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生发专利>正文

一种为金属小饰物镀金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25634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金属小饰物上镀金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用的电解槽为小型玻璃或陶瓷器皿,镀液中以黄血盐K-[4][Fe(CN)-[6]].3H-[2]O代替传统的氰化钾低毒、安全、稳定、设备占地面积小,特别是由于金属小饰物上有花纹、形状复杂使用此方法镀层牢靠,均镀力强。(*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为金属小物品,尤其是金属小饰物镀金的方法。目前国内外的镀金技术基本采用在有槽的电解液中用含氧化物的配方,如氰金酸钾等是剧毒的物质。虽然目前国外的技术资料中有很多低毒和无氰的电镀金溶液,但工艺条件复杂,投资大、设备占地面积大、均镀能力差不适合用于镀饰形状复杂的小型工艺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精美的镀金饰物也较多的走入日常生活,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简便的合适于为形状复杂的金属饰物镀金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投资小、设备占地面积小、低毒安全、镀层牢靠、均镀力强的可在形状复杂、有花纹的金属小饰物上镀金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镀槽系统用小容积的玻璃(或陶瓷)器皿。金属小饰物经过磨光→抛光→除油→酸洗等工艺过程后做阴极,金质材料(或K金材料)做阳极放入镀槽中,浸到镀液中,其镀液的配方为:黄血盐K4[Fe(CN)6]·3H2O18-28克/升磷酸二氢钾K2HPO48-10克/升氢氧化钾  KOH  2-7.5克/升氯化钾  KCL  1-2克/升PH  值  10-13-->由于本镀液中无金离子存在,因此首次使用时镀液须经予处理,方法是阴、阳两极均采用金电极(或阴极用铜),在温度为10℃-20℃,电流密度为0.5-1A/分米2的条件下电解30分钟,经上述予处理的电解液含有金离子可以正式使用。将金属小饰物放入槽中做阴极、浸入到上述经过予处理的镀液中,镀液的温度为10°-40℃、电流密度0.1A/分米2、电镀24小时即成。本专利技术中所用的镀液系采用黄血盐代替传统的氰化金钾,是低毒物品,因此使用安全。以理论上讲,我们以络离子的稳定常数看:Fe(CN)4-K稳=1×1035Au(CN)2K稳=2×1038从标准电极电位看:E°·Fe2+/Fe=-0.44VE°·Au3+/Au=+1.42VE°·Au(CN)-2/Au+2CN-=0.61V可以看出:以黄血盐代替氰化金钾具有较强的络合力。只有金离子以阴极取得电子成为金析出,其它金属离子析出的可能性很小。本专利技术所用的方法中镀槽小、所用镀液少、设备占地面积小(单镀一只戒指只需20-40ml镀液)、投资少,适合小型工艺工厂为金属小饰物镀金用,特别是由于作为工艺品的金属小饰物上有花纹、形状复杂如果镀层与基体结合不牢靠或是均镀能力不强,将丧失商品价值,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上述缺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小型的电解槽内为金属小饰物镀金的方法,其电解槽可由陶瓷或玻璃器皿制成,以金质材料为阳极,镀件为阴极,其特征在于其镀液的配方为:黄血盐K↓[4][Fe(CN↓[6]].3H↓[2]O18-28克/升磷酸二氢钾K↓[2].KPO↓ [4]8-10克/升氢氧化钾KOH2-7.5克/升氯化钾KCL1-2克/升PH值10-13上述配比形成的镀液在首次使用时须经予处理,即阳、阴两极均用金电极在10°-20℃、电流密度为0.5-1A/分米↑[2]的条件下电解约3 0分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小型的电解槽内为金属小饰物镀金的方法,其电解槽可由陶瓷或玻璃器皿制成,以金质材料为阳极,镀件为阴极,其特征在于其镀液的配方为:黄血盐K4[Fe(CN)6]·3H2O18-28克/升磷酸二氢钾K2·KPO48-10克/升氢氧化钾    KOH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生发
申请(专利权)人:黄生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4[中国|宁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