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青枯病的植物源农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9327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0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青枯病的植物源农药,将1‑2%体积的海藻糖、0.1‑0.6%体积的壳聚糖和和余量的中药组分均匀混合,制成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将复合微生物菌株接种到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直至微生物的浓度达到40亿株/ml,即得到防治青枯病的植物源农药;该中药组分包括:苦参、青蒿、白花地胆草、金银花、穿心莲、白藓皮和地肤子。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无公害地有效防治青枯病。

A plant source pesticid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acterial wil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lant source pesticid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acterial wilt, and makes a mixture of 1 trehalose, 2% volume of chitosan, and 0.6% volumes of chitosan and residu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kes a mixed culture medium containing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inoculating the compound microorganism strain to the mixed culture medium containing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until the microorganism is cultured. The concentration of 4 billion strains of /ml, that is, the plant source pesticid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bacterial wilt, the ingredients include: Radix Sophorae, Artemisia Artemisia, white flower ground gallbladder, honeysuckle, Andrographis, white skin and skin.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bacterial wilt without pollu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青枯病的植物源农药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青枯病的植物源农药。
技术介绍
青枯病是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病茎的褐变部位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排出。一直以来,都是采用化学农药来防治青枯病。近年来,农药的公害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低毒、低残留农药成为研究的重点。生物农药能够直接利用自然界的生物性物质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来控制病虫草害或改善生态,因此生物农药被国际上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农药。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生物农药的种类较少,而且没有能够防治青枯病的生物农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防治青枯病的植物源农药,从而能够无公害地有效防治青枯病。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青枯病的植物源农药,将1-2%体积的海藻糖、0.1-0.6%体积的壳聚糖和和余量的中药组分均匀混合,制成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将复合微生物菌株接种到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直至微生物的浓度达到40亿株/ml,即得到防治青枯病的植物源农药;该中药组分包括:苦参、青蒿、白花地胆草、金银花、穿心莲、白藓皮和地肤子;该中药组分的各成分的重量比为:苦参,6~8重量份;青蒿,6~8重量份;白花地胆草,4~6重量份;金银花,4~6重量份;穿心莲,4~6重量份;白藓皮,4~6重量份;地肤子,4~6重量份。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由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凝结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啤酒酵母、产盶假丝酵母、黑曲霉、米根霉、绿色木霉、绿僵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等比例混合而成。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防治青枯病的植物源农药采用了苦参、青蒿、白花地胆草、金银花、穿心莲、白藓皮和地肤子来发酵复合微生物菌,并且采用海藻糖和壳聚糖提高复合微生物菌的活性;因此中药与微生物的协同使用能够实现无公害地有效防治青枯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治青枯病的植物源农药,将1-2%体积的海藻糖、0.1-0.6%体积的壳聚糖和和余量的中药组分均匀混合,制成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将复合微生物菌株接种到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直至微生物的浓度达到40亿株/ml,即得到防治青枯病的植物源农药;该中药组分包括:苦参、青蒿、白花地胆草、金银花、穿心莲、白藓皮和地肤子;该中药组分的各成分的重量比为:苦参,6~8重量份;青蒿,6~8重量份;白花地胆草,4~6重量份;金银花,4~6重量份;穿心莲,4~6重量份;白藓皮,4~6重量份;地肤子,4~6重量份。具体地,复合微生物菌由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凝结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啤酒酵母、产盶假丝酵母、黑曲霉、米根霉、绿色木霉、绿僵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等比例混合而成。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防治青枯病的植物源农药采用了苦参、青蒿、白花地胆草、金银花、穿心莲、白藓皮和地肤子来发酵复合微生物菌,并且采用海藻糖和壳聚糖提高复合微生物菌的活性;因此中药与微生物的协同使用能够实现无公害地有效防治青枯病。结合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专利技术能够无公害地有效防治青枯病。本专利技术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专利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青枯病的植物源农药,其特征在于,将1‑2%体积的海藻糖、0.1‑0.6%体积的壳聚糖和和余量的中药组分均匀混合,制成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将复合微生物菌株接种到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直至微生物的浓度达到40亿株/ml,即得到防治青枯病的植物源农药;该中药组分包括:苦参、青蒿、白花地胆草、金银花、穿心莲、白藓皮和地肤子;该中药组分的各成分的重量比为:苦参,6~8重量份;青蒿,6~8重量份;白花地胆草,4~6重量份;金银花,4~6重量份;穿心莲,4~6重量份;白藓皮,4~6重量份;地肤子,4~6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青枯病的植物源农药,其特征在于,将1-2%体积的海藻糖、0.1-0.6%体积的壳聚糖和和余量的中药组分均匀混合,制成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将复合微生物菌株接种到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直至微生物的浓度达到40亿株/ml,即得到防治青枯病的植物源农药;该中药组分包括:苦参、青蒿、白花地胆草、金银花、穿心莲、白藓皮和地肤子;该中药组分的各成分的重量比为:苦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
申请(专利权)人:营口富里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