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用于拔罐疗法的点火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02067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用于拔罐疗法的点火棒,包括拉杆、与拉杆固定连接用于点火的棉球(2)、金属管(3)、第一金属挡板(4)、第二金属挡板(5)、第三金属挡板(6),所述第一金属挡板(4)与拉杆(1)的前端固定连接,棉球(2)设置在第一金属挡板(4)上,通过推拉拉杆(1)控制棉球(2)在金属管(3)内上下移动。其优点表现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点火棒基于安全目标设计,与传统点火棒相比,操作完毕后,将火焰控制在金属管内,这样避免了火焰外露,既可以达到防火目的,又可以避免酒精顺金属杆流动灼伤工作人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用于拔罐疗法的点火棒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用于拔罐疗法的点火棒。
技术介绍
拔罐疗法是中医临床常用治疗手段,其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闪火拔罐是拔罐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闪火拔罐治疗操作中,用于点火的主要有两类:一是血管钳夹持棉球,操作时将夹持棉球的血管钳浸入95%的酒精中1-2秒;另一种是将棉球缠绕在铁丝上。这两种点火棒点燃后火焰外露,都不具备防火、防护功能。在操作中容易引起火灾,烧伤工作人员皮肤。中国专利201420595085.8公开一种拔罐点火棒,它包括钳体,所述钳体的前端固定设有吸附块,钳体的钳身为三角结构,钳体的末端设有指圈。采用上述结构,吸附块与钳体前端固定,能防止吸附块因为与钳体连接不稳定而脱落从而造成点火后的吸附块掉落到人身上烫伤患者的皮肤和衣服。该文献是针对棉球上过饱和的酒精容易滴漏在灌口上燃烧,造成患者皮肤和衣物的烫伤技术问题而进行改进。中国专利201620367737.1公开了一种医用点火棒及医用点火装置,该医用点火棒包含:棒体;容纳部,该容纳部设于所述棒体的一端;和填充物,该填充物容纳于所述容纳部中。该医用点火装置包含:上述的医用点火棒;和用于存放燃料的储存罐,该点火棒放入该储存罐中。该点火棒是针对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熄灭,由于火苗控制不当造成病人烫伤技术问题而进行改进。然而现有技术中,关于本技术用于拔罐疗法的点火棒,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用于拔罐疗法的点火棒,具备防火、防护功能,在操作中防止引起火灾,防止烧伤工作人员皮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用于拔罐疗法的点火棒,包括拉杆(1)、与拉杆固定连接用于点火的棉球(2)、金属管(3)、第一金属挡板(4)、第二金属挡板(5)、第三金属挡板(6),所述第一金属挡板(4)与拉杆(1)的前端固定连接,棉球(2)设置在第一金属挡板(4)上,通过推拉拉杆(1)控制棉球(2)在金属管(3)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金属挡板(5)固定在金属管(3)前端的内表面,推动拉杆(1)向金属管(3)前端移动时,第二金属挡板(5)限制第一金属挡板(4)移动,使棉球(2)从金属管(3)的前端露出,而第一金属挡板(4)保持在金属管(3)内;所述第三金属挡板(6)固定在金属管(3)中部的内表面,拉动拉杆(1)向金属管(3)后端移动时,第三金属挡板(6)限制第一金属挡板(4)移动,使棉球(2)回到金属管(3)内;所述金属管(3)后端外表面设有塑料隔热外层(7);所述拉杆(1)的后端设有把手(8)。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金属管(3)为内部中空的管状;所述第一金属挡板(4)为圆柱形,其外形轮廓与金属管(3)的内表面匹配。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金属挡板(4)设置在第二金属挡板(5)和第三金属挡板(6)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三金属挡板(6)为圆环形,其内表面与拉杆(1)的外形轮廓匹配。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金属挡板(4)的表面设有固定棒(9),在固定棒(9)的表面设有螺纹(10),棉球(2)缠绕粘结在固定棒(9)的螺纹(10)上。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拉杆(1)的长度大于金属管(3)的长度。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三金属挡板的上表面固定有磁性部件。本技术优点在于:1、本技术将点火棉球设计成可伸缩式结构,在点火操作过程中避免了火焰外露,这样既可以达到防火目的,又可以避免酒精顺金属杆流动灼伤工作人员。2、本技术的点火棒基于安全目标设计,与传统点火棒相比,操作完毕后,将火焰控制在金属管内,这样避免了火焰外露,既可以达到防火目的,又可以避免酒精顺金属杆流动灼伤工作人员。3、本技术中,所述第一金属挡板的表面设有固定棒,在固定棒的表面设有螺纹,棉球缠绕粘结在固定棒的螺纹上。带有螺纹的固定棒设计,由于在棉球包裹的位置是螺丝纹,可使棉球固定更加牢固,防止棉球在点火或使用过程中从点火棒上脱落,引发火患或造成烫伤。4、本技术中,所述第三金属挡板的上表面固定有磁性部件,该磁性部件对靠近的第一金属挡板产生磁性吸力,在不使用点火棒时,通过磁性部件使棉球保持在金属管内,防止因暴露在外导致棉球从第一金属挡板上脱离。附图说明附图1是实施例一用于拔罐疗法点火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棉球在拉回金属管内状态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施例二用于拔罐疗法点火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拉杆2.棉球3.金属管4.第一金属挡板5.第二金属挡板6.第三金属挡板7.塑料隔热外层8.把手9.固定棒10.螺纹实施例1用于拔罐疗法的点火棒(一)请参见图1-图2。附图1是本实施例用于拔罐疗法点火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棉球在拉回金属管内状态的示意图。一种新型用于拔罐疗法的点火棒,包括拉杆1及与拉杆固定连接用于点火的棉球2。还设有金属管3、第一金属挡板4、第二金属挡板5、第三金属挡板6,所述拉杆1的长度大于金属管3的长度,拉杆1的一端伸入金属管3内,所述第一金属挡板4与拉杆的前端(图1中的上端)固定连接,棉球2固定在第一金属挡板4上,所述金属管3为内部中空的管状;所述第一金属挡板4为圆柱形,其外形轮廓与金属管3的内表面匹配,拉杆1、第一金属挡板4设置在金属管3内,通过推拉拉杆1可控制棉球2在金属管3内上下移动,使棉球2从金属管3的前端伸出或缩回。所述第二金属挡板5固定在金属管3前端(图1中的上端)的内表面,第一金属挡板4设置在第二金属挡板5和第三金属挡板6之间,推动拉杆1向金属管3前端移动时,第二金属挡板5可限制第一金属挡板4的进一步移动,此时棉球2从金属管3的前端伸出,而第一金属挡板4由于限制作用,使第一金属挡板4始终保持在金属管3内,防止第一金属挡板4从金属管3的前端滑出。所述第三金属挡板6固定在金属管3中部的内表面,第三金属挡板6为圆环形,其内表面与拉杆1的外形轮廓匹配,当拉动拉杆1向金属管3的后端(图1中的下端)移动时,第三金属挡板6可限制第一金属挡板4的进一步移动,此时棉球2正好缩回到金属管3内。所述金属管3的后端(图1中的下端)外表面设有塑料隔热外层7;所述拉杆1的后端设有把手8。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在进行拔罐治疗时,推动拉杆的后端,使棉球从金属管的前端露出(图1所示状态),将棉球浸在浸入95%的酒精中1-2秒,点燃后将棉球放在拔火罐内环绕1-2圈后迅速推出,利用拔火罐内的负压将其吸着在患者皮肤上。操作完毕,通过回拉拉杆,将外露的棉球拉回,由于第三金属挡板挡的阻挡作用,第一金属挡板拉到一定程度时无法继续拉动,此时棉球正好缩回到金属管内(图2所示状态),这时棉球上点燃的火焰进入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用于拔罐疗法的点火棒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用于拔罐疗法的点火棒,包括拉杆(1),与拉杆固定连接用于点火的棉球(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管(3)、第一金属挡板(4)、第二金属挡板(5)、第三金属挡板(6),所述第一金属挡板(4)与拉杆(1)的前端固定连接,棉球(2)设置在第一金属挡板(4)上,通过推拉拉杆(1)控制棉球(2)在金属管(3)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金属挡板(5)固定在金属管(3)前端的内表面,推动拉杆(1)向金属管(3)前端移动时,第二金属挡板(5)限制第一金属挡板(4)移动,使棉球(2)从金属管(3)的前端露出,而第一金属挡板(4)保持在金属管(3)内;所述第三金属挡板(6)固定在金属管(3)中部的内表面,拉动拉杆(1)向金属管(3)后端移动时,第三金属挡板(6)限制第一金属挡板(4)移动,使棉球(2)回到金属管(3)内;所述金属管(3)后端外表面设有塑料隔热外层(7);所述拉杆(1)的后端设有把手(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用于拔罐疗法的点火棒,包括拉杆(1),与拉杆固定连接用于点火的棉球(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管(3)、第一金属挡板(4)、第二金属挡板(5)、第三金属挡板(6),所述第一金属挡板(4)与拉杆(1)的前端固定连接,棉球(2)设置在第一金属挡板(4)上,通过推拉拉杆(1)控制棉球(2)在金属管(3)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金属挡板(5)固定在金属管(3)前端的内表面,推动拉杆(1)向金属管(3)前端移动时,第二金属挡板(5)限制第一金属挡板(4)移动,使棉球(2)从金属管(3)的前端露出,而第一金属挡板(4)保持在金属管(3)内;所述第三金属挡板(6)固定在金属管(3)中部的内表面,拉动拉杆(1)向金属管(3)后端移动时,第三金属挡板(6)限制第一金属挡板(4)移动,使棉球(2)回到金属管(3)内;所述金属管(3)后端外表面设有塑料隔热外层(7);所述拉杆(1)的后端设有把手(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清王锋高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