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管的管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39972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7 0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管的管枕,能够满足多种规格电力管的运输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第一枕和第二枕,两者均具有半圆弧状的枕部,且两者以所述枕部对接,以形成电力管的安装套;各所述枕部的内圈设有至少两个在径向上依次叠合的调节圈,以通过增减所述调节圈而调节所述安装套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枕和所述第二枕还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部,用于在电力管装入所述安装套内时将所述第一枕和所述第二枕锁紧固定。 1

Pipe pillow of electric power pip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ower pipe pillow, which can meet the transportation requirements of various specifications of electric power pipes.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first pillow and a second pillow, both of which have a semicircular occipital pillow, and both are butted with the pillow part to form an installation sleeve of an electric power pipe; the inner ring of the occipital part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adjusting circles in turn in radial direction, so as to adjust the radial size of the installation by adding and reducing the adjusting ring. The first pillow and the second pillow are also provided with a matching positioning section for locking the first pillow and the second pillow when the power pipe is loaded into the installation sleeve.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管的管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力管的管枕。
技术介绍
电力管是电线的架设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主要用于套装电线,以免电线直接裸露到外面造成伤害,影响电线的正常使用甚至引起事故。现有技术中,电力管的运输离不开管枕。但是,现有的管枕使用不方便,形式规格固定,只能适用于一种规格的电力管,因此,如何设置一种电力管的管枕,能够适用于多种电力管,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管的管枕,能够满足多种规格电力管的运输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管的管枕,包括第一枕和第二枕,两者均具有半圆弧状的枕部,且两者以所述枕部对接,以形成电力管的安装套;各所述枕部的内圈设有至少两个在径向上依次叠合的调节圈,以通过增减所述调节圈而调节所述安装套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枕和所述第二枕还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部,用于在电力管装入所述安装套内时将所述第一枕和所述第二枕锁紧固定。本专利技术的管枕,第一枕和第二枕均具有半圆弧状的枕部,两者以枕部对接形成电力管的安装套,并且,在枕部的内圈设有至少两个调节圈,调节圈在电力管的径向依次叠合,如此,可以通过增减相叠合的调节圈的数量调节安装套的径向尺寸,从而与不同规格的电力管相匹配,实现多种规格的电力管的安装定位,扩大了本专利技术的管枕的适用范围。并且,在电力管装入安装套时,第一枕和第二枕可以通过相互配合的定位部锁紧固定,实现对电力管的可靠定位,提高了电力管的安装稳定性和运输安全性。可选地,所述调节圈以其内面的至少一点向外突出设置,以便在其内圈形成凹陷部、外圈形成凸起部;在径向叠合的两相邻的所述调节圈中,处于内侧的所述调节圈以其所述凸起部与处于外侧的所述调节圈的所述凹陷部配合,进而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调节圈的内面设有至少两个向外突出设置的点,以便在所述调节圈的内圈形成至少两个周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凹陷部,在所述调节圈的外圈形成至少两个周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凸起部。可选地,各所述枕部的外圈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有与连接件配合的接口,相邻的所述管枕以所述接口相对设置,以通过所述连接件接入相对的所述接口,进而将相邻的所述管枕固定连接。可选地,各所述支撑部呈U型,以便所述第一枕和所述第二枕对接形成外部轮廓呈方型的所述管枕;所述支撑部在U型的环绕方向上间隔设有两个以上所述接口,各所述接口的口径由其封闭端至开口端的方向渐缩。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板和呈U型设置的外支撑圈,所述外支撑圈和所述枕部均在电力管的轴向延伸预定长度,且两者的轴向一端通过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枕部的外圈在其轴向另一端设有加强筋。可选地,所述枕部设有在其周向间隔分布的两个以上所述加强筋,各所述加强筋在所述枕部的径向延伸。可选地,所述定位部设于两所述外支撑圈的开口端的端面;所述定位部包括相互配合的凸起卡柱和卡槽,两者中的一者设于所述第一枕,另一者设于所述第二枕。可选地,所述定位部还包括相互配合的定位钉和定位槽,两者中的一者设于所述第一枕,另一者设于所述第二枕;所述定位钉和所述定位槽设于各自所在的所述开口端的端面的中部,所述凸起卡柱和所述卡槽设于各自所在的所述开口端的端面的两侧。可选地,在电力管的轴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定位钉和与各所述定位钉配合的所述定位槽,所述卡槽和所述凸起卡柱呈在电力管的轴向延伸的条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电力管的管枕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处于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管枕的组装分解状态的主视图;图3为图1所示管枕的组装分解状态的立体图。图1-图3中:第一枕1、第二枕2、枕部3、调节圈4、凹陷部41、凸起部42、支撑部5、接口51、支撑板52、外支撑圈53、连接件6、凸起卡柱71、卡槽72、定位钉81、定位槽82、加强筋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介绍,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文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仅用于区分结构相同或类似的两个以上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不表示对顺序的特殊限定。本文所述的内外以安装套的中心为参照,靠近安装套中心的方向为内,远离安装套中心的方向为外。并且,本文所述的内外指的是在电力管的径向上的位置关系,在电力管的轴向上采用前后描述位置关系。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管的管枕,包括第一枕1和第二枕2,两者均具有半圆弧状的枕部3,且两者以枕部3对接,以形成电力管的安装套,安装时,可以首先将电力管置于第一枕1或第二枕2的枕部3,通过其中一个枕部3支撑,然后再对接另一个的枕部3,将电力管限位于由两个枕部3所形成的安装套内,实现电力管的安装。并且,各枕部3的内圈设有至少两个调节圈4,各调节圈4能够在电力管的径向依次叠合,如此,通过增减调节圈4就可以调节安装套的径向尺寸,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电力管,实现多种规格的电力管的安装。再者,第一枕1和第二枕2还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部,在电力管装入安装套内时,可以通过定位部将第一枕1和第二枕2锁紧固定,从而将电力管固定于安装套内,避免电力管向外脱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管枕,可以根据所要承载的电力管的管径增减调节圈4,以获取合适的安装套,适合于不同规格的电力管,扩大管枕的适用范围;并且,在电力管安装后可以通过定位部将第一枕1和第二枕2缩径固定,操作简单便捷,兼顾了效率和使用的安全性。如图2所示,调节圈4可以其内面的至少一点向外突出设置,此时,在该点所对应的位置,调节圈4的内圈形成凹陷部41、外圈形成凸起部42;并且,在径向叠合的两相邻调节圈4中,处于内侧的调节圈4以其凸起部42与处于外侧的调节圈4的凹陷部41配合,进而通过该凸起部42和凹陷部41进行连接定位,即调节圈4通过自身的结构设置即可实现径向叠合的两调节圈4的固定连接,无需额外设置其他连接部件。也就是说,调节圈4可以设置自定位结构,这种自定位结构使得相邻的调节圈4在径向叠合的过程中即可实现固定连接,无需额外设置其他连接部件,不仅可以简化结构,还简化了电力管的安装过程,提高了操作效率。其中,凸起部42可以设置为空心的半圆柱状结构,相应的,凹陷部41可以设置为半圆筒状的凹槽,且凸起部42和凹陷部41的轴线可以平行于电力管的轴线,以增大凸起部42与凹陷部41在轴向上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调节圈4对电力管在轴向上的定位可靠性。并且,如图2和图3所示,调节圈4的内面可以设有至少两个向外突出设置的点,此时,可以在调节圈4的内圈形成至少两个周向间隔设置的凹陷部41,在调节圈4的外圈形成至少两个周向间隔设置的凸起部42。采用这种多个凹凸点的结构形式,使得相邻的调节圈4具有多个周向间隔分布的连接点,连接的可靠性较高。在上述基础上,各枕部3的外圈可以设有支撑部5,通过支撑部5对枕部3进行支撑,进而实现对安装于枕部3的电力管的支撑;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部5设有开口向外的接口51,本专利技术的管枕还设有与接口51配合的连接件6,连接件6具体可以为连接卡钉,相应的,接口51可以设置为卡口。并且,如图2和图3所示,接口51可以在电力管的轴向延伸,具体可以设置为长度方向处于电力管的轴向的长条状;各接口51的口径由其封闭端至开口端的方向渐缩,具体地,各接口51的横截面可以呈等腰梯形,并以等腰梯形的短边形成接口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力管的管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管的管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枕(1)和第二枕(2),两者均具有半圆弧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管的管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枕(1)和第二枕(2),两者均具有半圆弧状的枕部(3),且两者以所述枕部(3)对接,以形成电力管的安装套;各所述枕部(3)的内圈设有至少两个在径向上依次叠合的调节圈(4),以通过增减所述调节圈(4)而调节所述安装套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枕(1)和所述第二枕(2)还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部,用于在电力管装入所述安装套内时将所述第一枕(1)和所述第二枕(2)锁紧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管的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圈(4)以其内面的至少一点向外突出设置,以便在其内圈形成凹陷部(41)、外圈形成凸起部(42);在径向叠合的两相邻的所述调节圈(4)中,处于内侧的所述调节圈(4)以其所述凸起部(42)与处于外侧的所述调节圈(4)的所述凹陷部(41)配合,进而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管的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圈(4)的内面设有至少两个向外突出设置的点,以便在所述调节圈(4)的内圈形成至少两个周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凹陷部(41),在所述调节圈(4)的外圈形成至少两个周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凸起部(42)。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力管的管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枕部(3)的外圈设有支撑部(5),所述支撑部(5)设有与连接件(6)配合的接口(51),相邻的所述管枕以所述接口(51)相对设置,以通过所述连接件(6)接入相对的所述接口(51),进而将相邻的所述管枕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管的管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部(5)呈U型,以便所述第一枕(1)和所述第二枕(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冰洋吴江唐全于宝鑫张华东李文龙李佳骥陈广宇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