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收纳的无纺布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5034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收纳的无纺布袋,包括袋体以及对称设置于袋体的提手,袋体的底部内中空设置形成一适配于袋体底部的空腔,空腔内设置有与之适配的硬质承载板,硬质承载板沿提手的对称方向分体设置为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之间转动连接用于实现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之间的开合,第一承载部朝向袋体开口方向的一面设有抵触第二承载部朝向袋体开口方向一面并使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之间实现持平定位的限位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通过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部以及限位件,对放置的物品实现更好的支撑并减少对于袋体收纳造成的影响,从而提升无纺布袋的实用性。

Non woven bag for convenient receip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n spinning cloth bag which is convenient to receive, including the bag body and the hand that is arranged symmetrically in the bag body. The hollow of the bottom of the bag is arranged to form an empty cavity fitted to the bottom of the bag body, and a hard bearing plate suitable for the bag is arranged in the cavity. The hard bearing plate is divided into the first bearing in the symmetrical direction of the hand. The carrying part and the second bearing part are rotated between the first bearing part and the second bearing part to realize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between the first bearing section and the second bearing section. The first carry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the opening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bearing section towards the bag body opening direction, and the first carrying part is realized between the first carrying part and the second bearing part. A limited position piece with a flat posi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and effects: the scheme uses the new mechanical structure, through the first bearing part, the second bearing part and the limit part, to achieve better support for the articles placed and reduce the effect on the bag collection, thus improving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non woven cloth 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方便收纳的无纺布袋
本技术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涉及一种方便收纳的无纺布袋。
技术介绍
无纺布袋是一种绿色产品,坚韧耐用、造型美观,透气性好,可重复使用、可洗涤。产品以无纺布为原料,它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该材料置于室外90天可自然分解,置于室内使用寿命长达5年,燃烧时无毒、无味、且无任何遗留物质,从而不污染环境,被国际公认为保护地球生态的环保产品。公告号为CN20583748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纺布袋,包括袋子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化纤布外层、棉布中间层和无纺布内层,所述的化纤布外层、棉布中间层和无纺布内层贴合并热压固定。上述专利中的无纺布袋包括袋子本体与提手,当在袋子本体内放置物品时,由于无纺布材料本身的质地柔软,从而导致袋子本体的底部不能对放置的物品实现较好的支撑,导致物品不能按照放置进袋子本体时的状态固定于袋子本体内部,很容易打翻未密封的物品,从而影响无纺布袋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收纳的无纺布袋,该无纺布袋能实现对放置的物品实现较好支撑的基础上,能减少对无纺布袋的收纳造成的影响,从而提升无纺布袋的实用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方便收纳的无纺布袋,包括袋体以及对称设置于袋体的提手,所述袋体的底部内中空设置形成一适配于袋体底部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与之适配的硬质承载板,所述硬质承载板沿提手的对称方向分体设置为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之间转动连接用于实现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之间的开合,所述第一承载部朝向袋体开口方向的一面设有抵触第二承载部朝向袋体开口方向一面并使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之间实现持平定位的限位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物品放置在袋体内部时,物品对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沿着转动连接处向下发生凹陷;当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要向下发生凹陷时,限位件抵触在第二承载部上并使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之间相互持平,形成一个供物品放置的平面并对物品实现支撑。当要实现对袋体的收纳时,将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围绕于转动连接处朝向背对袋体的开口方向转动,使得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发生重叠合并,从而减少袋体的占用空间,便于袋体的收纳,提升无纺布袋的实用性。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设置于第一承载部朝向第二承载部的一侧壁,所述第二承载部朝向第一承载部的一侧壁且对应于限位件的位置设有供限位件嵌设的凹槽,所述凹槽贯穿第二承载部朝向袋体开口方向的一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该种设置使得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在形成一个供物品放置的平面时,限位件的存在不会凸出于该平面,从而使物品能实现在平面上的更好的放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背对第一承载部的一端面过度有用于防止戳破袋体底部的弧形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在折叠合并时,限位件的存在会抵触在袋体上,通过弧形段的设置减少限位件对袋体施加的局部作用,从而防止限位件戳破袋体。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袋体的外表面上设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袋体之间形成有开口朝向与袋体的开口朝向同向设置的容纳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容纳腔的设置增大袋体对于物品的储存空间,提升无纺布袋的实用性。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片背对容纳腔开口方向的一侧壁向外延伸形成用于包裹绕卷后袋体的延伸片,所述连接片与延伸片之间设有用于固定绕卷后袋体的定位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要实现对袋体的收纳时,将袋体进行绕卷,并将延伸片包裹于绕卷成形后的袋体,在通过定位件用于实现对绕卷后袋体的定形,使得袋体的收纳更加方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件包括按扣,所述按扣的公扣设置于延伸片、母扣设置于连接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公扣与母扣之间相互扣接的方式用于实现连接片与延伸片之间的固定。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片设置于袋体且位于提手两端延伸路径的之间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该种设置方式使得延伸片在包裹绕卷后的袋体时,提手能穿出延伸片的包裹位置,使得包裹后的袋体能通过提手实现悬挂。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片与延伸片的周边均设有加强包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强包边的设置用于增加连接片与延伸片周边的结构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的设置并在限位件的作用下用于实现对两者的限位,对放置的物品实现更好的支撑并减少对于袋体收纳造成的影响,提升无纺布袋的实用性;通过延伸片与按扣的设置对绕卷后的袋体实现定位,从而便于无纺布袋的收纳。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硬质承载板的立体图;图3为实施例中袋体绕卷后的状态图。图中:1、袋体;2、提手;3、空腔;4、硬质承载板;4.1、第一承载部;4.2、第二承载部;5、限位件;6、凹槽;7、弧形段;8、连接片;9、容纳腔;10、延伸片;11、按扣;12、加强包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图1,一种方便收纳的无纺布袋,包括袋体1,袋体1相对的两面且靠近于袋体1开口的位置均固定设有提手2,两提手2之间对称设置。袋体1的底部内中空设置形成所述的空腔3,空腔3的大小与袋体1的底部大小相适配;空腔3内部放置有硬质承载板4,硬质承载板4的大小与空腔3的大小相适配,硬质承载板4的材料可为塑料。参考图2,硬质承载板4的形状为长方形,硬质承载板4沿长度方向分体设置为第一承载部4.1与第二承载部4.2,第一承载部4.1与第二承载部4.2沿硬质承载板4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第一承载部4.1与第二承载部4.2之间相对的一侧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转轴的轴向与第一承载部4.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第一承载部4.1朝向第二承载部4.2的一侧壁固定设有限位件5,限位件5沿转轴的轴向间隔排列设置,限位件5的上表面与第一承载部4.1的上表面相互持平;限位件5朝向第二承载部4.2的方向延伸并在第二承载部4.2上形成供限位件5嵌设的凹槽6。限位件5的自由端圆弧过度形成所述的弧形段7。参考图1和图3,袋体1的外表面上且位于提手2两端之间的位置固定设有连接片8,连接片8与袋体1之间形成有所述的容纳腔9,容纳腔9的开口朝向与袋体1的开口朝向相同设置。连接片8背对容纳腔9开口方向的一侧壁向外延伸形成形状为半圆形的延伸片10,延伸片10周边与连接片8的周边均通过缝纫连接有加强包边12,加强包边12、连接片8、袋体1与提手2的材料均为无纺布。延伸片10与连接片8之间连接有按扣11,按扣11的公扣固定设置于延伸片10、母扣固定设置于连接片8。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方便收纳的无纺布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收纳的无纺布袋,包括袋体(1)以及对称设置于袋体(1)的提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的底部内中空设置形成一适配于袋体(1)底部的空腔(3),所述空腔(3)内设置有与之适配的硬质承载板(4),所述硬质承载板(4)沿提手(2)的对称方向分体设置为第一承载部(4.1)与第二承载部(4.2),所述第一承载部(4.1)与第二承载部(4.2)之间转动连接用于实现第一承载部(4.1)与第二承载部(4.2)之间的开合,所述第一承载部(4.1)朝向袋体(1)开口方向的一面设有抵触第二承载部(4.2)朝向袋体(1)开口方向一面并使第一承载部(4.1)与第二承载部(4.2)之间实现持平定位的限位件(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收纳的无纺布袋,包括袋体(1)以及对称设置于袋体(1)的提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的底部内中空设置形成一适配于袋体(1)底部的空腔(3),所述空腔(3)内设置有与之适配的硬质承载板(4),所述硬质承载板(4)沿提手(2)的对称方向分体设置为第一承载部(4.1)与第二承载部(4.2),所述第一承载部(4.1)与第二承载部(4.2)之间转动连接用于实现第一承载部(4.1)与第二承载部(4.2)之间的开合,所述第一承载部(4.1)朝向袋体(1)开口方向的一面设有抵触第二承载部(4.2)朝向袋体(1)开口方向一面并使第一承载部(4.1)与第二承载部(4.2)之间实现持平定位的限位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收纳的无纺布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5)设置于第一承载部(4.1)朝向第二承载部(4.2)的一侧壁,所述第二承载部(4.2)朝向第一承载部(4.1)的一侧壁且对应于限位件(5)的位置设有供限位件(5)嵌设的凹槽(6),所述凹槽(6)贯穿第二承载部(4.2)朝向袋体(1)开口方向的一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坚申少慧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圣恩无纺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