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30699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架设的多层蓄水平台,每层所述蓄水平台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且上下相邻的两层所述蓄水平台中位于下层的所述蓄水平台的进水端对准于位于上层的所述蓄水平台的出水端的下方;多层所述蓄水平台中位于最上层的所述蓄水平台的进水端连接于进水管,多层所述蓄水平台中位于最下层的所述蓄水平台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连接至盾构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原简单的蓄水池结构,设计为新型冷却水塔形式,设计为三层蓄水平台,每层平台有一定的坡度,利用水流重力作用从最上层依次流至最底层,以增加循环水外接触面,达到降低水温目的后再通过水泵输送至盾构机内。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
本技术涉及盾构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
技术介绍
盾构机在掘进施工过程中,两条水管作为盾构机的进、回水管,将蓄水池与水管卷筒上的水管连接起来,与蓄水池连接的一台高压水泵驱动盾构机用水在蓄水池和盾构机之间循环,在蓄水池上方配置一台大功率风机进行吹风,以致迅速降低水温,达到冷却对液压油、主驱动齿轮油、空压机、配电柜中的电器部件及刀盘驱动副变速箱的目的,便于盾构机连续施工。现有市场上盾构机冷却水塔冷却需要配合风机不间断对蓄水池进行吹风,增加蓄水池内水表面风速,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但需要配置一台大功率风机且不间断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或潜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不但结构简单,还能很好的利用自然散热的方式降低水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架设的多层蓄水平台,每层所述蓄水平台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且上下相邻的两层所述蓄水平台中位于下层的所述蓄水平台的进水端对准于位于上层的所述蓄水平台的出水端的下方;多层所述蓄水平台中位于最上层的所述蓄水平台的进水端连接于进水管,多层所述蓄水平台中位于最下层的所述蓄水平台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连接至盾构机。本技术的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每层所述蓄水平台均倾斜设置,且上下相邻的两层所述蓄水平台的倾斜方向相反。本技术的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每层所述蓄水平台的倾斜方向为自其进水端至其出水端逐渐倾斜向下。本技术的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每层所述蓄水平台均通过墩柱架设。本技术的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墩柱连接于上下相邻的所述蓄水平台之间。本技术的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蓄水平台为钢筋混凝土蓄水池。本技术的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多层所述蓄水平台的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增大。本技术的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通过改变原简单的蓄水池结构,设计为新型冷却水塔形式,设计为三层蓄水平台,每层平台有一定的坡度,利用水流重力作用从最上层依次流至最底层,以增加循环水外接触面,达到降低水温目的后再通过水泵输送至盾构机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的立面工作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的平面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本技术的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应用于盾构机用水在蓄水池和盾构机之间的循环,对液压油、主驱动齿轮油、空压机、配电柜中的电器部件及刀盘驱动副变速箱进行冷却,为泡沫剂的合成提供用水,提供给盾构机及隧道清洁用水。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图1为立面示图,图2为图1的俯视示图。图中,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主要由多层蓄水平台11、进水管12及出水管13组成。其中,多层蓄水平台11至少为三层,并有上至下依次垒叠架设,即上层架设在下层的正上方。每层蓄水平台11均具有至少一进水端和至少一出水端,且每一层的蓄水平台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位于该蓄水平台的相对两侧。进水端,顾名思义,用于引进盾构机用水;而出水端则用于引出盾构机用水。并且,在上下相邻的两层蓄水平台11中,位于下层的蓄水平台的进水端对准于位于上层的蓄水平台的出水端的下方,以便于盾构机用水可以由位于上层的蓄水平台顺利引流至位于下层的蓄水平台。多层蓄水平台11中位于最上层的蓄水平台的进水端连接于进水管12,该进水管12可进一步连接至水管卷筒,为装置供水;多层蓄水平台11中位于最下层的蓄水平台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13连接至盾构机的内部,对盾构机内的液压油、主驱动齿轮油、空压机、配电柜中的电器部件及刀盘驱动副变速箱进行冷却,为泡沫剂的合成提供用水,提供给盾构机及隧道清洁用水。在使用时,盾构机用水自进水管12由外部的水管卷筒泵送至装置最上层的蓄水平台的进水端,盾构机用水在进入最上层的蓄水平台后,沿蓄水平台流至该蓄水平台的出水端,流出该出水端,在水流重力作用下向下流至下一层的蓄水平台的进水端,再沿该下一层的蓄水平台流至该蓄水平台的出水端,继续向下流淌,使得盾构机用水在多层蓄水平台之间形成“S”状的绕流形态,相比于传统的蓄水池表面散热,大大增加了盾构机用水的对外接触面,利用自然散热的方式降低水温,达到降低水温目的后再通过出水管13将流至最下层的蓄水平台中的盾构机用水输送至盾构机内,从而提供了一种盾构机循环水快速降温的简便装置,其不但结构简单,还能很好的利用自然散热的方式降低水温,节省能耗,有利于环保。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中,每层蓄水平台11均倾斜设置,上下相邻的两层蓄水平台的倾斜方向相反,而且每层蓄水平台的倾斜方向为自其进水端至其出水端逐渐倾斜向下。配合图1所示,如此设计,可促进盾构机用水沿每一层的蓄水平台自其进水端向其出水端流淌,造成瀑布效应,提高散热效果。更进一步地,每层蓄水平台11均通过墩柱14来架设。如图1所示,墩柱14连接于上下相邻的蓄水平台11之间,蓄水平台11可采用钢筋混凝土蓄水池,墩柱14采用钢柱或混凝土柱或格构柱。在最上层的蓄水平台与最下次的蓄水平台之间可进一步设置一道或多道墩柱,或者每三层蓄水平台再额外设置一组(一道或多道)墩柱,来加固上层蓄水平台。再配合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中,多层蓄水平台11的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增大,位于下层的蓄水平台完全铺张在位于上层的蓄水平台的下方,避免上层蓄水平台的盾构机用水不慎从其周边直泄下来而向四周飞溅。本技术的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改变原简单的蓄水池结构,设计为新型冷却水塔形式,设计为三层或多层蓄水平台,每层平台有一定的坡度,利用水流重力作用从最上层依次流至最底层,以增加循环水外接触面,达到降低水温目的后再通过水泵输送至盾构机内。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架设的多层蓄水平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架设的多层蓄水平台,每层所述蓄水平台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且上下相邻的两层所述蓄水平台中位于下层的所述蓄水平台的进水端对准于位于上层的所述蓄水平台的出水端的下方;多层所述蓄水平台中位于最上层的所述蓄水平台的进水端连接于进水管,多层所述蓄水平台中位于最下层的所述蓄水平台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连接至盾构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循环水冷却塔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蓄水平台均倾斜设置,且上下相邻的两层所述蓄水平台的倾斜方向相反。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刘后华王兴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