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能耗测定的保温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9786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能耗测定的保温室,包括依次连接围合成闭合空间的各侧壁,各侧壁分别包括墙体层和与该墙体层相平行贴合设置的保温层,该墙体层相对位于该保温层的外侧,保温室的侧壁内设有复数个测温点,对应于各测温点分别嵌设有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复数个测温点分散设于保温室的各侧壁的内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于保温室的侧壁内部设有复数个测温点,便于根据不同测温点的温度差以及保温层的介质温度等而分析保温室的能耗情况,可及时对能耗较高的保温室侧壁进行整改,使得保温室的保温效果更好,能耗更低,节能环保。采用无源标签实现无线测温,测量准确,且操作灵活,克服传统上有线测损的问题。

A thermal insulation room for energy consumption measure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hermal insulation room which is convenient to measure energy consumption, including each side wall which is connected to the closed space in turn. Each side wall includes a wall layer and a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which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and fitted with the wall layer. The wall layer is relatively locat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insulation layer,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insulation room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temperature measuring points in the side wall. A passive UHF RFID thermometer label is embedded in each measuring point, and the plurality of temperature measuring points are scattered inside each side wall of the thermal insulation room. After adopting the above technical scheme, there are multiple temperature measuring points inside the side wall of the insulation room. It is easy to analyz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insulation room according to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 measuring points 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insulating layer, and can mak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heat preservation room in time, so that the insulation effect of the insulation room is better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s more energy. Low,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assive tags are used to realize wireless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ccurate measurement and flexible operation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traditional wired measurement lo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能耗测定的保温室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温室,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能耗测定的保温室。
技术介绍
由于保温室的室内和室外之间存在热交换,所以保温室存在一定程度的热能损耗。传统的保温室无法较为精确的测定保温室侧壁内部不同位置的温度而无法计算其不同位置的能耗情况,导致无法有针对性的分析保温室的能耗原因,难以对能耗较高的局部或整体及时作出有效降低能耗的改进措施。此外,传统技术上用于测定保温室内外温差的仪器通常为有线的温度测定仪,该温度测定仪在数据传输的时候通常存在有线测损,导致所测定的温度存在较大误差,同时,有线的温度测定仪无法嵌入保温室侧壁内部进行温度测定,其在保温室能耗测定分析的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测定保温室侧壁内部温度的便于能耗测定的保温室。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能耗测定的保温室,包括依次连接围合成闭合空间的各侧壁,各侧壁分别包括墙体层和与该墙体层相平行贴合设置的保温层,该墙体层相对位于该保温层的外侧,所述保温室的侧壁内设有复数个测温点,对应于各测温点分别嵌设有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复数个所述测温点分散设于所述保温室的各侧壁的内部,以所述保温室的各侧壁的内表面为各侧壁的基准面,对应于此基准面的不同位置的内部与所述基准面距离相等或不等的位置分别设有所述测温点,或者对应于此基准面的同一位置的内部与所述基准面距离不等的位置分别设有所述测温点。所述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嵌设于所述墙体层和/或所述保温层内部。所述保温室呈四方型,具有相对应且呈相平行设置的顶盖和底板,以及依次连接并对应围合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板之间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相应的侧壁内部均设有复数个所述测温点。所述第一侧壁的内部设有三个测温点,分别为第一测温点、第二测温点和第三测温点,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测温点、第二测温点和第三测温点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基准面的同一位置处,并且,所述第一测温点与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基准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测温点与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基准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测温点与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基准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测温点与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基准面之间的距离。所述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包括温感模块,信号接收发射端,以及用于将所述信号接收发射端接收感应到的射频能量转换成电能供给温感模块和信号接收发射端工作使用的射频模拟模块,所述信号接收发射端与所述射频模拟模块进行双向相连,所述射频模拟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温感模块,所述温感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信号接收发射端。所述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与发射射频信息驱动所述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进行温度测定的第三方控制终端相配合,所述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与第三方控制终端通过射频信息进行无线射频连接。所述第三方控制终端为手持仪,所述手持仪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控制装置,以及设于所述壳体上的用于无线射频连接的天线,所述控制装置包括MCU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存储模块,信息录入模块,信息查询模块,以及为上述各模块提供工作电源的电源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天线发射接收端和WIFE模块,所述天线发射接收端与所述天线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存储模块分别与所述MCU处理模块进行双向连接,所述信息录入模块连接于所述MCU处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信息查询模块连接于所述MCU处理模块的输出端。所述MCU处理模块通过所述WIFE模块与电脑进行无线通信连接。所述顶盖和所述底板的内部均设有复数个所述测温点。所述第一侧壁的基准面设有第四测温点,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测温点、第二测温点和第三测温点和第四测温点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基准面的同一位置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一种便于能耗测定的保温室,其侧壁内部设有复数个测温点,便于收集保温室的侧壁内部不同测温点所在环境的温度,根据不同测温点的温度差以及保温层的介质温度等而分析保温室的能耗情况,根据能耗情况便于对保温室进行温度以及制冷或加热时间等调控,同时,可及时对能耗较高的保温室侧壁进行整改,如增加相应保温层的厚度等,使得保温室的保温效果更好,能耗更低,节能环保。进一步地,保温室的侧壁内部对应于各测温点嵌设有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采用无源标签实现无线测温,与传统有线的测温装置相比,避免有线测损的存在导致温度测量不准确。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可嵌装于保温室的侧壁内部,不影响保温层结构且不影响测温,且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的设置密度可根据能耗分析所需进行选择设置。无源标签不存在有线测损,所测温度准确,且操作灵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保温室的侧壁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的原理框图。图中:墙体层-1;第一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11;第二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12;第三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13;保温层-2;温感模块-31;信号接收发射端-32;射频模拟模块-33;控制装置-4;MCU处理模块-41;无线通信模块-42;天线发射接收端-421;WIFE模块-422;存储模块-43;信息录入模块-44;信息查询模块-4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实施例一本技术的一种便于能耗测定的保温室,呈四方型,包括墙体层1和与墙体层1相平行设置的保温层2,墙体层1相对位于保温层2的外侧。所述保温室具有相对应且呈相平行设置的顶盖和底板,以及依次连接并对应围合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板之间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围合形成闭合空间,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侧壁内部均设有复数个测温点。各侧壁的测温点的数量和位置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予限定,以便于相应侧壁的能耗分析为宜。以保温室的各侧壁的内表面为各侧壁的基准面(即下述保温层2的内表面),第一侧壁的测温点包括第一测温点、第二测温点和第三测温点。本实施例中,第一测温点、第二测温点和第三测温点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保温层2的内部,且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基准面的同一位置处。保温室的各侧壁的测温点的设计原理相同,下面以第一侧壁(包括保温层2与墙体层1)为例进行说明,以保温层2与墙体层1相接触的一面为外表面,与该外表面相对应的一面为内表面(保温层2的内表面即上述保温室的基准面),第一测温点与保温层2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50mm,第二测温点与保温层2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0mm,第三测温点与保温层2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50mm。保温层2的内部对应于第一测温点、第二测温点和第三测温点的位置分别对应嵌设有第一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11,第二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12和第三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13。第一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11,第二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12和第三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13对应设置于保温层2的内表面的同一位置处,即第一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11,第二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12和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于能耗测定的保温室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能耗测定的保温室,包括依次连接围合成闭合空间的各侧壁,各侧壁分别包括墙体层和与该墙体层相平行贴合设置的保温层,该墙体层相对位于该保温层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室的侧壁内设有复数个测温点,对应于各测温点分别嵌设有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复数个所述测温点分散设于所述保温室的各侧壁的内部,以所述保温室的各侧壁的内表面为各侧壁的基准面,对应于此基准面的不同位置的内部与所述基准面距离相等或不等的位置分别设有所述测温点,或者对应于此基准面的同一位置的内部与所述基准面距离不等的位置分别设有所述测温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能耗测定的保温室,包括依次连接围合成闭合空间的各侧壁,各侧壁分别包括墙体层和与该墙体层相平行贴合设置的保温层,该墙体层相对位于该保温层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室的侧壁内设有复数个测温点,对应于各测温点分别嵌设有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复数个所述测温点分散设于所述保温室的各侧壁的内部,以所述保温室的各侧壁的内表面为各侧壁的基准面,对应于此基准面的不同位置的内部与所述基准面距离相等或不等的位置分别设有所述测温点,或者对应于此基准面的同一位置的内部与所述基准面距离不等的位置分别设有所述测温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能耗测定的保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嵌设于所述墙体层和/或所述保温层内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能耗测定的保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室呈四方型,具有相对应且呈相平行设置的顶盖和底板,以及依次连接并对应围合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板之间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相应的侧壁内部均设有复数个所述测温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能耗测定的保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部设有三个测温点,分别为第一测温点、第二测温点和第三测温点,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测温点、第二测温点和第三测温点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基准面的同一位置处,并且,所述第一测温点与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基准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测温点与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基准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测温点与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基准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测温点与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基准面之间的距离。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能耗测定的保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标签包括温感模块,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清
申请(专利权)人:奥特康福建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