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0965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支架,包括第一安装基座和第二安装基座、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以及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顶端分别铰接的横梁,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基座和第二安装基座上,所述的第二安装基座上固定设置有升降装置,第二立柱通过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基座上,所述的第一安装基座和第二安装基座的下部还设置有自动调节装置,所述的自动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地基上的弹簧套筒、弹簧套筒内固定设置的弹簧及限位块,所述的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弹簧套筒的底部,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限位块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基座或第二安装基座的底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支架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
,具体涉及一种光伏支架。
技术介绍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将可再生能源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投入都在不断的加强。太阳能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部分,通常光伏组件设置在光伏组件支架上,支撑有光伏组件的多个光伏支架排列成预定的阵列,并通过电连接而形成光伏发电系统。由于光伏组件多设置在野外,因为野外的环境各有不同,因此任何类型的太阳能光伏支架设计方案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耐候性,要求设计的光伏支架的结构必须牢固可靠,能承受如大气侵蚀,风荷载和其它外部效应。在光伏组件设置的很多地区往往风速较大,很多地方的风速有时甚至会达到13级(如我国的西部地区)。光伏组件在收到风吹时,其迎风面形成正压区,背风面会产生涡流形成负压区,正压区相对应光伏组件形成一“推力”,而负压区相对于光伏组件形成一“拉力”,试验证明负压区产生的“拉力”往往还会大于“推力”,因此在风吹的情况下光伏组件所受的力为“推力”和“拉力”的合力。为了避免光伏组件被风吹散,目前常用的方式是在光伏支架上多设置横梁来增加光伏组件的支撑强度。采用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作用,但在风大的情况下仍然会有一部分光伏组件被吹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光伏支架,以减少风压对光伏支架产生的影响,增加光伏支架的耐用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光伏支架,包括第一安装基座和第二安装基座、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以及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顶端分别铰接的横梁,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基座和第二安装基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安装基座上固定设置有升降装置,第二立柱通过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基座上,所述的第一安装基座和第二安装基座的下部还设置有自动调节装置,所述的自动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地基上的弹簧套筒、弹簧套筒内固定设置的弹簧及限位块,所述的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弹簧套筒的底部,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限位块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基座或第二安装基座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架体、螺杆、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的架体固定设置在第二安装基座上,螺杆转动的设置在架体上,螺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方向相反的螺纹,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螺纹相配合的螺孔,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转动的套设在螺杆两端的螺纹上,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分别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铰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立柱的下端铰接。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可直接铰接在横梁上。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立柱与横梁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斜拉杆。进一步的,限位块与弹簧套筒上端面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弹簧。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自动调节装置的设置使得,当有强风吹来或者有异物滚落光伏组件上时可以有效的缓冲光伏组件的受力,避免光伏组件受到破坏;升降装置使得操作人员可以自由调节光伏组件的倾斜角度,便于不同地区的差异化安装;同时,本装置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生产成本低,便于大规模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横梁,2、第一立柱,3、第一安装基座,4、第二立柱,5、升降装置,51、第一支撑杆,52、第二支撑杆,53、螺杆,54、架体,55、第二滑块,56、第一滑块,6、第二安装基座,7、自动调节装置,71、弹簧套筒,72、弹簧、73、限位块,74、缓冲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更清晰地表示出来,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光伏支架,包括第一安装基座3和第二安装基座6、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4、以及与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4的顶端分别铰接的横梁1,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4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基座3和第二安装基座6上。所述的第一立柱2与横梁1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斜拉杆6,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减少光伏组件收到的正压或负压压力。所述的第二安装基座6上固定设置有升降装置5,第二立柱4通过升降装置5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基座6上,所述的第一安装基座3和第二安装基座6的下部还设置有自动调节装置7,所述的自动调节装置7包括固定设置在地基上的弹簧套筒71、弹簧套筒71内固定设置的弹簧72及限位块74,所述的弹簧72一端固定连接弹簧套筒71的底部,弹簧72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74,限位块74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基座3或第二安装基座6的底部,限位块74与弹簧套筒71上端面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弹簧73,以减小光伏组件收到的负压。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架体54、螺杆53、第一滑块56、第二滑块55、第一支撑杆51和第二支撑杆52,所述的架体54固定设置在第二安装基座6上,螺杆转动的设置在架体上,螺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方向相反的螺纹,第一滑块56和第二滑块55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螺纹相配合的螺孔,第一滑块56和第二滑块55分别转动的套设在螺杆53两端的螺纹上,第一支撑杆51、第二支撑杆52分别与第一滑块56和第二滑块55铰接,第一支撑杆51和第二支撑杆52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立柱4的下端铰接。实施例2一种光伏支架,包括第二安装基座6、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4、以及与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4的顶端分别铰接的横梁1,第二立柱4安装在第二安装基座6上。所述的第一立柱2与横梁1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斜拉杆6,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减少光伏组件收到的正压或负压压力。所述的第二安装基座6上固定设置有升降装置5,第二立柱4通过升降装置5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基座6上,所述的第一立柱2和第二安装基座6的下部还分别设置有自动调节装置7,所述的自动调节装置7包括固定设置在地基上的弹簧套筒71、弹簧套筒71内固定设置的弹簧72及限位块74,所述的弹簧72一端固定连接弹簧套筒71的底部,弹簧72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74,限位块74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基座3或第二安装基座6的底部,限位块74与弹簧套筒71上端面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弹簧73,以减小光伏组件收到的负压。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架体54、螺杆53、第一滑块56、第二滑块55、第一支撑杆51和第二支撑杆52,所述的架体54固定设置在第二安装基座6上,螺杆转动的设置在架体上,螺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方向相反的螺纹,第一滑块56和第二滑块55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螺纹相配合的螺孔,第一滑块56和第二滑块55分别转动的套设在螺杆53两端的螺纹上,第一支撑杆51、第二支撑杆52分别与第一滑块56和第二滑块55铰接,第一支撑杆51和第二支撑杆52另一端分别与横梁1的下端铰接。当然,本技术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光伏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支架,包括第一安装基座和第二安装基座、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以及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顶端分别铰接的横梁,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基座和第二安装基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安装基座上固定设置有升降装置,第二立柱通过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基座上,所述的第一安装基座和第二安装基座的下部还设置有自动调节装置,所述的自动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地基上的弹簧套筒、弹簧套筒内固定设置的弹簧及限位块,所述的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弹簧套筒的底部,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限位块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基座或第二安装基座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支架,包括第一安装基座和第二安装基座、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以及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顶端分别铰接的横梁,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基座和第二安装基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安装基座上固定设置有升降装置,第二立柱通过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基座上,所述的第一安装基座和第二安装基座的下部还设置有自动调节装置,所述的自动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地基上的弹簧套筒、弹簧套筒内固定设置的弹簧及限位块,所述的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弹簧套筒的底部,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限位块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基座或第二安装基座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架体、螺杆、第一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灿铭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东兴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