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椅架可稳定调节的躺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4310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稳定调节椅架位置的躺椅,具有椅架和底架,所述底架的两侧各配置有一弧形导轨,所述椅架的两侧分别对应配置有滑接于所述弧形导轨的滚轮结构;所述滚轮结构包含滑接于所述弧形导轨的上壁和下壁之间的第一滚轮组件,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包含第一滚轮、第二滚轮,以及将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连接至椅架上的第一连杆;所述椅架可以所述第二滚轮为支点带动所述第一滚轮挤压所述上壁或所述下壁,以使所述第二滚轮相对所述弧形导轨串动挤压所述上壁或所述下壁时,所述第一滚轮可对应挤压所述下壁或所述上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其助于改善串动导致椅架滑动时不稳定的问题。

A chair stably adjustable reclin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eclining chair which can stabilize the position of the chair, and has a chair frame and a bottom frame. The two sides of the bottom frame are arranged with an arc guide,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chair rack are separately configured with the roller structure sliding on the curved guide rail; the roller structure includes the upper and lower walls of the curved guide rail. The first roller assembly between the first roller assembly includes the first roller and second roller, and the first roller and the second roller are connected to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on the chair frame; the chair rack can drive the first roller to push the upper wall or the lower wall to support the second roller to make the second roller relative. When the arc guide rail is extruded on the upper wall or the lower wall, the first roller can press the lower wall or the upper wall correspondingly. The technical proposal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help of improving the instability of the chair frame when the string is m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椅架可稳定调节的躺椅
本技术涉及椅子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椅架可稳定调节的躺椅。
技术介绍
现有的实现零重力或零靠墙功能的躺椅,一般包含椅架、底架和驱动装置,底架两侧设置有导轨,椅架两侧对应设置有滑接于导轨的滑轮,驱动装置驱动椅架相对底架滑动进而实现零重力或零靠墙的功能,该类椅架结构例如专利申请CN203829244U所公开的结构。以CN203829244U申请所公开的按摩椅结构为例,由于导轨各位置的尺寸通常会存在一定误差,滑轮与导轨的上壁在某些位置可能存在一定间隙,当椅架相对底架活动时,滑轮可能产生串动,导致椅架滑动不稳定。对于较轻的椅架结构,该串动问题尤为明显,当需要搬动躺椅时,使用者有可能会听到滑轮串动碰撞导轨上壁和下壁的异响。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椅架可稳定调节的躺椅以改善现有的躺椅存在串动问题导致椅架不能稳定调节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椅架可稳定调节的躺椅,具有椅架和底架,所述底架的两侧各配置有一弧形导轨,所述椅架的两侧分别对应配置有滑接于所述弧形导轨的滚轮结构;所述滚轮结构包含滑接于所述弧形导轨的上壁和下壁之间的第一滚轮组件,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包含第一滚轮、第二滚轮,以及将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连接至椅架上的第一连杆;所述椅架可以所述第二滚轮为支点带动所述第一滚轮挤压所述上壁或所述下壁,以使所述第二滚轮相对所述弧形导轨串动挤压所述上壁或所述下壁时,所述第一滚轮可对应挤压所述下壁或所述上壁。本技术还可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改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具有连接第一滚轮的第一连接端、连接第二滚轮的第二连接端和连接椅架的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端两侧,且自第二连接端向第一连接端延伸的方向与自第二连接端向第三连接端延伸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椅架两侧各配置有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椅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椅架;所述椅架各侧还配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支杆或所述第二支杆上的第二滚轮组件,所述第二滚轮组件滑接于所述弧形导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椅架两侧的第一支杆之间或所述椅架两侧的第二支杆之间连接有第三支杆。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杆上配置有一耳部,所述椅架的下方还配置有滑块式电动推杆,所述滑块式电动推杆的驱动端铰接于所述底架上,所述滑块式电动推杆的滑块端铰接于所述耳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滚轮组件包含有第三滚轮、第四滚轮和将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连接至第一支杆或第二支杆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支杆或第二支杆的连接端位于第二连杆与第三滚轮的连接端和第二连杆与第四滚轮的连接端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椅架的前端铰接有下肢支撑架,所述躺椅还包含有推动下肢支撑架铰接活动的下肢驱动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由于在椅架相对底架滑动发生串动时,第二滚轮所受的挤压力的方向与第一滚轮所述的挤压力的方向大致相反,使得第一滚轮组件的受力可保持相对稳定,进而有其助于改善串动导致椅架滑动时不稳定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和图2绘示了本技术躺椅不同视角的示意图;图3和图4分别绘示了椅架和底架的示意图;图5绘示了本技术躺椅的工作状态变化图;图6绘示了第一滚轮组相对弧形导轨的位置关系图;图7和图8绘示了不同串动状态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受力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8,本技术的椅架可稳定调节的躺椅,具有椅架1和底架2和驱动椅架1相对底架2活动的椅架驱动装置。底架2左右两侧的侧板20各配置有一弧形导轨21,两侧的侧板20通过侧板连接杆22进行连接。椅架1的两侧分别对应配置有滑接于弧形导轨21的滚轮结构。椅架1对应于用户头部的部分可为可铰接活动,进而满足用户头部不同倚靠角度的需要。椅架1对应于用户臀部的部分可设置弹性部件,以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性。滚轮结构包含滑接于弧形导轨21的上壁21A和下壁21B之间的第一滚轮组件11,第一滚轮组件11包含第一滚轮11A、第二滚轮11B,以及将第一滚轮11A和第二滚轮11B连接至椅架1上的第一连杆11C,第一连杆11C连接于椅架1的连接部10上。椅架1可以第二滚轮11B为支点带动第一滚轮11A挤压上壁21A或所述下壁21B,以使第二滚轮11B相对弧形导轨21串动挤压上壁21A或下壁21B时,第一滚轮11A可对应挤压下壁21B或所述上壁21A。在本实施例中,椅架1的两侧还可各配置有第一支杆13和第二支杆14;第一支杆13的一端连接于椅架1,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杆14的一端,第二支杆14的另一端连接于椅架1;椅架1各侧还配置有位于第一支杆13上的第二滚轮组件12,第二滚轮组件12亦滑接于弧形导轨21。第一支杆13和第二支杆14与椅架1之间大致呈三角形结构,其有助于提升第一支杆13和第二支杆14连接于椅架1后的稳定性。椅架1两侧的第一支杆13之间连接有第三支杆15,进而可提升椅架1相对底架2滑动时的稳定性。第三支杆15上配置有一耳部16,椅架驱动装置包含位于椅架1的下方的滑块式电动推杆3,滑块式电动推杆3的驱动端铰接于底架2上,滑块式电动推杆3的滑块端铰接于耳部16,进而滑块式电动推杆3的滑块端相对底架2前后活动时,可带动椅架1相对底架2滑动。椅架驱动装置亦可为伸缩式电动推杆等其它驱动机构。第二滚轮组件12包含有第三滚轮12A、第四滚轮12B和将第三滚轮12A和第四滚轮12B连接至第一支杆13的第二连杆12C,第二连杆12C与第一支杆13的连接端位于第二连杆12C与第三滚轮12A的连接端和第二连杆12C与第四滚轮12B的连接端之间。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滚轮组件12可连接于第二支杆14上,即第二连杆12C可连接于第二支杆14上,且第三支杆15可连接于椅架1两侧的第一支杆1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椅架1的前端铰接有下肢支撑架4,躺椅还包含有推动下肢支撑架4铰接活动的下肢驱动装置5,下肢驱动装置5为伸缩式电动推杆,其一端铰接于椅架1下方,另一端铰接于下肢支撑架4。以下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提高椅架稳定性的具体工作原理。如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1C具有连接第一滚轮11A的第一连接端、连接第二滚轮11B的第二连接端和连接椅架1的第三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位于第二连接端两侧,且自第二连接端向第一连接端延伸的方向S1与自第二连接端向第三连接端延伸的方向S2之间的夹角a为钝角,例如为135度、145度。进一步结合图5和图7,当椅架1相对底架2滑动时,当第二滚轮11B相对底架2向下串动时,第二滚轮11B受下壁21B的挤压力大致沿F1方向,此时椅架1通过连接部10带动第一滚轮11A以第二滚轮11B为支点向上挤压上壁21A,第一滚轮11A受上壁21A的挤压力大致沿F2方向。由于F1方向与F2方向大致相反,进而可提高椅架1相对底架2滑动时的稳定性。另请进一步结合图5和图8,与前一情况相反,当第二滚轮11B相对底架2向上串动时,第二滚轮11B受上壁21A的挤压力大致沿F3方向,此时椅架1通过连接部10带动第一滚轮11A以第二滚轮11B为支点向下挤压下壁21B,第一滚轮11A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椅架可稳定调节的躺椅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椅架可稳定调节的躺椅,具有椅架(1)和底架(2),所述底架(2)的两侧各配置有一弧形导轨(21),所述椅架(1)的两侧分别对应配置有滑接于所述弧形导轨(21)的滚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结构包含滑接于所述弧形导轨(21)的上壁(21A)和下壁(21B)之间的第一滚轮组件(11),所述第一滚轮组件(11)包含第一滚轮(11A)、第二滚轮(11B),以及将第一滚轮(11A)和第二滚轮(11B)连接至椅架1上的第一连杆(11C);所述椅架1可以所述第二滚轮(11B)为支点带动所述第一滚轮(11A)挤压所述上壁(21A)或所述下壁(21B),以使所述第二滚轮(11B)相对所述弧形导轨(21)串动挤压所述上壁(21A)或所述下壁(21B)时,所述第一滚轮(11A)可对应挤压所述下壁(21B)或所述上壁(21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椅架可稳定调节的躺椅,具有椅架(1)和底架(2),所述底架(2)的两侧各配置有一弧形导轨(21),所述椅架(1)的两侧分别对应配置有滑接于所述弧形导轨(21)的滚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结构包含滑接于所述弧形导轨(21)的上壁(21A)和下壁(21B)之间的第一滚轮组件(11),所述第一滚轮组件(11)包含第一滚轮(11A)、第二滚轮(11B),以及将第一滚轮(11A)和第二滚轮(11B)连接至椅架1上的第一连杆(11C);所述椅架1可以所述第二滚轮(11B)为支点带动所述第一滚轮(11A)挤压所述上壁(21A)或所述下壁(21B),以使所述第二滚轮(11B)相对所述弧形导轨(21)串动挤压所述上壁(21A)或所述下壁(21B)时,所述第一滚轮(11A)可对应挤压所述下壁(21B)或所述上壁(21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躺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1C)具有连接第一滚轮(11A)的第一连接端、连接第二滚轮(11B)的第二连接端和连接椅架(1)的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端两侧,且自第二连接端向第一连接端延伸的方向(S1)与自第二连接端向第三连接端延伸的方向(S2)之间的夹角(a)为钝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躺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架1两侧各配置有第一支杆(13)和第二支杆(14);所述第一支杆(13)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剑寒张世洪王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蒙发利电子有限公司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