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儿童床边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9501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0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式儿童床边床,所述围管两侧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上部支撑管,所述上部支撑管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活动接头,所述第一转动活动接头下侧固定连接倾斜设置的中部支撑管,所述中部支撑管固定连接第二转动活动接头,所述第二转动活动接头的下侧转动连接竖直设置的下部支撑管,所述中部支撑管上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活动接头、第二转动活动接头转动连接。采用本技术方案,其结构简单,可以简单快捷地进行升降调节、倾斜调节,而且拆装方便,安全可靠,整个过程调节方便且省力。

A bedside bed for childre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up-down bedside bed for a child. The upper support tube is connected vertically and vert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enclosure. The upper support pipe is rotated to connect the first rotating joint, and the lower side of the first rotating joint is fixed to the middle support tube which is tilted and fixed. The middle support pipe is fixed to the joint. The two rotates the movable joint, and the lower side of the second rotating movable joint is rotated to connect the lower support tube set vertically. The middle support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lifting device. The lift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movable rod and a second movable rod. The first movable rod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with the second movable rod, and the first movable rod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The second ends of the movable rod are respectively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rotary movable joint and the second rotary movable joint. By using this technical scheme,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lifting adjustment and the tilt adjustment can be carried out simply and quickly, and the dis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are convenient, safe and reliable, and the whole process is convenient and labor-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式儿童床边床
本技术涉及儿童床
,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式儿童床边床。
技术介绍
前,儿童床边床大多是不可升降的构造,由于不能进行高度调节,使用起来具有局限性,另外,目前的儿童床边床只是简单的床体构造,除了不能进行高度调节外,拆装起来也很不方便,为此,我们设计一种升降式儿童床边床。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式儿童床边床,其结构简单,可以简单快捷地进行升降调节、倾斜调节,而且拆装方便,安全可靠。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式儿童床边床,包括:围管、上部支撑管、第一转动活动接头、中部支撑管、第二转动活动接头、下部支撑管、底脚管、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固定管、横管,所述围管为水平设置,且围管的形状围成床体边,所述围管两侧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上部支撑管,所述上部支撑管远离围管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活动接头,所述第一转动活动接头下侧固定连接倾斜设置的中部支撑管,所述中部支撑管远离第一转动活动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转动活动接头,所述第二转动活动接头的下侧转动连接竖直设置的下部支撑管,所述下部支撑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水平设置的底脚管的中部,所述中部支撑管上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活动接头、第二转动活动接头转动连接。优选的,两侧所述的第一转动活动接头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水平设置的固定管。优选的,两侧所述的下部支撑管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一通长设置的横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升降式儿童床边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升降式儿童床边床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升降式儿童床边床的侧视升降状态示意图。其中:1-围管;2-上部支撑管;3-第一转动活动接头;4-中部支撑管;5-第二转动活动接头;6-下部支撑管;7-底脚管;8-第一活动杆;9-第二活动杆;10-固定管;11-横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式儿童床边床,包括:围管1、上部支撑管2、第一转动活动接头3、中部支撑管4、第二转动活动接头5、下部支撑管6、底脚管7、第一活动杆8、第二活动杆9、固定管10、横管11,所述围管1为水平设置,且围管1的形状围成床体边。所述围管1两侧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上部支撑管2,所述上部支撑管2远离围管1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活动接头3,所述第一转动活动接头3下侧固定连接倾斜设置的中部支撑管4,所述中部支撑管4远离第一转动活动接头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转动活动接头5,所述第二转动活动接头5的下侧转动连接竖直设置的下部支撑管6,所述下部支撑管6的底端固定连接水平设置的底脚管7的中部。所述中部支撑管4上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杆8、第二活动杆9,所述第一活动杆8与第二活动杆9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活动杆8与第二活动杆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活动接头3、第二转动活动接头5转动连接。两侧所述的第一转动活动接头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水平设置的固定管10,固定管10用于承载住床体的底部,固定管起到控制床体摇晃的作用。两侧所述的下部支撑管6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一通长设置的横管11,横管11起到支撑连接两侧的下部支撑管6,控制其稳定性,避免床体发生摇晃。本技术是这样实施的:进行对儿童床边床进行高度调节时,是通过平行四边形原理来实现升降,升降装置位于中部支撑管4,调节中部支撑管4的倾斜从而使得床体高度调节,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杆8、第二活动杆9,所述第一活动杆8与第二活动杆9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活动杆8与第二活动杆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活动接头3、第二转动活动接头5转动连接,使得第一活动杆8与第二活动杆9相互平行转动,使中部支撑管4转动倾斜度不同,从而调节上部支撑管2以及围管1的高度,实现床体调节高度,使得床体即可以弧形轨迹进行升降,整个过程调节方便且省力。采用本技术方案,其结构简单,可以简单快捷地进行升降调节、倾斜调节,而且拆装方便,安全可靠,整个过程只需控制把手即可,方便且省力。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限制本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升降式儿童床边床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式儿童床边床,包括:围管、上部支撑管、第一转动活动接头、中部支撑管、第二转动活动接头、下部支撑管、底脚管、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固定管、横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管为水平设置,且围管的形状围成床体边,所述围管两侧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上部支撑管,所述上部支撑管远离围管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活动接头,所述第一转动活动接头下侧固定连接倾斜设置的中部支撑管,所述中部支撑管远离第一转动活动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转动活动接头,所述第二转动活动接头的下侧转动连接竖直设置的下部支撑管,所述下部支撑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水平设置的底脚管的中部,所述中部支撑管上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活动接头、第二转动活动接头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式儿童床边床,包括:围管、上部支撑管、第一转动活动接头、中部支撑管、第二转动活动接头、下部支撑管、底脚管、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固定管、横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管为水平设置,且围管的形状围成床体边,所述围管两侧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上部支撑管,所述上部支撑管远离围管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活动接头,所述第一转动活动接头下侧固定连接倾斜设置的中部支撑管,所述中部支撑管远离第一转动活动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转动活动接头,所述第二转动活动接头的下侧转动连接竖直设置的下部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迎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酷豆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