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红外艾灸拔罐仪及罐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4343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红外艾灸拔罐仪及其罐具,所述拔罐仪包括主机和罐具,所述罐具包括:罐体,所述罐体顶部设置加药单元和抽气孔;所述罐体的顶部形成凹穴,即定位台阶,所述罐具的顶部设置顶盖,所述顶盖设置在定位台阶上,和定位台阶匹配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加药单元设置在安装空间内,所述加药单元包括腔室,所述腔室内设置加药泵,用于将腔室内的药物泵出;所述定位台阶的下方设置红外辐射板。采用本装置可以使得罐具具有药疗和红外艾灸功能,加药方便,快捷。

Multifunctional infrared moxibustion cupping instrument and ja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ultifunctional infrared moxibustion cupping instrument and a cupping device. The cupping device comprises a host and a tank, which comprises a tank, a filling unit and a suction hole at the top of the tank, a hole at the top of the tank, a position step, a top cover on the top of the tank, and the top cover set at the top. The positioning step is matched with the positioning step to form an installation space. The drug adding unit is set in the installation space, the drug adding unit includes a chamber, and the chamber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medicine pump for pumping out the drugs in the chamber, and the infrared radiation plate is set below the positioning step. The device has the functions of medicine therapy and infrared moxibustion, and is convenient and quick to add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红外艾灸拔罐仪及罐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红外艾灸拔罐仪及其罐具,属于中医使用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现有临床药疗火罐治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药液配制好置于容器中,同时将竹罐或者药罐放入容器中一起蒸煮,将药液浸入罐中,需要时使用;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在患者身体上涂药液,然后再通过拔罐治疗。而以上两种质量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治疗效果欠佳且不规范;不安全;不卫生。申请人在前期通过多年的实践工作专利技术了一种多功能药疗火罐,其通过在火罐内部设置加药装置,及红外线辐射板,配合主机或抽气装置等使得拔罐同时具有药疗和红外艾灸功能。但是前期的申请方案中对于如何添加药物的方法较为原始,例如加药的方式较为简单,不够便捷等。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红外艾灸拔罐仪及其罐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加药方式不够便捷、功能较单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红外艾灸拔罐仪用罐具,所述罐具包括:罐体,所述罐体顶部设置加药单元和抽气孔;所述罐体的顶部形成凹穴,即定位台阶,所述罐具的顶部设置顶盖,所述顶盖设置在定位台阶上,和定位台阶匹配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加药单元设置在安装空间内,所述加药单元包括用于加药的腔室,及用于将腔室内的药物从定位台阶底部泵出的加药泵;所述定位台阶的下方设置红外辐射板。优选地,所述腔室设置加药孔。更优选地,所述腔室的顶部设置加药孔。所述顶盖对应的位置也设置加药孔。优选地,所述加药泵为按压式泵,包括压杆、泵体及药物出口,所述压杆突出于顶盖,所述药物出口曝露并固定于罐体内。优选地,所述加药单元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组合在一起形成腔室。优选地,所述泵体包括泵体腔、用于连通腔室与泵体腔的吸管,可在泵体腔内上下运动的活塞,以及位于泵体腔内的弹簧,所述活塞设有出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连通药物出口,所述压杆与所述泵体腔相抵以带动泵体腔上下运动,所述活塞位置固定。优选地,所述腔室为可在安装空间内上下活动的腔室,所述泵体腔固定于所述腔室内,所述压杆与所述腔室上壁相抵,以带动腔室及泵体腔上下运动。优选地,所述吸管一端位于所述腔室的下部,另一端通过一单向连通机构与所述泵体腔相连通。优选地,所述单向连通机构为硅胶圈,所述硅胶圈中设有通道。优选地,所述泵体腔由套管上部与套管下部围成,所述套管上部与套管下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塞与所述套管下部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红外辐射板为环形,所述红外辐射板正好环绕喷头,使得喷头位于环形的中心。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红外艾灸拔罐仪,所述多功能红外艾灸拔罐仪包括如上所述红外艾灸拔罐用罐具和主机单元,所述主机单元连接红外艾灸拔罐用罐具。优选地,所述主机单元包括真空泵、三通阀、抽真空管道,控制单元,电源;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并控制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连接三通阀,三通阀第一端口连接真空泵,第二端口连接抽真空管道,所述抽真空管道连通抽气孔,第三端口连接真空电磁放气阀,所述真空电磁放气阀连接控制单元;所述电源为整个主机供电。优选地,所述主机单元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连接控制单元,所述控制面板提供人机互动界面。优选地,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若干手动按钮,用于控制主机。更优选地,所述按钮包括温度调控按钮、时间调控按钮、负压调控按钮,电源开关。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红外艾灸拔罐仪及其罐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药疗拔罐、红外艾灸、按摩拔罐的多种功能;本专利技术中的装置加药方式更加便捷;本专利技术中主机单元内部设置有排气阀门,通过对罐具内部的抽真空和进气模式的调节,可以达到对患者的按摩作用。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罐具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罐体俯视图。元件标号说明1罐体101抽气孔102电源接头安装部103安装孔2顶盖31上盖32下盖401压杆402硅胶圈403吸管404套管上部405弹簧406套管下部407活塞408喷头409压盖5红外辐射板10安装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和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红外艾灸拔罐用罐具,所述罐具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顶部设置加药单元和抽气孔101;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定位台阶,所述罐具的顶部设置顶盖2,所述顶盖设置在定位台阶上,和定位台阶匹配形成安装空间10,所述加药单元设置在安装空间内,所述加药单元包括腔室,所述腔室内设置加药泵,所述加药泵用于将腔室内的药物从腔室底部泵出;所述定位台阶的下方设置红外辐射板5。所述加药单元的高度小于安装空间的高度,使得加药单元可以在加药空间内上下运动,用于将药物泵出。进一步地,在罐体的一侧还设置电源接头安装部102,其内部设置电线以及电源接口,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红外辐射板5通过电线连接电源并开始工作。如图2所述定位台阶是罐体的顶部凹陷形成的,共形成3级台阶,定位台阶的最底层中间部位形成安装孔103。整个定位台阶形成的凹穴用于安装加药单元,加药单元的下部正好可穿过安装孔103。在定位台阶的一侧设置抽气孔101,从定位台阶的顶部延伸至定位台阶的最底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药单元包括上盖31和下盖32,所述上盖和下盖组合在一起形成腔室,所述下盖的底部形成台阶状,与罐体的定位台阶匹配。所述上盖上设置加药孔,用于向腔室中添加药物,加药孔上还设置盖子。一般的加药孔直径较小,可以利用注射器向其中加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药泵采用按压式泵,具体包括压杆401、泵体及药物出口,所述压杆突出于顶盖,所述药物出口曝露并固定于罐体内。进一步地,所述压杆下端与所述腔室上壁相抵,按压压杆时以带动腔室及泵体腔上下运动。更进一步地,在压杆的顶部还设置压盖409,主要是方便使用,加大接触面积。所述泵体包括泵体腔、用于连通腔室与泵体腔的吸管403,可在泵体腔内上下运动的活塞405,以及位于泵体腔内的弹簧,所述活塞设有出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连通药物出口,所述活塞位置固定。所述药物出口采用具有单向阀的喷头408。所述喷头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例如采用医用雾化喷头(如医用喷雾剂上使用的喷头),其单次喷雾量为0.05到0.3ml。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腔室为可在安装空间内上下活动的腔室,所述泵体腔固定于所述腔室内,所述压杆与所述腔室上壁相抵,以带动腔室及泵体腔上下运动。更进一步地,所述吸管一端位于所述腔室的下部,另一端通过一单向连通机构与所述泵体腔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向连通机构为硅胶圈402,所述硅胶圈中设有通道。所述硅胶圈具有弹性,因此很容易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多功能红外艾灸拔罐仪及罐具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红外艾灸拔罐仪用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具至少包括:罐体,所述罐体顶部设置加药单元和抽气孔;所述罐体的顶部形成凹穴,即定位台阶,所述罐具的顶部设置顶盖,所述顶盖设置在定位台阶上,和定位台阶匹配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加药单元设置在安装空间内,所述加药单元包括用于加药的腔室,及用于将腔室内的药物从定位台阶底部泵出的加药泵;所述定位台阶的下方设置红外辐射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红外艾灸拔罐仪用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具至少包括:罐体,所述罐体顶部设置加药单元和抽气孔;所述罐体的顶部形成凹穴,即定位台阶,所述罐具的顶部设置顶盖,所述顶盖设置在定位台阶上,和定位台阶匹配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加药单元设置在安装空间内,所述加药单元包括用于加药的腔室,及用于将腔室内的药物从定位台阶底部泵出的加药泵;所述定位台阶的下方设置红外辐射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红外艾灸拔罐仪用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设置加药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红外艾灸拔罐仪用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泵为按压式泵,包括压杆、泵体及药物出口,所述压杆突出于顶盖,所述药物出口暴露并固定于罐体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红外艾灸拔罐仪用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单元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组合在一起形成腔室。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红外艾灸拔罐仪用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包括泵体腔、用于连通腔室与泵体腔的吸管,可在泵体腔内上下运动的活塞,以及位于泵体腔内的弹簧,所述活塞设有出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连通药物出口,所述压杆与所述泵体腔相抵以带动泵体腔上下运动,所述活塞位置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红外艾灸拔罐仪用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为可在安装空间内上下活动的腔室,所述泵体腔固定于所述腔室内,所述压杆与所述腔室上壁相抵,以带动腔室及泵体腔上下运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红外艾灸拔罐仪用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一端位于所述腔室的下部,另一端通过一单向连通机构与所述泵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奏琴田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