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弧炉的石墨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03217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弧炉的石墨电极,包括石墨电极本体,所述石墨电极本体右端设有吸湿带,且所述吸湿带与石墨电极本体紧密连接,所述吸湿带右端设有辅助石墨电极,且所述辅助石墨电极与吸湿带相连,所述石墨电极本体外壁设有上端加强电线,且所述上端加强电线与石墨电极本体相接。该种用于电弧炉的石墨电极,通过防护接口跟防漏电芯片使得在对接时跟工作时都可以得到有效的防护漏电触电的作用,显得更安全更防护,通过上端加强电线中端加强电线下端加强电线跟电极加大石墨可以将放电量增幅,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提高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弧炉的石墨电极
本技术涉及石墨电极
,具体为一种用于电弧炉的石墨电极。
技术介绍
石墨电极:主要以石油焦、针状焦为原料,煤沥青作结合剂,经煅烧、配料、混捏、压型、焙烧、石墨化、机加工而制成,是在电弧炉中以电弧形式释放电能对炉料进行加热熔化的导体,根据其质量指标高低,可分为普通功率、高功率和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主要包括普通功率石墨电极、抗氧化涂层石墨电极、高功率石墨电极以及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四类。但现有的石墨电极,在对接时没有防护作用,容易造成漏电触电的问题,在工作时也一样,容易漏电触电,不适合用于电弧炉里工作,而且很难固定住,容易摇晃使工作出现问题,在工作中的放电量也不高,达不到使用的效果,使工作效率缓慢。所以,如何设计一种用于电弧炉的石墨电极,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弧炉的石墨电极,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石墨电极没有防护作用、容易摇晃使工作达不到使用的效果出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弧炉的石墨电极,包括石墨电极本体,所述石墨电极本体右端设有吸湿带,且所述吸湿带与石墨电极本体紧密连接,所述吸湿带右端设有辅助石墨电极,且所述辅助石墨电极与吸湿带相连,所述石墨电极本体外壁设有上端加强电线,且所述上端加强电线与石墨电极本体相接,所述辅助石墨电极外壁左侧设有中端加强电线,且所述中端加强电线与辅助石墨电极相连,所述中端加强电线下端设有中端固定环,且所述中端固定环与中端加强电线紧密连接,所述辅助石墨电极外壁右侧设有下端加强电线,且所述下端加强电线与辅助石墨电极固定连接,所述下端加强电线下端设有下端固定环,且所述下端固定环与下端加强电线紧密连接,所述石墨电极本体左端设有电极口,且所述电极口与石墨电极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极口左端设有稳定性石墨,且所述稳定性石墨与电极口相接,所述稳定性石墨左端设有抗热性石墨,且所述抗热性石墨与稳定性石墨紧密连接,所述抗热性石墨左端设有辅助底座,且所述辅助底座与抗热性石墨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底座左端设有电极加大石墨,且所述电极加大石墨与辅助底座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口前端设有防漏电芯片,且所述防漏电芯片嵌接设置在电极口中。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石墨电极右端设有防护接口,且所述防护接口与辅助石墨电极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上端加强电线下端设有上端固定环,且所述上端固定环与上端加强电线紧密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用于电弧炉的石墨电极,通过防护接口跟防漏电芯片使得在对接时跟工作时都可以得到有效的防护漏电触电的作用,显得更安全更防护,通过上端加强电线中端加强电线下端加强电线跟电极加大石墨可以将放电量增幅,达到想要的使用效果,提高工作的效率,通过上端固定环中端固定环下端固定环可以将整个石墨电极本体牢牢的固定住,使工作中不会出现纰漏跟问题,达到使用者想要的效果跟实际的作用,稳定性石墨抗热性石墨也可以增加稳定性跟抗热性,使的使用时间更长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抗热性石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石墨电极本体;2-防护接口;3-上端加强电线;4-中端加强电线;5-下端加强电线;6-辅助石墨电极;7-电极口;8-稳定性石墨;9-抗热性石墨;10-辅助底座;11-电极加大石墨;12-上端固定环;13-中端固定环;14-下端固定环;15-吸湿带;16-防漏电芯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弧炉的石墨电极,包括石墨电极本体1,所述石墨电极本体1右端设有吸湿带15,且所述吸湿带15与石墨电极本体1紧密连接,所述吸湿带15右端设有辅助石墨电极6,且所述辅助石墨电极6与吸湿带15相连,所述石墨电极本体1外壁设有上端加强电线3,且所述上端加强电线3与石墨电极本体1相接,所述辅助石墨电极6外壁左侧设有中端加强电线4,且所述中端加强电线4与辅助石墨电极6相连,所述中端加强电线4下端设有中端固定环13,且所述中端固定环13与中端加强电线4紧密连接,所述辅助石墨电极6外壁右侧设有下端加强电线5,且所述下端加强电线5与辅助石墨电极6固定连接,所述下端加强电线5下端设有下端固定环14,且所述下端固定环14与下端加强电线5紧密连接,所述石墨电极本体1左端设有电极口7,且所述电极口7与石墨电极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电极口7左端设有稳定性石墨8,且所述稳定性石墨8与电极口7相接,所述稳定性石墨8左端设有抗热性石墨9,且所述抗热性石墨9与稳定性石墨8紧密连接,所述抗热性石墨9左端设有辅助底座10,且所述辅助底座10与抗热性石墨9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底座10左端设有电极加大石墨11,且所述电极加大石墨11与辅助底座10相连,通过电极加大石墨11可以加大石墨电极本体1的放电量,增加工作效率。所述电极口7前端设有防漏电芯片16,且所述防漏电芯片16嵌接设置在电极口7中,通过防漏电芯片16可以使石墨电极本体1在工作使不漏电的工作。所述辅助石墨电极6右端设有防护接口2,且所述防护接口2与辅助石墨电极6固定连接,通过防护接口2可以达到在对接石墨电极本体1时达到防护的功能。所述上端加强电线3下端设有上端固定环12,且所述上端固定环12与上端加强电线3紧密连接,通过上端固定环12可以将石墨电极本体1固定住。工作原理:该种用于电弧炉的石墨电极,首先,将石墨电极本体1用于电弧炉里使用,通过防护接口2完成安全防护不漏电的对接,通过吸湿带15可以将石墨电极本体1跟辅助石墨电极6上的水份吸收,通过上端固定环12中端固定环13下端固定环14将石墨电极本体1牢牢的固定住放置在工作位置变更,使工作出现问题,石墨电极本体1在工作中,通过防漏电芯片16可以使得在工作中不出现漏电的问题,使石墨电极本体1工作时出现毛病,通过上端加强电线3中端加强电线4下端加强电线5跟辅助底座10上的电极加大石墨11的作用可以在石墨电极本体1工作使达到最大,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通过电极口7上的稳定性石墨8跟抗热性石墨9可以在工作中得到稳定性跟抗热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电弧炉的石墨电极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弧炉的石墨电极,包括石墨电极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电极本体(1)右端设有吸湿带(15),且所述吸湿带(15)与石墨电极本体(1)紧密连接,所述吸湿带(15)右端设有辅助石墨电极(6),且所述辅助石墨电极(6)与吸湿带(15)相连,所述石墨电极本体(1)外壁设有上端加强电线(3),且所述上端加强电线(3)与石墨电极本体(1)相接,所述辅助石墨电极(6)外壁左侧设有中端加强电线(4),且所述中端加强电线(4)与辅助石墨电极(6)相连,所述中端加强电线(4)下端设有中端固定环(13),且所述中端固定环(13)与中端加强电线(4)紧密连接,所述辅助石墨电极(6)外壁右侧设有下端加强电线(5),且所述下端加强电线(5)与辅助石墨电极(6)固定连接,所述下端加强电线(5)下端设有下端固定环(14),且所述下端固定环(14)与下端加强电线(5)紧密连接,所述石墨电极本体(1)左端设有电极口(7),且所述电极口(7)与石墨电极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电极口(7)左端设有稳定性石墨(8),且所述稳定性石墨(8)与电极口(7)相接,所述稳定性石墨(8)左端设有抗热性石墨(9),且所述抗热性石墨(9)与稳定性石墨(8)紧密连接,所述抗热性石墨(9)左端设有辅助底座(10),且所述辅助底座(10)与抗热性石墨(9)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弧炉的石墨电极,包括石墨电极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电极本体(1)右端设有吸湿带(15),且所述吸湿带(15)与石墨电极本体(1)紧密连接,所述吸湿带(15)右端设有辅助石墨电极(6),且所述辅助石墨电极(6)与吸湿带(15)相连,所述石墨电极本体(1)外壁设有上端加强电线(3),且所述上端加强电线(3)与石墨电极本体(1)相接,所述辅助石墨电极(6)外壁左侧设有中端加强电线(4),且所述中端加强电线(4)与辅助石墨电极(6)相连,所述中端加强电线(4)下端设有中端固定环(13),且所述中端固定环(13)与中端加强电线(4)紧密连接,所述辅助石墨电极(6)外壁右侧设有下端加强电线(5),且所述下端加强电线(5)与辅助石墨电极(6)固定连接,所述下端加强电线(5)下端设有下端固定环(14),且所述下端固定环(14)与下端加强电线(5)紧密连接,所述石墨电极本体(1)左端设有电极口(7),且所述电极口(7)与石墨电极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电极口(7)左端设有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玉李联慧宋见林郭永庆王海元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红旗渠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