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振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8765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4 0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弹性支撑件、挡块、以及通过所述弹性支撑件悬置于壳体内的配重块,所述弹性支撑件具有与配重块焊接连接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内侧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端、以及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弹性臂,所述第一端位于配重块与挡块之间,且所述挡块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端的面积,在所述挡块远离弹性臂一侧的边缘进行焊接,将所述挡块与第一端焊接连接。由于焊接位置位于挡块的边缘,可以使用较小的能量将挡块与弹性支撑件焊接连接,减小因焊接对弹性支撑件的损伤,避免弹性支撑件发生断裂失效,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性振动马达
本技术涉及马达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技术介绍
随着便携式消费电子设备的飞速发展,手机、掌上多媒体娱乐设备等进入人们的生活,这些电子设备中的电器元件变得越来越小、轻、薄。在这些电子过备中,通常使用微型的线性振动马达来做系统的振动反馈,如手机来电提醒震动反馈、触摸反馈、游戏机的振动反馈等。线性振动马达通常包括形成收容空间的壳体、在收容空间内做直线往复振动的振子(包括配重块和磁铁)、与壳体连接并使振子悬置于收容空间的弹性支撑件、以及距离振子一段距离的线圈。上述结构中,弹性支撑件与配重块焊接时,为增加产品可靠性,采用弹性支撑件先与挡块焊接,再与配重块焊接的方式,这样对弹性支撑件的损伤较大,在进行可靠性测试时,弹性支撑件容易断裂失效。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弹性支撑件连接方式,提高线性振动马达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振动马达,该线性振动马达的弹性支撑件与配重块之间的连接可靠,不易断裂失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弹性支撑件、挡块、以及通过所述弹性支撑件悬置于壳体内的配重块,所述弹性支撑件具有与配重块焊接连接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内侧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端、以及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弹性臂,所述第一端位于配重块与挡块之间,且所述挡块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端的面积,在所述挡块远离弹性臂一侧的边缘进行焊接,将所述挡块与第一端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挡块为与第一端相贴合的板状结构,所述挡块远离弹性臂一侧的边缘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槽,通过焊接所述凹槽的边缘,将所述挡块与第一端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凹槽的底部为弧形结构,通过焊接所述弧形边缘,将所述挡块与第一端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凹槽的底部为矩形结构,通过焊接所述矩形边缘,将所述挡块与第一端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挡块为与第一端相贴合的板状结构,所述挡块远离弹性臂一侧的边缘中部向外凸起形成突出部,通过焊接所述突出部的边缘,将所述挡块与第一端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突出部为矩形结构,通过焊接所述突出部的边缘,将所述挡块与第一端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挡块靠近弹性臂的一端设置为弧型结构。优选地,在靠近所述挡块的上下两端部处焊接,将所述挡块、弹性支撑件与配重块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弹性臂设置为U/V型结构。优选地,所述弹性臂的底端边缘向上凹陷形成避让部,所述配重块的侧壁凸起形成凸台,所述凸台能够穿过所述避让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线性振动马达将挡块的面积设置为小于弹性支撑件的第一端的面积,通过使用较小的能量焊接挡块远离弹性臂的一侧边缘,将挡块与弹性支撑件焊接连接,减小因焊接对弹性支撑件的损伤,避免弹性支撑件发生断裂失效,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示出本技术的弹性支撑件与配重块的局部示意图。图3示出本技术的弹性支撑件与配重块的局部示意图。图4示出本技术的弹性支撑件与配重块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减小焊接时对弹性支撑件的损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如图1所示,该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壳体、固定在壳体内的弹性支撑件20、挡块30、以及通过弹性支撑件20悬置于壳体内的配重块40,壳体包括上壳11、中壳12和下壳13,三者固定连接形成一腔体,弹性支撑件20、挡块30和配重块40均收容于该腔体内。弹性支撑件具有与配重块40焊接连接的第一端21、与壳体内侧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端22、以及连接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的弹性臂23。如图2所示,在第一端21与配重块40焊接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挡块30,第一端21位于配重块40与挡块30之间,以确保第一端21在焊接面的连接强度。由于挡块30的面积小于第一端21的面积,可通过焊接挡块30的边缘使其与第一端21焊接固定。通过焊接挡块30远离弹性臂23一侧的边缘31,将挡块与第一端21焊接连接,然后再焊接挡块30与第一端21的重叠区域32,从而将第一端21与配重块40焊接固定。重叠区域32的焊接位置分别靠近挡块30的上、下两端部。由于挡块30和第一端21的重叠区域较厚,直接面焊接使熔料与配重块40固定需要较大的焊接能量,对弹性支撑件20的损伤也较大。而在焊接挡块的边缘31与第一端21时,可降低焊接能量,减小对弹性支撑件20和挡块30的损伤,也就减小了弹性支撑件20断裂失效情况的发生,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对弹性支撑件20两次焊接造成过大损伤的缺陷。同时,分别对边缘31和重叠区域32进行焊接,也能够保证弹性支撑件20与配重块40的焊接强度,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偏振,配重块40与两侧的弹性支撑件20的焊接面设置为对角线上。挡块30的作用在于减小弹性支撑件20在振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应力,主要减小焊接处受到的应力,防止其断裂失效。同时,挡块30还提供第一端21焊接时所需的焊接保护面,确保第一端21与配重块牢固连接,因此挡块30的结构尺寸与第一端的结构尺寸相对应。本实施例中挡块30设置为与第一端21相贴合的板状结构,并且,挡块30远离弹性臂23一侧的边缘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槽,通过焊接凹槽的边缘31,将挡块30与第一端21焊接连接。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凹槽的底部设置为弧形结构,通过焊接弧形边缘31,将挡块30与第一端21焊接连接。如图3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凹槽的底部设置为矩形结构,通过焊接矩形结构边缘31’,将挡块30与第一端21焊接连接。如图4所示的又一实施例中,挡块30远离弹性臂23一侧的边缘中部向外凸起形成突出部,通过焊接突出部的边缘31”,将挡块30与第一端21焊接连接。优选地,突出部设置为矩形,通过焊接矩形的边缘31”,将挡块30与第一端21焊接连接。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挡块30靠近弹性臂23的一侧设置为弧形结构32,以增加弹性臂23弯折过程中的裂纹扩展路径,提高其抗疲劳程度,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此外,该弧形结构还能够阻止弹性支撑件在垂直于振动方向上的变形,避免以挡块30末端为轴形成疲劳应力富集区,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弹性臂23设置为U型结构,其底端边缘向内凹陷形成避让部,配重块40的两端侧壁分别凸起形成两个凸台41,凸台41可穿过避让部。凸台41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配重块40过度压缩弹性支撑件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配重块40内嵌设有四块磁铁50,磁铁50为永磁材质,提供永磁场。本技术的线性振动马达还包括收容在壳体内并与振动系统(包括配重块40和磁铁50)对应设置的定子系统,定子系统包括与磁铁50对应设置的两个线圈60以及连通两个线圈的柔性电路板70,柔性电路板70结合固定在壳体的内侧表面,线圈60固定设置在柔性电路板70上并通过柔性电路板70上的电路与外部电路连通。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线性振动马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弹性支撑件、挡块、以及通过所述弹性支撑件悬置于壳体内的配重块,所述弹性支撑件具有与配重块焊接连接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内侧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端、以及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弹性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位于配重块与挡块之间,且所述挡块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端的面积,在所述挡块远离弹性臂一侧的边缘进行焊接,将所述挡块与第一端焊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弹性支撑件、挡块、以及通过所述弹性支撑件悬置于壳体内的配重块,所述弹性支撑件具有与配重块焊接连接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内侧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端、以及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弹性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位于配重块与挡块之间,且所述挡块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端的面积,在所述挡块远离弹性臂一侧的边缘进行焊接,将所述挡块与第一端焊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为与第一端相贴合的板状结构,所述挡块远离弹性臂一侧的边缘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槽,通过焊接所述凹槽的边缘,将所述挡块与第一端焊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部为弧形结构,通过焊接所述弧形边缘,将所述挡块与第一端焊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部为矩形结构,通过焊接所述矩形边缘,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兆江孙野孙长军秦小森朱跃光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