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远新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家居环境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28885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4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环境控制系统,包括传感监测装置、温度调节器、风流调节器、控制处理中心,其中传感监测装置、温度调节器、风流调节器皆与控制处理中心连接;所述传感监测装置用于对室内环境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室内环境数据并发送至控制处理中心;所述的控制处理中心用于对接收的室内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温度调节器和风流调节器的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对智能家居环境的监测与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家居环境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家居环境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家居舒适健康要求的提高,智能家居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和接纳,智能家居一般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和人体工程学原理,融合个性需求,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个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实现全新的家居生活体验,目前家庭生活中制冷供暖是一件大事,对人们的生活舒适性有重大影响,然而制冷供暖需要根据人体的感受实时进行调节,普通的集体供暖和空调制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及时进行温度调节,基于以上原因,需要一种智能家居环境控制系统,使家庭制冷供暖更加安全智能,既能达到智能控制也需要节省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家居环境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环境控制系统,包括传感监测装置、温度调节器、风流调节器、控制处理中心,其中传感监测装置、温度调节器、风流调节器皆与控制处理中心连接;所述传感监测装置用于对室内环境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室内环境数据并发送至控制处理中心;所述的控制处理中心用于对接收的室内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温度调节器和风流调节器的运行。优选地,所述的控制处理中心包括数据处理单元、温度控制单元、风流控制单元,其中温度控制单元、风流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皆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温度调节器连接、风流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风流调节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采集到的室内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室内环境数据控制温度调节器和风流调节器的运行,实现家居温度和空气流通性的调节,让人在回到家时就可以享受舒适的环境,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处理中心的结构示意框图。附图标记:传感监测装置1、温度调节器2、风流调节器3、控制处理中心4、数据处理单元10、温度控制单元20、风流控制单元30。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家居环境控制系统,包括传感监测装置1、温度调节器2、风流调节器3、控制处理中心4,其中传感监测装置1、温度调节器2、风流调节器3皆与控制处理中心4连接;所述传感监测装置1用于对室内环境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室内环境数据并发送至控制处理中心4;所述的控制处理中心4用于对接收的室内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温度调节器2和风流调节器3的运行。可选地,如图2所示,控制处理中心4包括数据处理单元10、温度控制单元20、风流控制单元30,其中温度控制单元20、风流控制单元30的输入端皆与数据处理单元10连接,温度控制单元20的输出端与温度调节器2连接、风流控制单元30的输出端与风流调节器3连接。数据处理单元10对接收的室内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接收的室内环境数据与预设的指标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温度控制单元20、风流控制单元30,进而由温度控制单元20、风流控制单元30控制温度调节器2和风流调节器3的运行。可选地,根据比较的结果生成控制指令,例如,当传感监测装置1采集的室内温度超过预设的数据阈值上限时,数据处理单元10向温度控制单元20发送调低温度的控制指令,并向风流控制单元30发送启动送风的控制指令,进而温度控制单元20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温度调节器2进行冷源提供,风流控制单元30根据控制指令控制风流调节器3输送风,从而将室内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而当传感监测装置1采集的室内温度低于预设的数据阈值下限时,数据处理单元10向温度控制单元20发送调高温度的控制指令,并向风流控制单元30发送关闭送风的控制指令,进而温度控制单元20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温度调节器2进行热源提供,风流控制单元30根据控制指令控制风流调节器3不再进行送风操作。可选地,温度调节器2连接地源热泵,地源热泵提供热源及冷源,温度控制单元20可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温度调节器2调节地源热泵提供热源或者冷源,从而将室内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在另一个可选的方式中,温度调节器2为空调,温度控制单元20可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温度调节器2输送冷源或热源。可选地,风流调节器3为通风装置,风流控制单元30通过控制风流调节器3的启闭来实现通风或者不通风。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通过对采集到的室内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室内环境数据控制温度调节器和风流调节器的运行,实现家居温度和空气流通性的调节,让人在回到家时就可以享受舒适的环境,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监测装置1包括多个传感器节点、基站,基站和多个传感器节点一同构建成用于感知和采集室内环境数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节点采集的室内环境数据最终传送到基站,进而由基站将接收到的室内环境数据传送到控制处理中心4。其中,该传感器节点设有传感器,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和/或风流传感器。本实施例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室内环境数据采集,避免了布线,实施简单。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传感器节点采用基于链路强度的拓扑演化机制构建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所述的基于链路强度的拓扑演化机制具体包括:(1)在预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的区域内进行传感器节点的部署,将全部传感器节点随机部署在该区域内;(2)初始时刻,基站与其附近的传感器节点一同构成初始拓扑;(3)每过一个时间步长,向当前拓扑中加入一个距离当前拓扑中心距离最近的传感器节点;(4)新加入的传感器节点确定当前拓扑中可与其建立连接的邻居节点,得到可建立连接的邻居节点集合,设该可建立连接的邻居节点集合中具有的邻居节点数为m,需要建立连接的邻居节点数为m0(m0>2),当m0≥m时,直接选择可建立连接的邻居节点集合中的所有邻居节点建立连接,当m0<m时,计算与该可建立连接的邻居节点集合内每个邻居节点的连接概率,并基于连接概率从大到小的顺序在该可建立连接的邻居节点集合中选择前m0个邻居节点相连;其中,连接概率的计算公式为:其中式中,Aa为新加入的传感器节点a的可建立连接的可建立连接的邻居节点集合,b表示该可建立连接的邻居节点集合中的第b个邻居节点,c表示该可建立连接的邻居节点集合中的第c个邻居节点,Wab表示新加入的传感器节点a与邻居节点b的连接概率,Lab为新加入的传感器节点a与邻居节点b之间的链路强度,Kb为与邻居节点b相连的传感器节点个数,即邻居节点b的节点度,Lac为新加入的传感器节点a与邻居节点c之间的链路强度,Kc为邻居节点c的节点度;式中,Eb为邻居节点b的当前剩余能量,Eelec为数据融合能耗,εamp为放大器功放能耗,d(a,b)为新加入的传感器节点a与邻居节点b之间的距离;(5)继续执行(3)、(4),直到N1个传感器节点加入拓扑,其中N0+N1=N,其中N0为初始拓扑包含的传感器节点个数,N为部署的传感器节点的总个数。其中,所谓传感器节点的邻居节点,是指与传感器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家居环境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家居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传感监测装置、温度调节器、风流调节器、控制处理中心,其中传感监测装置、温度调节器、风流调节器皆与控制处理中心连接;所述传感监测装置用于对室内环境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室内环境数据并发送至控制处理中心;所述的控制处理中心用于对接收的室内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温度调节器和风流调节器的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家居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传感监测装置、温度调节器、风流调节器、控制处理中心,其中传感监测装置、温度调节器、风流调节器皆与控制处理中心连接;所述传感监测装置用于对室内环境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室内环境数据并发送至控制处理中心;所述的控制处理中心用于对接收的室内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温度调节器和风流调节器的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处理中心包括数据处理单元、温度控制单元、风流控制单元,其中温度控制单元、风流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皆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温度调节器连接、风流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风流调节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温度调节器为空调。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传感监测装置包括多个传感器节点、基站,基站和多个传感器节点一同构建成用于感知和采集室内环境数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节点采集的室内环境数据最终传送到基站,进而由基站将接收到的室内环境数据传送到控制处理中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多个传感器节点采用基于链路强度的拓扑演化机制构建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所述的基于链路强度的拓扑演化机制具体包括:(1)在预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的区域内进行传感器节点的部署,将全部传感器节点随机部署在该区域内;(2)初始时刻,基站与其附近的传感器节点一同构成初始拓扑;(3)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远新
申请(专利权)人:潘远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