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油田化学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4856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油田化学品设备,包括悬浮板、设置在所述悬浮板顶部的去污箱以及设置在所述悬浮板底部的去污滤筒,所述悬浮板左右两侧端面固定安装有相称设置的平衡板,所述悬浮板内设有上下拓展的通腔,所述去污箱内设有口部向下且与所述通腔通连的排污腔,所述排污腔的半径大于所述通腔的半径,所述排污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甩料筒,所述排污腔左端内壁内设有气蒸设备,所述排污腔右端内壁上设有抽气设备,所述排污腔底部内壁内设有口部向上且位于所述通腔两端相称的收集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方便移动和搬运,同时,提高了有机污染物吸附效率以及效果。

An improved oil field chemical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mproved oil field chemical equipment, including a suspension plate, a decontamination box set at the top of the suspension plate, and a decontamination filter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suspension plate. The end faces of the suspension plate are fixed and installed with a balanced plate arranged in a proportionate way. The discharge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downward and connected cavity with the cavity, the radius of the discharge chamber is larger than the radius of the cavity, and the discharge chamber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a dump barrel. The inner wall of the left end of the discharge chamber is equipped with a steam steam equipment,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right end of the discharge chamber is equipped with a suction device and the bottom of the discharge chamber.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ner wall is provided with an upper mouth and a collection tank at both ends of the cavity.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convenient movement and handling, and improves the adsorption efficiency and effect of organic polluta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油田化学品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化学品
,具体是一种改进型油田化学品设备。
技术介绍
油田化学品指在石油、天然气的钻探、采输、液体质处理及提高采收率过程中所用的一类助剂,它的品种繁多,大部分属于液体溶性聚合物(如植物胶、聚丙烯酰胺、纤维素及生物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醇基或烷基酚基乙氧基醚),由于油藏条件不同,原油、水质的性能各异,所用化学品(配方)的针对性很强,目前,对油田化学品的使用效率低,花费成本较大,对油田化学品不能精确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型油田化学品设备,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型油田化学品设备,包括悬浮板、设置在所述悬浮板顶部的去污箱以及设置在所述悬浮板底部的去污滤筒,所述悬浮板左右两侧端面固定安装有相称设置的平衡板,所述悬浮板内设有上下拓展的通腔,所述去污箱内设有口部向下且与所述通腔通连的排污腔,所述排污腔的半径大于所述通腔的半径,所述排污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甩料筒,所述排污腔左端内壁内设有气蒸设备,所述排污腔右端内壁上设有抽气设备,所述排污腔底部内壁内设有口部向上且位于所述通腔两端相称的收集槽,所述甩料筒内设有口部向下且与所述通腔通连的离心槽,所述离心槽顶部内壁内设有贯通的卡接腔,所述去污滤筒内设有口部向上且与所述通腔通连的吸污腔,所述吸污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向上拓展的第一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顶部拓展末端伸入所述离心槽内且末端固定连接有用以与所述卡接腔相卡接的多边轮,所述第一转向轴位于所述吸污腔内的周向设有搅料浆,所述吸污腔内设有位于所述圆板上方且分散在所述搅料浆之间大量的化学吸污球体,所述去污箱顶部设有伸缩架体,所述伸缩架体内设有第一孔腔,所述第一孔腔顶部内壁内嵌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有向下拓展的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二转向轴底部拓展末端贯穿所述第一孔腔底部内壁体且与之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轴底部拓展末端贯穿所述排污腔顶部内壁体且与之过渡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轴底部拓展末端贯穿所述卡接腔并伸入所述离心槽内且底部末端与所述多边轮顶部端面动力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轴位于所述第一孔腔内的部分设有双皮条轮,所述第一孔腔底部内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转向轴左端且上下拓展的第三转向轴,所述第三转向轴顶部拓展末端伸入所述第一孔腔内且在末端设有第一传送带轮,所述第三转向轴底部拓展末端贯穿所述伸缩架体底部端面且末端动力连接有与所述去污箱内壁体螺纹配合连接并向下拓展的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底部拓展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一圆柱,所述第一传送带轮与所述双皮条轮之间动力连接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孔腔底部内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转向轴右端且上下拓展的第四转向轴,所述第四转向轴顶部拓展末端伸入所述第一孔腔内且在末端设有第二传送带轮,所述第四转向轴底部拓展末端贯穿所述伸缩架体底部端面且末端动力连接有与所述去污箱内壁体螺纹配合连接并向下拓展的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底部拓展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二圆柱,所述第二传送带轮与所述双皮条轮之间动力连接有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丝杠与所述第二丝杠之间相称设置,所述伸缩架体顶部端面还设置有手持装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离心槽、所述通腔和所述吸污腔内壁平齐。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多边轮与所述卡接腔完全卡接时,所述圆板底部端面与所述通腔顶部内壁平齐,所述圆板侧面与所述甩料筒内壁密合。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手持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伸缩架体顶部端面的手持架,所述手持架中前后贯穿设有手持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在始状态时,所述伸缩架体底部端面与所述去污箱顶部端面接触,所述第二转向轴最大完全伸入所述离心槽内,使所述多边轮完全脱离所述卡接腔,此时,所述圆板位于所述吸污腔最底部,所述搅料浆完全位于所述吸污腔内,从而便于长时间吸附液体中有机污染物,提高使用率。当本专利技术的设备使用时,将装置整体放置于所需原油或液体面,由于所述悬浮板的浮力作用使装置整体漂浮起,此时,所述去污滤筒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液体完全溢进所述吸污腔内,所述化学吸污球体的开始吸附液体中有机污染物,由于所述化学吸污球体数量较多吸附不充分,此时,启动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第一丝杠、所述第二丝杠和所述第二转向轴转动,所述第二转向轴带动所述多边轮转动,所述多边轮带动所述第一转向轴转动,所述第一转向轴带动所述搅料浆和所述圆板转动,所述伸缩架体向上移动,从而使所述搅料浆和所述圆板上移,因而带动所述化学吸污球体混合并向上移动,增加对原油或水面上的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效果,当所述多边轮与所述卡接腔卡接时,所述第一圆柱和所述第二圆柱到达所述去污箱最顶部并与之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圆板与所述甩料筒内壁密合,同时,启动所述抽气设备和所述气蒸设备,所述多边轮带动所述甩料筒转动,从而将所述化学吸污球体上的有机污染物依靠离心力打在所述排污腔的内壁上,由于所述化学吸污球体的颗粒度较大仍然滞留在所述离心槽内,而在所述排污腔内壁上的有机污染物依靠真空蒸馏作用使其流进所述收集槽内,从而实现对原油或水面上的有机污染物的进一步提取,便于后续化验,提高了吸附精度和效果。当本专利技术的设备使用完毕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第一丝杠和所述第二丝杠反向转动,使所述伸缩架体下移,所述伸缩架体带动所述第二转向轴下移,所述第二转向轴带动所述多边轮下移,所述多边轮带动所述第一转向轴下移,所述第一转向轴带动所述搅料浆、所述化学吸污球体和所述圆板下移,当所述搅料浆、所述化学吸污球体和所述圆板完全位于所述吸污腔内时,此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停止转动静止一段时间,以供所述化学吸污球体吸附液体中有机污染物,此后重复吸附工作步骤即可,从而利于循环吸附,节省吸附原料,提高了吸附效率。本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用固相萃取法,既提高了装置的方便性和效率,又减少了萃取剂的消耗,不仅减少成本,而且降低了对液体的外加污染。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型油田化学品设备在液体中吸附工作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型油田化学品设备在液体中吸附工作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型油田化学品设备在分离提纯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型油田化学品设备,包括悬浮板100、设置在所述悬浮板100顶部的去污箱102以及设置在所述悬浮板100底部的去污滤筒120,所述悬浮板100左右两侧端面固定安装有相称设置的平衡板150,所述悬浮板100内设有上下拓展的通腔127,所述去污箱102内设有口部向下且与所述通腔127通连的排污腔105,所述排污腔105的半径大于所述通腔127的半径,所述排污腔105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甩料筒114,所述排污腔105左端内壁内设有气蒸设备104,所述排污腔105右端内壁上设有抽气设备116,所述排污腔105底部内壁内设有口部向上且位于所述通腔127两端相称的收集槽125,所述甩料筒114内设有口部向下且与所述通腔127通连的离心槽128,所述离心槽128顶部内壁内设有贯通的卡接腔113,所述去污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改进型油田化学品设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油田化学品设备,包括悬浮板、设置在所述悬浮板顶部的去污箱以及设置在所述悬浮板底部的去污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板左右两侧端面固定安装有相称设置的平衡板,所述悬浮板内设有上下拓展的通腔,所述去污箱内设有口部向下且与所述通腔通连的排污腔,所述排污腔的半径大于所述通腔的半径,所述排污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甩料筒,所述排污腔左端内壁内设有气蒸设备,所述排污腔右端内壁上设有抽气设备,所述排污腔底部内壁内设有口部向上且位于所述通腔两端相称的收集槽,所述甩料筒内设有口部向下且与所述通腔通连的离心槽,所述离心槽顶部内壁内设有贯通的卡接腔,所述去污滤筒内设有口部向上且与所述通腔通连的吸污腔,所述吸污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向上拓展的第一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顶部拓展末端伸入所述离心槽内且末端固定连接有用以与所述卡接腔相卡接的多边轮,所述第一转向轴位于所述吸污腔内的周向设有搅料浆,所述吸污腔内设有位于所述圆板上方且分散在所述搅料浆之间大量的化学吸污球体,所述去污箱顶部设有伸缩架体,所述伸缩架体内设有第一孔腔,所述第一孔腔顶部内壁内嵌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有向下拓展的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二转向轴底部拓展末端贯穿所述第一孔腔底部内壁体且与之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轴底部拓展末端贯穿所述排污腔顶部内壁体且与之过渡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轴底部拓展末端贯穿所述卡接腔并伸入所述离心槽内且底部末端与所述多边轮顶部端面动力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轴位于所述第一孔腔内的部分设有双皮条轮,所述第一孔腔底部内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转向轴左端且上下拓展的第三转向轴,所述第三转向轴顶部拓展末端伸入所述第一孔腔内且在末端设有第一传送带轮,所述第三转向轴底部拓展末端贯穿所述伸缩架体底部端面且末端动力连接有与所述去污箱内壁体螺纹配合连接并向下拓展的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底部拓展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一圆柱,所述第一传送带轮与所述双皮条轮之间动力连接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孔腔底部内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转向轴右端且上下拓展的第四转向轴,所述第四转向轴顶部拓展末端伸入所述第一孔腔内且在末端设有第二传送带轮,所述第四转向轴底部拓展末端贯穿所述伸缩架体底部端面且末端动力连接有与所述去污箱内壁体螺纹配合连接并向下拓展的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底部拓展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二圆柱,所述第二传送带轮与所述双皮条轮之间动力连接有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丝杠与所述第二丝杠之间相称设置,所述伸缩架体顶部端面还设置有手持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油田化学品设备,包括悬浮板、设置在所述悬浮板顶部的去污箱以及设置在所述悬浮板底部的去污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板左右两侧端面固定安装有相称设置的平衡板,所述悬浮板内设有上下拓展的通腔,所述去污箱内设有口部向下且与所述通腔通连的排污腔,所述排污腔的半径大于所述通腔的半径,所述排污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甩料筒,所述排污腔左端内壁内设有气蒸设备,所述排污腔右端内壁上设有抽气设备,所述排污腔底部内壁内设有口部向上且位于所述通腔两端相称的收集槽,所述甩料筒内设有口部向下且与所述通腔通连的离心槽,所述离心槽顶部内壁内设有贯通的卡接腔,所述去污滤筒内设有口部向上且与所述通腔通连的吸污腔,所述吸污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向上拓展的第一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顶部拓展末端伸入所述离心槽内且末端固定连接有用以与所述卡接腔相卡接的多边轮,所述第一转向轴位于所述吸污腔内的周向设有搅料浆,所述吸污腔内设有位于所述圆板上方且分散在所述搅料浆之间大量的化学吸污球体,所述去污箱顶部设有伸缩架体,所述伸缩架体内设有第一孔腔,所述第一孔腔顶部内壁内嵌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有向下拓展的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二转向轴底部拓展末端贯穿所述第一孔腔底部内壁体且与之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轴底部拓展末端贯穿所述排污腔顶部内壁体且与之过渡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轴底部拓展末端贯穿所述卡接腔并伸入所述离心槽内且底部末端与所述多边轮顶部端面动力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涛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绿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