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瑾专利>正文

一种烧伤病人术后卧床用的可调节支被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6690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12:45
一种烧伤病人术后卧床用可调节支被架,包括多个顶部纵梁、活动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顶部纵梁的端部之间并沿着所述顶部纵梁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一可伸缩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顶部纵梁并沿着所述顶部纵梁径向方向设置的第二可伸缩连接部和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可伸缩连接部的拱形横梁,所述拱形横梁和所述顶部纵梁共同组成用于托起被褥且形成供人体通过的下方空间的支撑骨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拆装简便而易于携带,且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调节所述第一可伸缩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可伸缩连接部,从而提高支被架的使用适应性,结构强度高,术后病人使用舒适度良好,看护工作易于展开,值得推广使用。

Adjustable bracket for burn patients after lying in bed after operation

An adjustable support frame for a burned patient after operation,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top longitudinal beams, an a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nds of the two adjacent top longitudinal beams, and a first telescopic connection arranged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top longitudinal beam, connected to the top longitudinal beam and set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top longitudinal beam. The telescopic connecting part and one end can be detachably connected to the arch beam of the second retractable connecting part, the arch beam and the top longitudinal beam to form a supporting framework for supporting the bedding and forming a lower space for the body to pass through.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easy disassembly and easy to carry, and can adjust the first telescopic connection part and the second telescopic connecting par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use needs, thus improving the use adaptability of the supporting frame, high structural strength, good comfort degree for the postoperative patients and easy to display work.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伤病人术后卧床用的可调节支被架
本技术涉及医护用具
,具体是一种烧伤病人术后卧床用可调节支被架。
技术介绍
烧伤病人在术后的护理是较为复杂的,由于皮肤出现严重损伤,术后卧床时身体接触被子等物品会发生摩擦,加重患者疼痛,并且增加了术后感染的风险,这使得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较为困难与不便,病人需要特殊的或者可能不适的体位来保证与被褥不产生不利碰触,也有一些或是简陋或是操作繁琐的器具如吊线、吊杆等来悬置部分被子,为便于在病床上对病人进行伤口护理、观察,同时保证病人能够得到正常的休息,需要一种特殊的专用护理辅助器具来帮助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伤病人术后卧床用可调节支被架,解决烧伤病人术后卧床易与被子产生不利摩擦、易二次损伤感染、护理工作不便的问题。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烧伤病人术后卧床用可调节支被架,包括多个顶部纵梁、活动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顶部纵梁的端部之间并沿着所述顶部纵梁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一可伸缩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顶部纵梁并沿着所述顶部纵梁径向方向设置的第二可伸缩连接部和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可伸缩连接部的拱形横梁,所述拱形横梁和所述顶部纵梁共同组成用于托起被褥且形成供人体通过的下方空间的支撑骨架。作为优选,所述顶部纵梁内设有中空端部区;所述第一可伸缩连接部包括两端分别置入相邻两个所述顶部纵梁的所述中空端部区中并可在所述中空端部区中滑动的连接段。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段上设有滑槽,所述顶部纵梁的所述中空端部区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滑槽匹配的滑动连接头。作为优选,每个所述顶部纵梁的一端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杆架、铰接于所述杆架的转动杆和设于所述转动杆上的卡接头,每个所述顶部纵梁的另一端部表面设有可与所述卡接头卡合固定或分离的卡接口。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可伸缩连接部包括尾段管、头段管和设于所述尾段管与所述头段管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中段管;所述尾段管一端套接于所述中段管而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顶部纵梁,所述头段管一端套接于所述中段管而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拱形横梁,所述中段管与所述尾段管套接或与所述头段管套接或相互之间套接。作为优选,所述中段管的一端口、所述头段管的一端口设有外翻卷曲边段,所述中段管的另一端口、所述尾段管的一端口设有内翻卷取边段,所述外翻卷取边段与所述内翻卷取边段相互卡合限位。作为优选,所述尾段管、所述中段管、所述头段管各自的直径按照由所述尾段管至所述头段管的方向逐段减小。作为优选,所述拱形横梁的另一端连接有支撑底杆。本技术的技术优点在于所述烧伤病人术后卧床用可调节支被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拆装简便而易于携带,且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调节所述第一可伸缩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可伸缩连接部,从而提高支被架的使用适应性,结构强度高,术后病人使用舒适度良好,看护工作易于展开,值得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位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编号对应的各部位名称分别为:1-顶部纵梁,11-中空端部区,12-滑动连接头,13-杆架,14-转动杆,15-卡接头,16-卡接口,2-拱形横梁,3-支撑底杆,31-折弯部,4-可伸缩连接部,41-尾段管,42-头段管,43-中段管,44-外翻卷曲边段,45-内翻卷取边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见图1、图2、图3,一种烧伤病人术后卧床用可调节支被架,包括多个顶部纵梁1、活动连接于相邻两个顶部纵梁1的端部之间并沿着顶部纵梁1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一可伸缩连接部5、连接于顶部纵梁1并沿着顶部纵梁1径向方向设置的第二可伸缩连接部4和一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可伸缩连接部4的拱形横梁2,拱形横梁2和顶部纵梁1共同组成用于托起被褥且形成供人体通过的下方空间的支撑骨架。拱形横梁2的另一端连接有支撑底杆3,帮助整个支撑骨架稳定平衡地放置。整个装置各个部分可拆卸,易于携带和安装,即使病人出院后在加中也能自主方便地操作。顶部纵梁1内设有中空端部区11;第一可伸缩连接部5包括两端分别置入相邻两个顶部纵梁1的中空端部区11中并可在中空端部区11中滑动的连接段51,一般的连接段51应可完全被包覆于中空端部区11中,而实现在两个顶部纵梁1相抵接时连接段51能被完全隐藏,当然也可不符合这个习惯,而是连接段51更长。为了使用安全与方便,连接段51上设置滑槽52,顶部纵梁1的中空端部区11内壁上设有与滑槽52匹配的滑动连接头12。每个顶部纵梁1的一端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杆架13、铰接于杆架13的转动杆14和设于转动杆14上的卡接头15,每个顶部纵梁1的另一端部表面设有可与卡接头15卡合固定或分离的卡接口16,卡接口16可设置多个,这样设置使得相邻两个顶部纵梁1在相对于连接段51滑动到选定位置时,能够进行位置固定,保证不松动、不发生再滑动偏位。第二可伸缩连接部4包括尾段管41、头段管42和设于尾段管41与头段管42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中段管43;尾段管41一端套接于中段管43而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顶部纵梁1,头段管42一端套接于中段管43而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拱形横梁2,中段管43与尾段管41套接或与头段管42套接或相互之间套接。中段管43的一端口、头段管42的一端口设有外翻卷曲边段44,中段管43的另一端口、尾段管41的一端口设有内翻卷取边段45,外翻卷取边段44与内翻卷取边段45相互卡合限位。尾段管41、中段管43、头段管42各自的直径按照由尾段管41至头段管42的方向逐段减小。设置一个中段管43时,尾段管41一端固定连接在(如焊接)顶部纵梁1上而另一端端口设置内翻卷取边段45,中段管43直径小于尾段管41而使得中段管43套置入尾段管41中,中段管43与尾段管41套接的那一端端口设置外翻卷取边段44,使得中段管43可在尾段管41内伸缩移动并由内翻卷取边段45和外翻卷取边段44固定限位,不致于相脱离;类似的,头段管42的直径小于中段管43而使得头段管42套置入中段管43中,头段管42一端口也设置了外翻卷取边段44,中段管43另一端口相应设置了内翻卷取边段45,使得头段管42可在中段管43内伸缩移动并由内翻卷取边段45和外翻卷取边段44固定限位,不致于相脱离。而当设置多个中段管43时,与前述的只设置一个中段管43拥有同样的结构之外,只是还增加了多个一端带有内翻卷取边段45而另一端带有外翻卷取边段44的中段管43,使得多个中段管43之间相互套置而可伸缩移动,相当于增加了整个可伸缩连接部的可伸缩范围。当然上述的各管段的直径设置是按照由尾段管41至中段管43至头段管42这样的方向逐段减小的,以达到环环相套的目的,实现可伸缩的功能,配合拱形横梁2能够根据不同病人的体型或是其他实际使用环境需要,来调节整个支被架的横纵向跨度,提升其使用适应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烧伤病人术后卧床用的可调节支被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烧伤病人术后卧床用可调节支被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顶部纵梁(1)、活动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顶部纵梁(1)的端部之间并沿着所述顶部纵梁(1)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一可伸缩连接部(5)、连接于所述顶部纵梁(1)并沿着所述顶部纵梁(1)径向方向设置的第二可伸缩连接部(4)和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可伸缩连接部(4)的拱形横梁(2),所述拱形横梁(2)和所述顶部纵梁(1)共同组成用于托起被褥且形成供人体通过的下方空间的支撑骨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伤病人术后卧床用可调节支被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顶部纵梁(1)、活动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顶部纵梁(1)的端部之间并沿着所述顶部纵梁(1)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一可伸缩连接部(5)、连接于所述顶部纵梁(1)并沿着所述顶部纵梁(1)径向方向设置的第二可伸缩连接部(4)和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可伸缩连接部(4)的拱形横梁(2),所述拱形横梁(2)和所述顶部纵梁(1)共同组成用于托起被褥且形成供人体通过的下方空间的支撑骨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伤病人术后卧床用可调节支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纵梁(1)内设有中空端部区(11);所述第一可伸缩连接部(5)包括两端分别置入相邻两个所述顶部纵梁(1)的所述中空端部区(11)中并可在所述中空端部区(11)中滑动的连接段(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烧伤病人术后卧床用可调节支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51)上设有滑槽(52),所述顶部纵梁(1)的所述中空端部区(11)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滑槽(52)匹配的滑动连接头(1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烧伤病人术后卧床用可调节支被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顶部纵梁(1)的一端部至中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杆架(13)、铰接于所述杆架(13)的转动杆(14)和设于所述转动杆(14)上的卡接头(15),每个所述顶部纵梁(1)的另一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瑾
申请(专利权)人:韩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