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2987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湿机,包括: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蒸发器,设置在壳体内;冷凝器,设置在壳体内,冷凝器相对第一蒸发器靠近出风口设置;压缩机,分别与第一蒸发器和冷凝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冷凝器与压缩机组成流通冷媒的循环通路;调温装置,用于调节气体温度,调温装置位于冷凝器的靠近出风口的一侧。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除湿机吹出的空气的温度不可调节的问题。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湿机
本技术涉及除湿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除湿机。
技术介绍
除湿机用于除去空气中多余的水分,降低空气的湿度,除湿机可用于室内或车辆中。现有的除湿机主要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等部件。除湿机的工作过程为:从压缩机中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先经过冷凝器冷凝放热,然后进入蒸发器蒸发吸热,最后回到压缩机完成整个循环过程。被调节的湿空气通过蒸发器冷却,湿空气的温度降低到露点温度以下时湿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析出,湿空气含水量降低后变为较干燥的空气,然后经过冷凝器加热并排出。这种除湿机存在以下问题:1、外部环境温度较高时经过冷凝器(一般冷凝温度40℃以上)的空气温升很大,造成出风温度较高;2、外部环境温度较低时经过冷凝器的空气温升不够大,造成出风温度较低。以上两方面的问题都导致了用户使用除湿机的舒适性较差,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调节出风温度的除湿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除湿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除湿机吹出的空气的温度不可调节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除湿机,包括: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蒸发器,设置在壳体内;冷凝器,设置在壳体内,冷凝器相对第一蒸发器靠近出风口设置;压缩机,分别与第一蒸发器和冷凝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冷凝器与压缩机组成流通冷媒的循环通路;调温装置,用于调节气体温度,调温装置位于冷凝器的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进一步地,调温装置包括:第二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的入口与冷凝器的出口连通,第二蒸发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入口连通。进一步地,冷媒为非共沸混合冷媒,除湿机还包括: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与冷凝器的出口连通,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与第一蒸发器的入口连通;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入口与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连通,第一管路的出口可通断地与第二蒸发器的入口连通。进一步地,除湿机还包括:加热部,用于对气体进行加热;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入口与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连通,第二管路的出口可通断地与第二蒸发器的出口连通;其中,第二蒸发器运行时,加热部停止运行,第一管路连通,第二管路断开;加热部运行时,第一管路断开,第二管路连通。进一步地,除湿机还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入口与第二蒸发器的出口连通,第一换热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入口连通,进入第一换热器内的冷媒蒸发吸热。进一步地,除湿机还包括: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入口与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连通,第二换热器的出口与第一蒸发器的入口连通,进入第二换热器的冷媒冷凝放热。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相邻设置,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组成冷凝蒸发器。进一步地,第二换热器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阀。进一步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阀。进一步地,除湿机还包括:第三管路,第三管路的入口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第三管路的出口与第一蒸发器可通断地连通。进一步地,除湿机还包括:第一控制阀,设置在第三管路上;第二控制阀,设置在压缩机与冷凝器连通的管路上;其中,第一控制阀打开时,第二控制阀关闭,第一控制阀关闭时,第二控制阀打开。进一步地,除湿机还包括:第二气液分离器,设置在第一蒸发器与压缩机连通的管路上。进一步地,除湿机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壳体内;和/或,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壳体内。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除湿机的冷凝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设置调温装置,这样可以对经过冷凝器的气体的温度进行调节,然后再吹出到除湿机的外部。如此设置可以调节从除湿机中吹出的气体的温度,避免了气体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舒适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第一蒸发器;20、冷凝器;30、压缩机;41、第二蒸发器;42、加热部;51、第一气液分离器;52、第一管路;53、第二管路;54、第二节流阀;61、第一换热器;62、第二换热器;63、第一节流阀;71、第三管路;72、第一控制阀;73、第二控制阀;74、第三控制阀;81、第二气液分离器;82、温度传感器;83、湿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湿机,该除湿机包括壳体、第一蒸发器10和冷凝器20。其中,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气体可以在壳体内流动。第一蒸发器10设置在壳体内,冷凝器20设置在壳体内且靠近出风口。压缩机30分别与第一蒸发器10和冷凝器20连通,第一蒸发器10、冷凝器20与压缩机30组成流通冷媒的循环通路。调温装置位于冷凝器20的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调温装置用于调节从冷凝器20输出的气体温度。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除湿机的冷凝器20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设置调温装置,这样可以对经过冷凝器20的气体的温度进行调节,然后再吹出到除湿机的外部。如此设置可以调节从除湿机中吹出的气体的温度,避免了气体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舒适性。具体地,调温装置包括降温部,降温部用于对气体进行降温。当外部环境温度较高时可运行降温部,通过降温部对气体进行降温。这样经过除湿机处理过的气体既能够降低湿度又能够保持在合适的温度,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降温部设置为第二蒸发器41,第二蒸发器41的入口与冷凝器20的出口连通,第二蒸发器41的出口与压缩机30的入口连通。从压缩机30输出的冷媒可以进入第二蒸发器41,在第二蒸发器41中蒸发吸热,这样可以对通过第二蒸发器41的气体进行降温处理,从而使气体达到合适的温度。调温装置中还可以设置加热部42,当外部环境温度较低时可运行加热部42,通过加热部42对气体进行加热。这样经过除湿机处理过的气体既能够降低湿度又能够保持在合适的温度,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加热部42可以设置为电加热器,以在提高加热效果的同时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冷媒为非共沸混合冷媒,非共沸混合冷媒中包含至少两种沸点不同的制冷剂。除湿机还包括第一气液分离器51和第一管路52,其中,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入口与冷凝器20的出口连通,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气体出口与第一蒸发器10的入口连通。第一管路52的入口与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液体出口连通,第一管路52的出口可通断地与第二蒸发器41的入口连通。非共沸混合冷媒经压缩机30压缩后,从压缩机30的出口排出高温高压的过热气体,然后进入冷凝器20冷凝放热。由于非共沸混合冷媒中不同制冷剂的沸点不同,在冷凝器20中大量高沸点的制冷剂和少量低沸点的制冷剂先凝结成液体,而大部分低沸点的制冷剂和少量高沸点的制冷剂仍保持气体状态。然后非共沸混合冷媒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器51中分离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除湿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蒸发器(10),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冷凝器(20),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冷凝器(20)相对所述第一蒸发器(10)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压缩机(30),分别与所述第一蒸发器(10)和所述冷凝器(20)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10)、所述冷凝器(20)与所述压缩机(30)组成流通冷媒的循环通路;调温装置,用于调节气体温度,所述调温装置位于所述冷凝器(20)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装置包括:第二蒸发器(41),所述第二蒸发器(41)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20)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蒸发器(41)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30)的入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为非共沸混合冷媒,所述除湿机还包括:第一气液分离器(51),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20)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气体出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10)的入口连通;第一管路(52),所述第一管路(52)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液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路(52)的出口可通断地与所述第二蒸发器(41)的入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加热部(42),用于对气体进行加热;第二管路(53),所述第二管路(53)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液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管路(53)的出口可通断地与所述第二蒸发器(41)的出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二蒸发器(41)运行时,所述加热部(42)停止运行,所述第一管路(52)连通,所述第二管路(53)断开;所述加热部(42)运行时,所述第一管路(52)断开,所述第二管路(53)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第一换热器(61),所述第一换热器(6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峰李华本贺秋张恩泉代园温祖恒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