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2484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临时桥的端部和位于桥梁侧部的人行步道对接,保护装置包括:铺设于人行步道上缓冲层,缓冲层的一端部与临时桥的端部对接;以及支设于缓冲层上的防护平台,防护平台的一端部搭设于临时桥的端部,另一端部搭设于桥梁上从而通过防护平台连通临时桥和桥梁。通过在缓冲层上设置防护平台,一方面将临时桥和桥梁连通,方便车辆通行;另一方面通过缓冲层来减少车辆直接行驶于人行步道上产生的车辆动荷载对人行步道的冲击,避免对人行步道的损坏,从而保障桥梁和临时桥的安全运行。 1

Protection devices for pedestrian walkways when temporary bridges and bridges joi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rotective device for the pedestrian crossing of a temporary bridge and bridge, the end of the temporary bridge and the pedestrian crossing of the bridge side. The protection device includes the buffer layer laid on the pedestrian footpath, the end of the buffer layer and the end of the temporary bridge, and the protective platform supported on the buffer layer. One end of the protective platform is located at the end of the temporary bridge, and the other end is mounted on the bridge to connect the temporary bridge and bridge through the protective platform. By setting the protective platform on the buffer layer, the temporary bridge and bridge are connected to the bridge to facilitate the traffic. On the other hand, the buffer layer is used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the vehicle moving on the pedestrian path directly on the pedestrian path, avoiding the damage to the pedestrian footpath,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bridge and the temporary bridge. Function\u3002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桥梁改造或者加固的过程中,需建一临时桥以保障交通。将临时桥与桥梁垂直衔接,在对桥梁施工完成,桥梁正式运营后拆除临时桥。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桥梁的人行步道不能承受汽车动荷载的冲击,需拆除人行步道,直至箱梁处,再将临时桥与桥梁进行垂直衔接,从而防止损坏人行步道。这样在便桥拆除后,还需对桥梁进行恢复人行步道的施工,增加了施工工序,施工效率低下,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容易被破坏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临时桥的端部和位于桥梁侧部的人行步道对接,所述保护装置包括:铺设于所述人行步道上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一端部与所述临时桥的端部对接;以及支设于所述缓冲层上的防护平台,所述防护平台的一端部搭设于所述临时桥的端部,另一端部搭设于所述桥梁上从而通过所述防护平台连通所述临时桥和所述桥梁。本技术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缓冲层上设置防护平台,一方面将临时桥和桥梁连通,方便车辆通行;另一方面通过缓冲层来减少车辆直接行驶于人行步道上产生的车辆动荷载对人行步道的冲击,避免对人行步道的损坏,增强人行步道的抗损能力,对人行步道进行保护,从而保障桥梁和临时桥的安全运行;本技术的人行步道保护装置,对人行步道进行有效的保护,使得临时桥可对接连接在人行步道上,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施工时需要先将人行步道拆除,等施工完毕之后再恢复人行步道增加施工工序的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小了对桥梁的损坏。本技术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护平台包括:第一支撑结构,立设于所述临时桥的端部;第二支撑结构,立设于所述人行步道的缓冲层;以及保护板,铺设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顶部。本技术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为多个,且高度向所述人行步道方向依次减小;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为多个,且高度从所述人行步道向所述临时桥的方向依次增大;从而使得所述保护板以倾斜状铺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顶部、且所述保护板的端部固定于所述桥梁。本技术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为间隔立设于所述临时桥的端部的第一加劲板;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为间隔立设于所述缓冲层的第二加劲板。本技术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护平台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保护板的上表面的防滑结构。本技术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滑结构为间隔横向固定于所述保护板上表面的钢筋。本技术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铺设于所述临时桥的垫层,所述垫层和所述保护板的端部连接。本技术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层为橡胶缓冲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技术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的俯视图。参阅图2,显示了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临时桥10的端部和位于桥梁20侧部的人行步道21对接,在本实施例中,临时桥10的端部垂直对接于桥梁20的侧边。形成T型结构。保护装置包括:铺设于人行步道上缓冲层30,缓冲层30的一端部与临时桥10的端部对接;以及支设于缓冲层30上的防护平台40,防护平台40的一端部搭设于临时桥10的端部,另一端部搭设于桥梁20上从而通过防护平台40连通临时桥10和桥梁20。本装置通过在缓冲层上设置防护平台,一方面将临时桥和桥梁连通,方便车辆通行;另一方面通过缓冲层来减少车辆直接行驶于人行步道上产生的车辆动荷载对人行步道的冲击,避免对人行步道的损坏,增强人行步道的抗损能力,对人行步道进行保护,从而保障桥梁和临时桥的安全运行;本技术的人行步道保护装置,对人行步道进行有效的保护,使得临时桥可对接连接在人行步道上,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施工时需要先将人行步道拆除,等施工完毕之后再恢复人行步道增加施工工序的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小了对桥梁的损坏。作为本技术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参阅图3,显示了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3所示,防护平台40包括:第一支撑结构41,立设于临时桥10的端部;第二支撑结构42,立设于人行步道21的缓冲层30;以及保护板43,铺设固定于第一支撑结构41和第二支撑结构42的顶部。通过第一支撑结构41、第二支撑结构42和保护板43连接形成具有一定支撑强度的防护平台40,对人行步道21进行防护,同时利用防护平台40将临时桥10和桥梁20连通。作为本技术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第一支撑结构41为多个,且高度向人行步道21方向依次减小;第二支撑结构42为多个,且高度从人行步道21向临时桥10的方向依次增大;从而使得保护板43以倾斜状铺设于第一支撑结构30和第二支撑结构40的顶部、且保护板43的端部固定于桥梁20。也就是说,第一支撑结构30、第二支撑结构40和保护板43连接形成具有一定坡度的结构,搭接在临时桥10的端部和桥梁20人行步道21之间,方便行车。防止保护板43的端部高出桥梁20而形成台阶,影响行车。作为本技术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第一支撑结构41为间隔立设于临时桥10的端部的第一加劲板;第二支撑结构42为间隔立设于缓冲层30的第二加劲板。这样将第一加劲板和第二加劲板竖向间隔设置,增加了整体结构的支撑强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劲板和第二加劲板的数目和高度以及形成的坡度根据实际需要支设的面积而定。临时桥10上铺设有钢板11,将第一加劲板的底部和钢板11焊接固定。将缓冲层30铺设于桥梁20的人行步道21上之后,将第二加劲板间隔立设于缓冲层30上,从而利用夹设于第二加劲板和人行步道21之间的缓冲层30对人行步道21进行保护,防止第二加劲板的底部对人行步道21造成损伤。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层30为橡胶缓冲层。作为本技术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本装置还包括固定于保护板43的上表面的防滑结构。防滑结构增加了保护板43的上表面的粗糙度,防止行车时出现打滑问题,保证了行车安全。在本实施例中,防滑结构为间隔横向固定于保护板43上表面的钢筋。钢筋的数目和间距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作为本技术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防护平台40还包括铺设于临时桥10的垫层12,垫层12和保护板43的端部连接。由于第一加劲板具有一定的高度,从而保护板43的位于临时桥10上方、并和临时桥10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临时桥的端部和位于桥梁侧部的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临时桥的端部和位于桥梁侧部的人行步道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包括:铺设于所述人行步道上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一端部与所述临时桥的端部对接;以及支设于所述缓冲层上的防护平台,所述防护平台的一端部搭设于所述临时桥的端部,另一端部搭设于所述桥梁上从而通过所述防护平台连通所述临时桥和所述桥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平台包括:第一支撑结构,立设于所述临时桥的端部;第二支撑结构,立设于所述人行步道的缓冲层;以及保护板,铺设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顶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临时桥和桥梁衔接时人行步道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为多个,且高度向所述人行步道方向依次减小;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为多个,且高度从所述人行步道向所述临时桥的方向依次增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波张海波张宇郑文伟黄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