊510、主动辊520、从动辊530构成一等腰三角形。所述抛丸器4设置于所述抛丸室2内,位于旋转腔6正上方,所述抛丸器4对放置于所述滚动履带5上的工件喷射丸料。所述丸料提升机3回收和提升丸料并提供至所述抛丸器4。所述旋转腔6通过主轴610与抛丸室2内壁连接,所述主轴610包括主动轴611与从动轴612,所述主动轴611由第二电机9驱动。所述主动轴611与从动轴612分别位于旋转腔6两侧的挡板的对应位置,位于挡板的中轴线上,第一电机8与第二电机9同步驱动。当第一电机8与第二电机9驱动时,所述旋转腔6进行一定角度的来回运动。所述第一电机8与第二电机9转向相反,即当旋转腔6向一侧运动时,滚动履带5将向同侧翻动工件,若旋转腔6向另一侧运动时,滚动履带5也将向另一侧翻动工件,来回翻滚工件,使工件充分接触丸料,即使工件不易翻动也可在旋转腔旋转时利用重力翻动。优选的,还包括所述弧形金属壁上有若干通孔7,所述通孔7用于丸料的回收。优选的,还包括所述丸料提升机3设置于旋转腔6下方。丸料提升机3回收由通孔7落下的丸料,并将其提供给抛丸器4。优选的,还包括所述旋转腔6旋转角度为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可设置为20-60度,在本实施例中可设置为30度。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
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旋转式内腔的履带抛丸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旋转式内腔的履带抛丸机,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抛丸室(2)、丸料提升机(3)、抛丸器(4)、滚动履带(5)、旋转腔(6);所述抛丸室(2)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旋转腔(6)设置于抛丸室(2)内,所述旋转腔(6)由弧形金属壁及两侧挡板组成,所述旋转腔(6)为半封闭空间;所述滚动履带(5)设置于所述旋转腔(6)内;所述滚动履带(5)包括大托辊(510)、主动辊(520)、从动辊(530),所述主动辊(520)由第一电机(8)驱动,所述大托辊(510)、主动辊(520)、从动辊(530)连接与旋转腔(6)的两壁,所述大托辊(510)、主动辊(520)、从动辊(530)上环套履带(540)形成一弧形空间用于放置待抛丸的工件;所述大托辊(510)、主动辊(520)、从动辊(530)构成一等腰三角形;所述抛丸器(4)设置于所述抛丸室(2)内,位于旋转腔(6)正上方,所述抛丸器(4)对放置于所述滚动履带(5)上的工件喷射丸料;所述丸料提升机(3)回收和提升丸料并提供至所述抛丸器(4);所述旋转腔(6)通过主轴(610)与抛丸室(2)内壁连接,所述主轴(610)包括主动轴(611)与从动轴,所述主动轴(611)由第二电机(9)驱动;所述第一电机(8)与第二电机(9)转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旋转式内腔的履带抛丸机,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抛丸室(2)、丸料提升机(3)、抛丸器(4)、滚动履带(5)、旋转腔(6);所述抛丸室(2)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旋转腔(6)设置于抛丸室(2)内,所述旋转腔(6)由弧形金属壁及两侧挡板组成,所述旋转腔(6)为半封闭空间;所述滚动履带(5)设置于所述旋转腔(6)内;所述滚动履带(5)包括大托辊(510)、主动辊(520)、从动辊(530),所述主动辊(520)由第一电机(8)驱动,所述大托辊(510)、主动辊(520)、从动辊(530)连接与旋转腔(6)的两壁,所述大托辊(510)、主动辊(520)、从动辊(530)上环套履带(540)形成一弧形空间用于放置待抛丸的工件;所述大托辊(510)、主动辊(520)、从动辊(530)构成一等腰三角形;所述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志山曹志军杨玉兵邵旭华李亚永王利军安建良兰立全白瑞雪孟坤宁
申请(专利权)人:张晓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