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纱线超光洁处理的瓣合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771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纱线超光洁处理的瓣合式装置,属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采用对开瓣合式涡流器静瓣体、涡流器动瓣体呈对称布置的结构设计,运用时采用首尾串联式多个装置联合使用,纱线运行时,装置瓣体闭合时,高效约束和利用涡旋气流,定向喷气管定向伸展纱表毛羽,避免毛羽随机分散、纠缠,去除纱表杂质,提高应用效率和稳定性,对多毛羽纱进行多次叠加与反复强化的超光洁包缠,实现了断纱时装置瓣体打开,便于接头和维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结构合理、改造简单;应用操作方便,易于推广,适用于在各种运行速度的纺织机上,对各原料的低品质多毛羽纱线进行超光洁加工。

A valvular device for super smooth finishing of yar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valve closing device used for super smooth finishing of yarn,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extile processing. The utility model is designed for the sym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valve body and the movable valve body of the swirl swirl, which i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a series of first and tail series devices. When the yarn is running, when the valve body is closed, the vortex flow is used efficiently and the hairiness of the jet pipe is extended to avoid the hairiness. Mao Yu is randomly dispersed and entangled to remove gauze impurities and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The overlay of the multi wool yarn is superimposed and repeatedly strengthened. When the yarn is broken, the device valve body is opened to facilitate the joint and maintenan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simple modification,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easy push. It is suitable for ultra smooth finishing of low quality and multi yarns of various raw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纱线超光洁处理的瓣合式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纱线超光洁处理的瓣合式装置,属于纺织加工

技术介绍
毛羽是衡量纱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纱线毛羽不仅影响机织、针织等后工序的生产效率,而且影响最终产品的外观质量,特别是高速无梭织机、高速经编机普遍应用的今天,大幅降低纱线毛羽,实现短纤纱表层结构的超光洁成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短纤维纱线主要有握持端纺纱和自由端纺纱,其中握持端纺纱以环锭纺纱为代表。环锭纺纱线毛羽产生于细纱加工工序,其机理是内外转移的纤维头端露出纱体之后,脱离钳口的握持作用,无法再次进入或包缠在纱体主干上,形成毛羽。自由端纺纱以转杯纺为代表,其成纱机理为纤维搭接层捻式加捻纺纱,纱线表层结构松弛,纤维头端易外露呈自由状,形成毛羽。纱线毛羽增长于络筒和整经工序,其根本原因在于:纱线表面毛羽多、结构松弛,在络筒、整经等纱线高速运行工序中,纱线经导纱部件、张力部件等机件,遭受激烈摩擦,致使纱体内部纤维头端严重抽拔游离于纱体表面,毛羽剧增、表层结构严重破坏。为了减少纱线毛羽,实现纱线顺利织造,纺织企业一般都对整经后纱线进行浆纱处理,贴附纱线毛羽、同时对纱线进行增强保伸、增加耐磨性。但整经通常采用片纱上浆,片纱上浆就会导致纱线相互粘连,需要湿、干分绞,纱线分绞时相互撕扯破坏纱体表面浆膜、产生二次毛羽。虽然单纱上浆可以解决分绞导致浆膜破损、二次毛羽的问题,但仍面临再次退浆、污染环境的问题。由此可见,消除纱线毛羽,增加纱线表层结构致密度应在上浆之前进行。针对环锭细纱工序,国内外的学者做过大量的研究。通常采用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常规方法优化普通环锭纺纱工艺,该方法只能一定程度上减少纱线毛羽,作用效果有限;另一种是采用新型纺纱技术或专用消除毛羽装置来消除毛羽,能大幅度降低环锭纱线毛羽。新型环锭纺纱技术或专用消除毛羽装置是目前环锭纺纱技术研究的热点。目前新型环锭纺纱技术代表是紧密纺纱技术,如美国知识产权局1984年12月18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Deviceforstretching,condensingandtransportingaroveoffibersduringaspinningoperation”,专利号US4488397;美国知识产权局2000年6月13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Deviceforcondensingadraftedfiberstrand”,专利号6073314;美国知识产权局2000年7月4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Arrangementforcondensingadraftedfiberstrand”,专利号6082089;美国知识产权局2001年1月9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Transportbeltfortransportingafiberstrandtobecondensed”,专利号US6170126B1;美国知识产权局2001年7月24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Arrangementandmethodforcondensingadraftedfiberstrandandmethodformakingyarnthereform”,专利号US6263656B1;美国知识产权局2001年8月14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Apparatusforcondensingadraftedstrand”,专利号US6272834B1;美国知识产权局2001年5月29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Condensingzoneforaspinningmachine”,专利号US6237317B1。上述紧密纺纱技术专利公案的核心原理都是针环锭纺纱过程,聚集纺纱三角区纤维须条,加强对纤维须条边缘纤维控制,有效降低纺纱过程纤维头端外露,降低纱线毛羽;但紧密纺消除纺纱三角区,纱体内部纤维内外转移不够,抱合力不足,外层仍有毛羽露出,纱体经受摩擦后毛羽仍旧剧增;特别是目前通过气流集聚的紧密纺纱技术,只对高支纱毛羽降低效果明显,对粗特纱线毛羽降低效果差。目前使用的专用降低毛羽装置是采用气流喷射形式,安装在前罗拉和导纱钩之间,利用气流的回转使已形成的毛羽贴伏在纱线表面,如美国知识产权局1979年4月10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methodandapparatusyarntreatment”,专利号41481779、美国知识产权局1989年8月22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methodandapparatusformodifyingspuntextileyarn”,专利号5263311。这些研究主要差别在于由于气流喷射装置的不同导致纱线表面纤维受力方向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卷绕效果而导致纱线毛羽消除效果的不同。但是由于这些装置的只能安装在加捻三角区后(因加捻三角区中的纤维基本成散纤维状,喷射的气流会导致纤维运动混乱而断头),其气流吹拂对象为纱线和纱线表面毛羽,吹拂两对象的受气流转动效果不同,实现将毛羽以简单贴伏及松弛缠绕的形式留在纱线表面;在后道工序(如络筒)加工中,机件摩擦抽拔纱线表层结构的纤维,松弛贴服和缠绕的毛羽重新显露出来,达不到真正消除毛羽的效果。针对络筒工序高速摩擦,造成纱线表面结构损伤,毛羽大量增长,强力下降,要求配套浆纱工序,增加上浆难度和上浆成本等问题,在络筒工序设置毛羽倒伏装置,抑制毛羽的发生,对后道工序生产和提高最终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已经研究的减少成纱毛羽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减少络筒纱线毛羽装置;虽然相关专利文献有很多,但采用的基本原理相同,即在纱线在络筒机上采用对前进中的纱线进行解捻-加捻方式,使纱线表面毛羽卷绕在纱线表面,达到减少毛羽的目的。代表性的专利文献有:欧洲专利号为EP0866014A2,公开日1998年09月23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AutoWinder,该申请公案采用络筒工艺流程中回转假捻盘的机械作用,使游离纤维沿纱线的捻向贴伏到纱身上来,以减少纱线毛羽;美国专利号为US6374588B1,公开日2002年04月23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Hairinesscontrollingdeviceandwinder,该申请公案采用络筒工艺流程中回转假捻盘的机械作用,使游离纤维沿纱线的捻向贴伏到纱体主干上来,以减少纱线毛羽;欧洲专利号为EP1146002A2,公开日2001年10月17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Automaticwinderandhairinesssuppressingdevice,该申请公案利用空气涡流管,通过旋转气流的力学作用,使毛羽重新包覆到纱身上,以减少毛羽,但从原理上分析,单凭气流的包缠作用,其包覆效果不好;欧洲专利号EP1013803A2,公开日2000年06月28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Hairinesssuppressingdeviceforautomaticwinder,该申请公案同样使用空气涡流管,通过气流使纱线旋转,当旋转的纱线经过控制板(regulatingplate)时,使纤维包缠在纱身上,以减少毛羽;中国专利号为ZL99127507.1,公开日2000年07月05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自动络筒机的毛羽倒伏装置,该申请公案同样使用空气涡流管,通过气流使纱线旋转,不过该专利通过在装置两端加装控制器,以保证纱线沿自身轴线回转产生假捻效应,提高减少纱线毛羽的效率。除此之外,中国专利号为Z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纱线超光洁处理的瓣合式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纱线超光洁处理的瓣合式装置,其特征在于:纱线超光洁处理的瓣合式装置由第一滑杆(9)、第二滑杆(10)、第三滑杆(11)、固定器(7)、连接器(1)、进气管(5)、出气管(8)和呈对称布置的对开瓣合式涡流器静瓣体、涡流器动瓣体组成,涡流器静瓣体由引纱管右瓣体(12)、静止锭右瓣体(4)、涡流管右瓣体(6)构成,引纱管右瓣体(12)、静止锭右瓣体(4)镶嵌在涡流管右瓣体(6)中,涡流器动瓣体由引纱管左瓣体(14)、静止锭左瓣体(3)、涡流管左瓣体(2)构成,引纱管左瓣体(14)、静止锭左瓣体(3)镶嵌在涡流管左瓣体(2)中,涡流管左瓣体(2)与涡流管右瓣体(6)啮合成涡流管,涡流管呈圆筒状,引纱管左瓣体(14)与引纱管右瓣体(12)啮合成引纱管,引纱管呈圆柱体状,引纱管沿中轴线方向上开设入纱通道,入纱通道一半位于引纱管左瓣体(14)啮合面上,另一半位于引纱管右瓣体(12)啮合面上,引纱管位于涡流管的首端中,静止锭左瓣体(3)与静止锭右瓣体(4)啮合成静止锭,静止锭前端呈圆锥体状,静止锭沿中轴线方向上开设出纱通道,出纱通道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纵截面沿静止锭前端至后端方向上呈直径梯度递增的倒漏斗形,出纱通道的一半位于静止锭左瓣体(3)啮合面上,另一半位于静止锭右瓣体(4)啮合面上,静止锭位于涡流管的尾端中,静止锭与涡流管之间形成涡流室,涡流室中轴线、出纱通道中轴线和入纱通道中心线相互重合,固定器(7)沿长度方向上开设有燕尾槽,涡流管右瓣体(6)固定插入在固定器(7)的燕尾槽中,连接器(1)沿长度方向上开设有燕尾槽,涡流管左瓣体(2)固定插入在连接器(1)的燕尾槽中,涡流管右瓣体(6)壁体上设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进气通道的出气口与静止锭前端的出纱通道入口相对应,进气通道的进气口与进气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气通道的进气口与静止锭的后端相对应,出气通道的出气口与出气管(8)相连通,涡流管右瓣体(6)啮合面上设置第一滑杆(9)、第二滑杆(10)、第三滑杆(11),第一滑杆(9)、第二滑杆(10)、第三滑杆(11)分别垂直于涡流管右瓣体(6)啮合面,且分别位于涡流管右瓣体(6)中轴线的一侧,第一滑杆(9)、第三滑杆(11)位于涡流管右瓣体(6)的上部,第二滑杆(10)位于涡流管右瓣体(6)的下部,涡流管左瓣体(2)的壁体中开有进气通道、第一接插孔(16)、第二接插孔(17)、第三接插孔(15),涡流管左瓣体(2)的壁体中的进气通道与涡流管右瓣体(6)壁体上的进气通道相对应,第一滑杆(9)活动插入在第一接插孔(16)中,第二滑杆(10)活动插入在第二接插孔(17)中,第三滑杆(11)活动插入第三接插孔(15)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纱线超光洁处理的瓣合式装置,其特征在于:纱线超光洁处理的瓣合式装置由第一滑杆(9)、第二滑杆(10)、第三滑杆(11)、固定器(7)、连接器(1)、进气管(5)、出气管(8)和呈对称布置的对开瓣合式涡流器静瓣体、涡流器动瓣体组成,涡流器静瓣体由引纱管右瓣体(12)、静止锭右瓣体(4)、涡流管右瓣体(6)构成,引纱管右瓣体(12)、静止锭右瓣体(4)镶嵌在涡流管右瓣体(6)中,涡流器动瓣体由引纱管左瓣体(14)、静止锭左瓣体(3)、涡流管左瓣体(2)构成,引纱管左瓣体(14)、静止锭左瓣体(3)镶嵌在涡流管左瓣体(2)中,涡流管左瓣体(2)与涡流管右瓣体(6)啮合成涡流管,涡流管呈圆筒状,引纱管左瓣体(14)与引纱管右瓣体(12)啮合成引纱管,引纱管呈圆柱体状,引纱管沿中轴线方向上开设入纱通道,入纱通道一半位于引纱管左瓣体(14)啮合面上,另一半位于引纱管右瓣体(12)啮合面上,引纱管位于涡流管的首端中,静止锭左瓣体(3)与静止锭右瓣体(4)啮合成静止锭,静止锭前端呈圆锥体状,静止锭沿中轴线方向上开设出纱通道,出纱通道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纵截面沿静止锭前端至后端方向上呈直径梯度递增的倒漏斗形,出纱通道的一半位于静止锭左瓣体(3)啮合面上,另一半位于静止锭右瓣体(4)啮合面上,静止锭位于涡流管的尾端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治刚许燕郭沁生王训该丁彩玲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