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近雪道0℃以上人工造雪与供热一体化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造雪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近雪道0℃以上人工造雪与供热一体化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人工造雪的主要设备是雪炮,经压缩机加压的空气和经泵加压的水在雪炮内由喷嘴喷出并充分混合,利用喷嘴和高压空气的雾化作用产生水雾,从而形成晶核以进一步结晶,为了促进晶核形成,常添加无机或有机的化学物质,如一种来自某细菌的蛋白质。接着小水滴和晶体混合后由雪炮射出,在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水滴在空气中部分蒸发使之进一步冷却,最后在落地前形成雪花。雪花的质量可以由空气和水的配比调节来控制,但该方法仅适用于空气的湿球温度在-2℃以下,且温度越低,造雪的质和量都更高。通过冷却装置对空气和水进行冷却,再由传统造雪炮在温湿条件可控的密闭环境中造雪的方法可不受外界环境的限制,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天气条件下的造雪,但该方法通过冷态的压缩气体(或液体)进行直接冷却,而生产压缩气体(或液体)的成本和能耗很大,而且该技术仍采用传统雪炮,导致造雪所需的密闭环境较大,内部空间的利用仍需进一步优化。另一种实现任何环境温度下造雪的方法是利用制冰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雪道0℃以上人工造雪与供热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造雪与供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雪道0℃以上人工造雪与供热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造雪与供热一体化系统包括:水雾喷嘴、造雪机、风机、蒸发器、格栅组、上挡板、下挡板、导向叶片、转轴、出雪口、造雪室、热回收装置、空气压缩机和水泵;其中,所述水雾喷嘴、造雪机、风机、蒸发器、格栅组、上挡板、下挡板、导向叶片、转轴和出雪口设置在造雪室内;所述热回收装置、空气压缩机和水泵设置在造雪室外;在造雪室内的顶壁沿长度方向位于中心轴的位置设置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下表面为回风口,蒸发器沿造雪室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对着造雪室的两个侧壁的表面为出风口;在蒸发器两侧或一侧的出风口的下边缘设置竖直的格栅组,每一组格栅组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水平放置的上挡板和下挡板,每一组格栅组固定在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所述每一组格栅组包括互相平行的内格栅和外格栅,分别朝向造雪室内和造雪室的侧壁,内格栅和外格栅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多排通风口;每一个上挡板沿造雪室宽度方向的一侧固定在蒸发器的同侧出风口的下边缘,上挡板与同侧造雪室的侧壁有距离;每一个下挡板沿造雪室宽度方向的一端固定在同侧造雪室的侧壁上;从而,蒸发器的出风口和外格栅与造雪室的侧壁之间,以及造雪室的顶壁与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形成一个出风通道,在蒸发器的两侧出风口分别形成两个对称的出风通道,或在蒸发器的一侧出风口形成出风通道;在每一组格栅组中沿着格栅组的内格栅和外格栅之间的中心线设置多个竖直的转轴,分别固定在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在每一个转轴上设置导向叶片,能够绕着转轴旋转;在造雪室侧壁的下挡板以下的位置开设出雪口;在造雪室内沿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造雪机,在造雪机的背面安装风机,在造雪机的正面安装多个水雾喷嘴,多个水雾喷嘴朝向造雪室内,并且每一个水雾喷嘴的喷射方向能够独立调节;所述造雪机通过管路连接至造雪室外的空气压缩机和水泵;所述蒸发器通过管路连接至造雪室外的热回收装置;所述造雪室设置在雪道旁边;空气经压缩机以及水经水泵进入造雪机,充分混合后经水雾喷嘴喷射出;同时,造雪室内的高温空气经回风口进入蒸发器与来自热回收装置的低温循环工质换热降温,降温后的空气分别经蒸发器两侧的出风口进入出风通道,流经格栅组和其中的导向叶片再返回造雪室内,换热后的循环工质流回热回收装置并向冷空气或冷水放热降温,被加热的空气或水用于供热;通过调整格栅组内导向叶片的旋转角度,以及水雾喷嘴的喷射方向,使得导向叶片的方向与水雾喷嘴的喷射方向平行,从而经格栅组返回造雪室内的降温后的空气迎着水雾的喷射方向,使水雾和冷空气之间充分换热,水雾在造雪室内的造雪温度下凝结为雪花,从出雪口运出至雪道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造雪与供热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造雪室内部的空间为长方体,中心轴沿长度方向;造雪室的底壁和顶壁根据场地地势为水平或倾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造雪与供热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造雪室内的空间净空高度在4米以上;并且造雪室的墙体保温。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造雪与供热一体化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信荣,刘勇,王冠邦,郑秋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