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过滤除杂净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5461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公开了一种过滤除杂净水装置,其可以自动对过滤网进行清理,节省劳动力,提高使用可靠性;并且除杂彻底,可以将水中的溶解盐类、微生物、有机物和胶体进行处理,提高实用性;同时消毒彻底,可以保证消毒效果;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过滤箱、反渗透箱和消毒箱,过滤箱内设置有第一桶状过滤网和第二桶状过滤网,反渗透箱顶端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伸入过滤箱内部并与第二桶状过滤网连接的传动轴,反渗透箱内设置有反渗透管,反渗透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多组下通孔,反渗透管的外侧壁包裹着反渗透层,消毒箱内设置有第一紫外线灯、第二紫外线灯和导流板,导流板上设置有折流柱,还包括抽气泵。

A filter cleaning water purific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ilter cleaning water purification device, which can automatically clean up the filter net, save labor and improve the use reliability; besides, it can handle the dissolved salts, microbes, organic substances and colloids in the water to improve the practic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disinfection is complete and it can be ensured to be eliminated. It includes a filter box, a reverse osmosis box and a disinfection box connected from top to bottom. The filter box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barrel filter net and a second barrel filter net, a motor is set at the top of the reverse osmosis box, the output end of the motor is set with a transmission shaft that is penetrated into the filter box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barrel filter net, and the reverse osmosis box is arranged. A reverse osmosis tube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wall of the reverse osmosis tube,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reverse osmosis tube is wrapped with the reverse osmosis layer. The first ultraviolet lamp, the second ultraviolet lamp and the diversion plate are arranged in the disinfection box, and the baffle column is arranged on the flow guide board, and the pump is also inclu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除杂净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除杂净水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过滤除杂净水装置是一种通过对生活用水、工业用水进行过滤、除杂等处理,提高水的品质的辅助装置,其在雨水净化、生活用水净化、实验用水净化、工业用水净化等领域中均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过滤除杂净水装置包括过滤箱,过滤箱内部设置有过滤腔,过滤腔内横向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箱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管和投料口,过滤箱的底端设置有出水管,并在出水管处设置有出水阀门;现有的过滤除杂净水装置使用时,将待处理的水自进水管处导入至过滤腔内,将一定量的次氯酸钠自投料口导入至过滤腔内,过滤网对水进行过滤处理,次氯酸钠对水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打开出水阀门将处理完的水自出水管处导出即可;现有的过滤除杂净水装置使用中发现,其过滤网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容易被杂质堵塞,需要经常对过滤网进行清理才能保证其正常工作,导致使用可靠性较低;并且其除杂不彻底,只能过滤掉一些悬浮杂质,而无法将一些溶解盐类、微生物、有机物和胶体等进行处理,导致实用性较低;同时次氯酸钠容易受温度和阳光的作用而发生分解,将具有杀毒功能的有效氯挥发,不能保证杀毒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自动对过滤网进行清理,节省劳动力,提高使用可靠性;并且除杂彻底,可以将水中的溶解盐类、微生物、有机物和胶体进行处理,提高实用性;同时消毒彻底,可以保证消毒效果的过滤除杂净水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过滤除杂净水装置,包括过滤箱,过滤箱的内部设置有过滤腔,过滤箱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管;还包括反渗透箱、第一桶状过滤网、第二桶状过滤网和四组支柱,所述四组支柱的顶端分别与过滤箱底端的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支柱的底端分别与反渗透箱顶端的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所述第一桶状过滤网的侧壁上和底部均为网状结构,所述第二桶状过滤网的侧壁上和底部均为网状结构,并且第一桶状过滤网的孔径大于第二桶状过滤网的孔径,第一桶状过滤网和第二桶状过滤网均位于过滤腔内,第一桶状过滤网位于第二桶状过滤网内部且第一桶状过滤网的顶端与过滤箱顶壁底部连接,第一桶状过滤网的外侧壁上和底端均设置有刷毛,所述刷毛的远离第一桶状过滤网的一端均与第二过桶状滤网接触,所述过滤箱的底端中部设置有上通孔,并在上通孔固定安装有滚珠轴承,反渗透箱的底端中部设置有电机,电机的顶部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顶端自过滤箱的底端穿过滚珠轴承伸入至过滤腔内并与第二桶状过滤网的底端中部连接;还包括反渗透管、第一密封圈和第一连通管,所述反渗透箱内部设置有反渗透腔,所述反渗透箱和过滤箱通过第一连通管连通,所述反渗透管设置在反渗透腔内,并且反渗透管的右端自反渗透腔内部依次穿过第一密封圈和反渗透箱的右侧壁伸出至反渗透腔外部,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右侧壁与反渗透腔右侧壁贴紧,反渗透管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组下通孔,反渗透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反渗透层;还包括消毒箱、法兰、第二连通管和导流板,所述消毒箱设置在反渗透箱的底端,消毒箱内部设置有消毒腔,并在消毒腔内顶部上设置有第一紫外线灯和第二紫外线灯,消毒箱的右侧壁底部设置有出水管,并在出水管处设置有出水阀门,所述第二连通管的一端通过法兰与反渗透管的右端连通,第二连通管的另一端自消毒箱的右端上部伸入至消毒腔内,所述导流板水平设置在消毒腔内,导流板的右端与消毒腔的右侧壁连接并且位于第二连通管的下方,导流板的顶端设置有多组折流柱,消毒箱的左端设置有支撑板,并在支撑板上设置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右侧抽气端自消毒箱的左端上部伸入至消毒腔内。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多组支撑杆和多组支撑轮,所述多组支撑杆的顶端均与第二桶状过滤网的底端连接,所述每组支撑轮均安装在一组支撑杆的底端,并且多组支撑轮的底端均与过滤腔内底壁接触。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在传动轴上,并且第二密封圈的底端与滚珠轴承的顶端接触。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箱的顶壁包括可拆卸板,所述进水管设置在可拆卸板上,所述第一桶状过滤网的顶端与可拆卸板底端连接,并在可拆卸板的顶端设置提手。进一步改进,所述反渗透箱的左侧壁上设置有圆形取放口,所述圆形取放口与反渗透腔相通,并在圆形取放口处设置有圆形挡板,并在圆形挡板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密封垫,第一密封垫的外侧与反渗透箱左侧壁贴紧,圆形挡板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把手,圆形挡板与反渗透箱左侧壁通过铰链连接。进一步改进,所述消毒箱的前侧壁上设置有矩形取放口,所述矩形取放口与消毒腔相通,并在矩形取放口处设置有矩形透明挡板,并在矩形透明挡板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密封垫,第二密封垫的外侧与消毒箱前侧壁贴紧,矩形透明挡板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把手,矩形透明挡板与消毒箱前侧壁通过铰链连接。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在反渗透箱的右侧壁底部,并在排水管处设置有排水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电机带动传动轴同时带动第二桶状过滤网及第二过滤网转动,水通过离心力的作用穿过第二过滤网进行过滤,同时第一桶状过滤网上的刷毛对旋转的第一桶状过滤网自动进行清理,节省劳动力,提高使用可靠性;通过抽气泵抽气,将消毒腔和反渗透腔制成一个低压的环境,反渗透腔内的水通过压强差穿过反渗透层并自反渗透管的下通孔进入反渗透管内,水中的溶解盐类、微生物、胶体、有机物等均留在反渗透层的外部,除杂更彻底,可以将水中的溶解盐类、微生物、有机物和胶体进行处理,提高实用性;水在流经导流板的时候,第一紫外线灯和第二紫外线灯为水进行消毒处理,第一紫外线灯和第二紫外线灯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交替工作,折流柱增加水流经导流板的时间,使得消毒更彻底,可以保证消毒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导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过滤;2、进水管;3、反渗透箱;4、第一桶状过滤网;5、第二桶状过滤网;6、支柱;7、刷毛;8、滚珠轴承;9、电机;10、传动轴;11、反渗透管;12、第一密封圈;13、第一连通管;14、下通孔;15、反渗透层;16、消毒箱;17、法兰;18、第二连通管;19、导流板;20、第一紫外线灯;21、第二紫外线灯;22、出水管;23、折流柱;24、支撑板;25、抽气泵;26、支撑杆;27、滚轮;28、第二密封圈;29、可拆卸板;30、圆形挡板;31、第一密封垫;32、第一把手;33、矩形透明挡板;34、第二密封垫;35、第二把手;36、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过滤除杂净水装置,包括过滤箱1,过滤箱的内部设置有过滤腔,过滤箱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管2;还包括反渗透箱3、第一桶状过滤网4、第二桶状过滤网5和四组支柱6,四组支柱的顶端分别与过滤箱底端的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支柱的底端分别与反渗透箱顶端的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第一桶状过滤网的侧壁和底部均为网状结构,第二桶状过滤网的侧壁和底部均为网状结构,并且第一桶状过滤网的孔径大于第二桶状过滤网的孔径,第一桶状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过滤除杂净水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除杂净水装置,包括过滤箱(1),过滤箱(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腔,过滤箱(1)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渗透箱(3)、第一桶状过滤网(4)、第二桶状过滤网(5)和四组支柱(6),所述四组支柱(6)的顶端分别与过滤箱(1)底端的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支柱(6)的底端分别与反渗透箱(3)顶端的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所述第一桶状过滤网(4)的侧壁和底部均为网状结构,所述第二桶状过滤网(5)的侧壁和底部均为网状结构,并且第一桶状过滤网(4)的孔径大于第二桶状过滤网(5)的孔径,第一桶状过滤网(4)和第二桶状过滤网(5)均位于过滤腔内,第一桶状过滤网(4)位于第二桶状过滤网(5)内部且第一桶状过滤网(4)的顶端与过滤箱(1)顶壁底部连接,第一桶状过滤网(4)的外侧壁上和底端均设置有刷毛(7),所述刷毛(7)的远离第一桶状过滤网(4)的一端均与第二桶状过滤网(5)接触,所述过滤箱(1)的底端中部设置有上通孔,并在上通孔固定安装有滚珠轴承(8),反渗透箱(3)的底端中部设置有电机(9),电机(9)的顶部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10),所述传动轴(10)的顶端自过滤箱(1)的底端穿过滚珠轴承(8)伸入至过滤腔内并与第二桶状过滤网(5)的底端中部连接;还包括反渗透管(11)、第一密封圈(12)和第一连通管(13),所述反渗透箱(3)内部设置有反渗透腔,所述反渗透箱(3)和过滤箱(1)通过第一连通管(13)连通,所述反渗透管(11)设置在反渗透腔内,并且反渗透管(11)的右端自反渗透腔内部依次穿过第一密封圈(12)和反渗透箱(3)的右侧壁伸出至反渗透腔外部,所述第一密封圈(12)的右侧壁与反渗透腔右侧壁贴紧,反渗透管(11)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组下通孔(14),反渗透管(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反渗透层(15);还包括消毒箱(16)、法兰(17)、第二连通管(18)和导流板(19),所述消毒箱(16)设置在反渗透箱(3)的底端,消毒箱(16)内部设置有消毒腔,并在消毒腔内顶部上设置有第一紫外线灯(20)和第二紫外线灯(21),消毒箱(16)的右侧壁底部设置有出水管(22),并在出水管(22)处设置有出水阀门,所述第二连通管(18)的一端通过法兰(17)与反渗透管(11)的右端连通,第二连通管(18)的另一端自消毒箱(16)的右端上部伸入至消毒腔内,所述导流板(19)水平设置在消毒腔内,导流板(19)的右端与消毒腔的右侧壁连接并且位于第二连通管的下方,导流板(19)的顶端设置有多组折流柱(23),消毒箱(16)的左端设置有支撑板(24),并在支撑板(24)上设置有抽气泵(25),所述抽气泵(25)的右侧抽气端自消毒箱(16)的左端上部伸入至消毒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除杂净水装置,包括过滤箱(1),过滤箱(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腔,过滤箱(1)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渗透箱(3)、第一桶状过滤网(4)、第二桶状过滤网(5)和四组支柱(6),所述四组支柱(6)的顶端分别与过滤箱(1)底端的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支柱(6)的底端分别与反渗透箱(3)顶端的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所述第一桶状过滤网(4)的侧壁和底部均为网状结构,所述第二桶状过滤网(5)的侧壁和底部均为网状结构,并且第一桶状过滤网(4)的孔径大于第二桶状过滤网(5)的孔径,第一桶状过滤网(4)和第二桶状过滤网(5)均位于过滤腔内,第一桶状过滤网(4)位于第二桶状过滤网(5)内部且第一桶状过滤网(4)的顶端与过滤箱(1)顶壁底部连接,第一桶状过滤网(4)的外侧壁上和底端均设置有刷毛(7),所述刷毛(7)的远离第一桶状过滤网(4)的一端均与第二桶状过滤网(5)接触,所述过滤箱(1)的底端中部设置有上通孔,并在上通孔固定安装有滚珠轴承(8),反渗透箱(3)的底端中部设置有电机(9),电机(9)的顶部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10),所述传动轴(10)的顶端自过滤箱(1)的底端穿过滚珠轴承(8)伸入至过滤腔内并与第二桶状过滤网(5)的底端中部连接;还包括反渗透管(11)、第一密封圈(12)和第一连通管(13),所述反渗透箱(3)内部设置有反渗透腔,所述反渗透箱(3)和过滤箱(1)通过第一连通管(13)连通,所述反渗透管(11)设置在反渗透腔内,并且反渗透管(11)的右端自反渗透腔内部依次穿过第一密封圈(12)和反渗透箱(3)的右侧壁伸出至反渗透腔外部,所述第一密封圈(12)的右侧壁与反渗透腔右侧壁贴紧,反渗透管(11)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组下通孔(14),反渗透管(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反渗透层(15);还包括消毒箱(16)、法兰(17)、第二连通管(18)和导流板(19),所述消毒箱(16)设置在反渗透箱(3)的底端,消毒箱(16)内部设置有消毒腔,并在消毒腔内顶部上设置有第一紫外线灯(20)和第二紫外线灯(21),消毒箱(16)的右侧壁底部设置有出水管(22),并在出水管(22)处设置有出水阀门,所述第二连通管(18)的一端通过法兰(17)与反渗透管(11)的右端连通,第二连通管(1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睿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