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网水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049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网水质检测装置,包括主管道、检测管以及水质检测模块,水质检测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检测水质的传感器,各传感器设于检测管内,检测管具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主管道连通,主管道适于接入管网中,以使得主管道的两端与管网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网水质检测装置可以直接安装在管网的管道上,并与管道连通,可以在管网进行水输送的同时对管网内的水质进行检测,其检测精度良好、成本低廉、集成度高、占用的空间小且便于安装与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网水质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质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网水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保障饮水安全刻不容缓。城镇供水管网的管道敷设漫长且复杂,饮用水需要经过长距离、长时间的输送才能到达用户,而输送过程中由于各种物理、化学、微生物等作用,饮用水极易被污染,水质恶化。所以在关键管网上对水质进行实时在线检测是非常必要的。现有技术中水质在线监测的设备通常是对管网中的水进行取样,取出的水样使用外部的检测设备进行检测。这种检测装置无法直接安装在管道上,其需要独立的安装空间,而且取样的过程较为复杂,增加了检测成本。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直插式的水质检测设备,其可以直接插入到管道中对水质进行检测,但是这种检测方法受水流速的限制,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管网水质检测装置,其适于直接连接在管道上对管道内的水质进行检测。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管网水质检测装置,包括主管道、检测管以及水质检测模块,所述水质检测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检测水质的传感器,各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检测管内,所述检测管具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与所述主管道连通,所述主管道的两端适于与管网连通,以使得管网中的水进入所述主管道以及所述检测管。当管网中的水流经所述主管道时,一部分水经过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检测管,所述传感器对进入所述检测管的水进行水质检测,然后水流通过所述出水口再进入所述主管道中。所述检测管内的水流与管网内的水流相比更为稳定,使得本技术水质检测的准确度较高。此外,由于本技术的检测基本是在密闭的空间内完成的,检测过程不会将污染物质带入到水流中,因此检测后的水可以再次进入所述主管道内,这样既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省略了检测后水样的处理步骤,使得检测装置的结构得到简化。本技术的所述主管道可以直接连接在管网中的管道上,有利于减小检测设备整体占用的空间。而且由于本技术的管网水质检测装置安装方便,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在管网的各处,增强了对管网水质的监控。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包括进水段和出水段,所述进水段的内径大于所述出水段的内径,所述检测管的进水口与所述进水段连通,所述检测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出水段连通,从而所述检测管在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产生水压差。由于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具有水压差,从而所述主管道内的水流在水压的作用下,更容易进入所述检测管内,使得所述检测管内的水不断更新的,也即所述水质检测模块始终检测到的是管网中最新的水质数据。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还包括处于所述进水段与所述出水段之间的第一过渡管段以及处于所述出水段下游的第二过渡管段,所述第一过渡管段的内径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变小,所述第二过渡管段的内径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变大。通过在所述出水段的两侧增加第一过渡管段以及第二过渡管段,使得所述主管道的内径缓慢地变化,避免了急速变化造成的水流不稳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渡管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过渡管段的长度。这样可以使所述出水段下游的水体少形成漩涡。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段通过第一支管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段通过第二支管连通,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二支管上分别设有阀门。通过设置阀门,使得所述主管道与所述检测管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选择是否连通,提高了管网水质检测装置的使用灵活性。进一步地,所述水质检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余氯传感器、pH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浊度传感器;所述余氯传感器、所述pH传感器、所述电导率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检测管的中部。本技术的管网水质检测装置将多种检测传感器集成,可以检测多种水质参数,满足对于各种水质的检测要求。其集成度高,整体体积较小,便于安装。此外,由于水质的检测均可以利用现有的传感器实现,大大降低了管网水质检测装置的成本,有利于大范围推广。进一步地,所述水质检测模块还包括自动排气阀,所述自动排气阀设于所述检测管上部靠近出口处,用于收集并排出所述检测管内的气体,所述浊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自动排气阀下游。通过增加所述自动排气阀,可以提高所述浊度传感器的测量准确度。进一步地,所述管网水质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通讯模块、显示模块、控制面板以及电源;所述控制模块与各所述传感器信号连接,用于处理所述传感器的信息;所述控制模块得到的水质数据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传送至控制中心;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用于显示水质信息;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面板信号连接,通过所述控制面板对所述控制模块的参数进行设置;所述控制面板还与所述显示模块信号连接,所述显示模块为所述控制面板提供显示;所述电源用于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通讯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以及所述控制面板供电。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管网水质检测装置可以直接安装在管网的管道上,并与管道连通,可以在管网进行水输送的同时对管网内的水质进行检测,其检测精度良好、成本低廉、集成度高、占用的空间小且便于安装与维护。(2)由于检测管内的水流(或支流)是随着主管道内水流(或主水流)的流动不断更新的,因此检测管内的水流(或支流)的水质基本可以看做是管网的实时水质,从而实现了实时实地检测水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管网水质检测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管网水质检测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部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管网水质检测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管网水质检测方法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管网水质检测方法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1、主管道;11、进水段;12、出水段;13、第一过渡管段;14、第二过渡管段;15、第一支管;16、第二支管;17、阀门;18、阀门;19、法兰;2、检测管;21、进水口;22、出水口;3、水质检测模块;31、传感器;4、控制模块;41、信号调理单元;42、A/D转换单元;43、微处理器;5、通讯模块;6、显示模块;7、控制面板;91、主水流;92、支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管网水质检测装置,包括主管道1、检测管2以及水质检测模块3。水质检测模块3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检测水质的传感器31,各传感器31设于检测管2内。检测管2具有进水口21以及出水口22,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分别与主管道1连通。主管道1的两端适于连接在管网中的管道上,以使得主管道1与管网连通。主管道1的两端可通过法兰19与管道连接。当然,主管道1也可以是管网中的一段管道。主管道1包括进水段11与出水段12,进水段11的内径大于出水段12的内径,检测管2的进水口21与进水段11连通,出水口22与出水段12连通,从而在进水口21与出水口22之间形成水压差,主管道1内的水流在水压的作用下不断进入检测管2内,使检测管2内的水不断更新。主管道1还包括处于出水段12上游的第一过渡管段13以及处于出水段12下游的第二过渡管段14。也即第一过渡管段13位于进水段11与出水段12之间。第一过渡管段13的内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管网水质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网水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道、检测管以及水质检测模块,所述水质检测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检测水质的传感器,各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检测管内,所述检测管具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与所述主管道连通,所述主管道的两端适于与管网连通,以使得管网中的水进入所述主管道以及所述检测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网水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道、检测管以及水质检测模块,所述水质检测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检测水质的传感器,各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检测管内,所述检测管具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与所述主管道连通,所述主管道的两端适于与管网连通,以使得管网中的水进入所述主管道以及所述检测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水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包括进水段和出水段,所述进水段的内径大于所述出水段的内径,所述检测管的进水口与所述进水段连通,所述检测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出水段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网水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还包括处于所述进水段与所述出水段之间的第一过渡管段以及处于所述出水段下游的第二过渡管段,所述第一过渡管段的内径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变小,所述第二过渡管段的内径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变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网水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管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过渡管段的长度。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网水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段通过第一支管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段通过第二支管连通,所述第一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美霞左富强姚灵葛蜀伟何驰王欣欣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