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代树强专利>正文

一种教学机房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3443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教学机房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硬盘本体的外壁设置有屏蔽罩壳体,屏蔽罩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屏蔽罩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屏蔽罩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减震弹簧,屏蔽罩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第四减震弹簧,屏蔽罩壳体的外部设置有保护罩壳体,保护罩壳体的内腔设置有减震海绵,保护罩壳体顶部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的一端设置有双轴水平传感器和微控制器,橡胶垫的内腔设置有固定孔,保护罩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五减震弹簧。通过硬盘本体的外壁设置有屏蔽罩壳体,屏蔽罩壳体的周围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第三减震弹簧,第四减震弹簧,外部压力通过弹簧得到缓冲,很好的保护了教学计算机的硬件本体。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机房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计算机硬盘保护
,具体为一种教学机房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在办公室和学校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以及在网络中的使用日益普及,学校学生可以共享网络资源,随着信息计算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而硬盘是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在计算机系统中,这些硬盘通常安装在金属硬盘支架上,并利用螺钉进行固定。由于硬盘与支架完全刚性连接,抗震性较差,容易直接损坏硬盘,导致学校教学机房数据丢失,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教学机房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教学机房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教学机房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罩壳体、橡胶垫、数据接口、双轴水平传感器、微控制器、屏蔽罩壳体、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第三减震弹簧、第四减震弹簧、第五减震减震弹簧、硬盘本体、减震海绵、固定孔,所述硬盘本体的外壁设置有所述屏蔽罩壳体,所述屏蔽罩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减震弹簧,所述屏蔽罩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二减震弹簧,所述屏蔽罩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三减震弹簧,所述屏蔽罩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第四减震弹簧,所述屏蔽罩壳体的外部设置有所述保护罩壳体,所述保护罩壳体的内腔设置有所述减震海绵,所述保护罩壳体顶部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双轴水平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所述橡胶垫的内腔设置有所述固定孔,所述保护罩壳体的内侧设置有所述第五减震弹簧。进一步的,所述双轴水平传感器与所述微控制器电性连接,双轴传感器将检测到硬盘处于的水平状态信号传递给微控制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所述弹簧数量都各为3个,都是等距离分布在屏蔽罩壳体的上下外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减震弹簧、所述第四减震弹簧,所述弹簧数量都各为两个,都是等距离分布在屏蔽罩壳体的两侧外表面。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罩壳体顶部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分布在保护罩壳体的四个角,上下表面都分布个数为4个。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罩壳体的内腔设置有所述减震海绵,所述减震海绵完全充满整个保护罩壳体内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教学机房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硬盘本体的外壁设置有屏蔽罩壳体,屏蔽罩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屏蔽罩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屏蔽罩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减震弹簧,屏蔽罩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第四减震弹簧,这些减震弹簧分布在屏蔽罩壳体的周围,外部压力可以通过弹簧得到缓冲,很好的保护了屏蔽罩壳体继而保护了教学机房计算机的硬件本体;保护罩壳体的内腔设置有减震海绵,屏蔽罩壳体外部充满的这些减震海绵很好的避免了硬件本体直接接触外部压力;保护罩壳体顶部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可以缓冲计算机主机壳带给保护罩壳体的压力,继而保护了内部的硬件本体;保护罩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五减震弹簧,弹簧可以支撑屏蔽罩壳体的空间不被挤压;橡胶垫的一端设置有双轴水平传感器和微控制器,双周水平传感器可以时时检测计算机硬盘本体的水平状态,如果检测到硬盘本体处于倾斜状态,说明计算机主机倾向于掉落状态,很有可能会摔坏计算机主机箱,进而会损坏硬盘,这时微控制器会强制计算机禁止读取硬盘信息,马上保护教学机房计算机硬盘数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教学机房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教学机房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教学机房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组合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教学机房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的微控制器控制系统框图。附图标记中:1-双轴水平传感器;2-硬盘本体;3-第一减震弹簧;4-减震海绵;5-第一减震弹簧;6-第一减震弹簧;7-屏蔽罩壳体;8-保护罩壳体;9-橡胶垫;10-固定孔;11-微控制器;12-第一减震弹簧;13-第一减震弹簧;14-数据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教学机房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罩壳体8、橡胶垫9、数据接口14、双轴水平传感器1、微控制器11、屏蔽罩壳体7、第一减震弹簧3、第二减震弹簧6、第三减震弹簧12、第四减震弹簧13、第五减震减震弹簧5、硬盘本体2、减震海绵4、固定孔10,硬盘本体2的外壁设置有屏蔽罩壳体7,屏蔽罩壳体7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3,屏蔽罩壳体7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76,屏蔽罩壳体7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减震弹簧12,屏蔽罩壳体7的另一侧设置有第四减震弹簧13,屏蔽罩壳体7的外部设置有保护罩壳体8,保护罩壳体8的内腔设置有减震海绵4,保护罩壳体8顶部设置有橡胶垫9,橡胶垫9的一端设置有双轴水平传感器1和微控制器11,橡胶垫9的内腔设置有固定孔10,保护罩壳体8的内侧设置有第五减震弹簧5。进一步的,硬盘本体2的外壁设置有屏蔽罩壳体7,屏蔽罩壳体7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3,屏蔽罩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6,屏蔽罩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减震弹簧12,屏蔽罩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第四减震弹簧13,这些减震弹簧分布在屏蔽罩壳体7的周围,外部压力可以通过弹簧得到缓冲,很好的保护了屏蔽罩壳体7继而保护了硬件本体2。进一步的,保护罩壳体8的内腔设置有减震海绵4,屏蔽罩壳体8外部充满的这些减震海绵4很好的避免了硬件本体直接接触外部压力,提高了硬件使用安全性。进一步的,保护罩壳体8的内侧设置有第五减震弹簧5,弹簧可以支撑屏蔽罩壳体的空间不被挤压,这样硬件本体在屏蔽罩壳体7里面就不会受到任何外部压力了。进一步的,橡胶垫9的一端设置有双轴水平传感器1和微控制器11,双轴水平传感器1可以时时检测计算机硬盘本体2的水平状态,如果检测到硬盘本体处于倾斜状态,说明计算机主机处于失衡状态,很有可能会摔坏计算机主机箱,进而会损坏硬盘,这时微控制器会强制计算机禁止读取硬盘信息,马上保护硬盘数据,提高了硬件本体2使用的安全性。工作原理:该种教学机房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在学校学生和老师使用时,硬件本体2放在最里面的屏蔽罩壳体7内部,通过数据接口14与外部进行读写操作,屏蔽罩壳体7外部四周都有减震弹簧,分布在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可以无死角缓冲外部给屏蔽罩壳体7的压力,进而很好的保护了硬件本体2,保护罩壳体2外部四个角设有橡胶垫9,橡胶垫9可以直接减缓计算机外壳给保护罩壳体施加的压力,继而保护了内部的硬件本体2,保护罩内腔充满了减震海绵4,减震海绵4包围了屏蔽罩壳体7,进而保护了内部硬件本体2。在使用计算机时,双轴水平传感器1会时时检测硬件本体的水平角度,将角度数据传送给微处理器11,微处理器11根据内部的函数程序和算法来判断计算是否处于危险状态,是的话就立即终端计算机读写应硬盘的操作,马上保护教学机房计算机硬盘的数据。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教学机房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学机房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罩壳体(8)、橡胶垫(9)、数据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机房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罩壳体(8)、橡胶垫(9)、数据接口(14)、双轴水平传感器(1)、微控制器(11)、屏蔽罩壳体(7)、第一减震弹簧(3)、第二减震弹簧(6)、第三减震弹簧(12)、第四减震弹簧(13)、第五减震减震弹簧(5)、硬盘本体(2)、减震海绵(4)、固定孔(10),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本体(2)的外壁设置有所述屏蔽罩壳体(7),所述屏蔽罩壳体(7)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减震弹簧(3),所述屏蔽罩壳体(7)的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二减震弹簧(6),所述屏蔽罩壳体(7)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三减震弹簧(12),所述屏蔽罩壳体(7)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第四减震弹簧(13),所述屏蔽罩壳体(7)的外部设置有所述保护罩壳体(8),所述保护罩壳体(8)的内腔设置有所述减震海绵(4),所述保护罩壳体(8)顶部设置有橡胶垫(9),所述橡胶垫(9)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双轴水平传感器(1)和所述微控制器(11),所述橡胶垫(9)的内腔设置有所述固定孔(10),所述保护罩壳体(8)的内侧设置有所述第五减震弹簧(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机房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水平传感器(1)与所述微控制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树强
申请(专利权)人:代树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