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灌注管道系统及中空墙体一体化灌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19666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体化灌注管道系统及中空墙体一体化灌注方法,所述一体化灌注管道系统,用于布置于中空墙体内进行一体化灌注,由若干管道单元顺次相连构成,所述管道单元包括管道单元主体,所述管道单元主体侧壁上设有流浆口。所述管道单元还包括管道控制单元,所述管道控制单元包括浮漂和一端固定于所述管道单元主体上、另一端远离所述管道单元主体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对着所述流浆口;所述浮漂与所述密封盖直接或间接连接;当浮漂产生浮力时,密封盖的另一端在浮力作用下运动至密封盖完全覆盖住流浆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彻底改善浇筑施工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同时还可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环节跑冒滴漏的浪费现象。

Integrated perfusion pipe system and hollow wall integrated perfus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grated perfusion pipeline system and a hollow wall integrated perfusion method, which is used for integrated perfusion in a hollow wall, which is composed of several pipe units. The pipe unit comprises a main body of a pipe unit, and the main side wall of the pipe unit is arranged on the main side wall of the pipe unit. There is a slurry mouth. The pipe unit also includes a pipe control unit, which includes a float and a seal cover fixed to the main body of the pipe unit and the other end away from the main body of the pipe unit; the seal cover is facing the flow mouth; the float i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seal cover; when floatation is generated to float. When the force is applied, the other end of the sealing cover moves to the sealing cover completely under the buoyancy effect and completely covers the slurry outlet. The invention can thoroughly improve the dirty and messy situation in the pouring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waste of leaking in the construction lin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灌注管道系统及中空墙体一体化灌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轻钢龙骨结构建筑体系或夹心保温墙体中关于轻质保温墙体材料的现浇灌注,尤其涉及一体化灌注管道系统及中空墙体一体化灌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建筑节能要求的日益严格,对于建筑内墙体的隔热保温和耐久性即提出了较高标准,同时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及配套工艺技术的逐渐成熟,对于建筑中墙体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传统的墙体材料有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其保温效果较差,同时生产过程对环境影响也较大,已逐渐被新型墙体材料所替代。出于成本、施工便利性及后期维护等原因,当前市场上较多的还是采用以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为代表的砌块类新型墙材作为保温墙体材料。上述材料虽然能满足建筑节能的相关要求,但由于采用块材进行墙体砌筑,对工人工时占用较高,且墙体厚度较大。同时需要等待墙体粘接强度到达一定程度后才能进行后一步的装修工序,而在墙体沉降不均匀情况下,亦会引发墙面抹灰层的后期开裂,给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带来了较大负担。其他例如以新型板材作为墙体围护结构,具有质量轻、施工方便快捷、使用面积大等优点,但还是存在价格较高、运输和安装不便及强度不足的情况,导致在建筑市场尚无法普遍推广。对于采用轻钢龙骨结构和预制板材作为框架结构的另一类新型墙体,由于骨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内部灌注轻质浆体保温墙体材料情况下,可实现力学性能及热学性能的匹配,在采用高效一体化灌注填充工艺方式下,契合今后墙体材料的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可用于中空墙体一体化灌注的一体化灌注管道系统及中空墙体一体化灌注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化灌注管道系统,用于布置于中空墙体内进行一体化灌注,由若干管道单元顺次相连构成,所述管道单元包括管道单元主体,所述管道单元主体侧壁上设有流浆口。进一步的,所述管道单元还包括管道控制单元,所述管道控制单元包括浮漂和一端固定于所述管道单元主体上、另一端远离所述管道单元主体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对着所述流浆口;所述浮漂与所述密封盖直接或间接连接;当浮漂产生浮力时,密封盖的另一端在浮力作用下运动至密封盖完全覆盖住流浆口。进一步的,所述浮漂通过浮漂绳连接所述密封盖的另一端。进一步的,所述浮漂固定于所述密封盖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为弧形盖。作为优选,所述弧形盖的直径和所述管道单元主体的外管径相等。作为优选,所述弧形盖长度为所述管道单元主体外管径的3~5倍。作为优选,所述弧形盖展平后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管道单元主体径向截面的半周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采用上述一体化灌注管道系统的中空墙体一体化灌注方法,包括:(1)管道单元分别穿插于中空墙体内相邻的竖向龙骨或墙内支撑间,使得一竖向隔断区域内布置一管道单元,所有管道单元顺次相连构成一体化灌注管道系统;(2)一体化灌注管道系统的两端口处分别安装入浆口和出浆口;(3)灌注设备通过入浆口所在管道向墙内灌注浇筑浆体,当出浆口开始溢浆,一体化灌注结束;所述竖向隔断区域指相邻的竖向龙骨或相邻的墙内支撑间形成的区域;所述管道单元长度与相邻竖向龙骨的间距或相邻墙内支撑的间距匹配。作为优选,在中空墙体内的各竖向龙骨或各墙内支撑上开孔,以加强浇筑浆体在各竖向隔断区域间的流动。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特点和有益效果:目前,中空墙体灌注一般采用在墙体上分段开孔注浆或分段进行开放式的低效灌注施工方式,存在浇筑施工环节脏乱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内部管道体系灌注填充技术,可灌注形成结构密实、整体协同性能良好的一体化保温墙体结构,可彻底改善浇筑施工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同时还可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环节跑冒滴漏的浪费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管道单元的一种具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带上拉式管道控制单元的管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带下顶式管道控制单元的管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管道单元的连接布置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管道单元的连接布置示意图;图6为一体化灌注管道系统的施工布置示意图。图中:100-管道单元,110-管道单元主体,120-流浆口,130-接头;200-管道控制单元,210-密封盖,220-固定件,230-浮漂,240-浮漂绳;310-入浆口,320-出浆口,330-灌注设备;410-竖向龙骨,420-竖向隔断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能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进行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实施方式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亦能以众多不限于以下描述细节的方式进行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违背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出类似改进方案,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所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需要注意的是,下文所述“前”、“后”、“左”、“右”等为针对附图的方向,也可以理解为相对方向。图1为管道单元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该图所示的管道单元包括管道单元主体110,所述管道单元主体110侧壁上设有流浆口120,所述管道单元主体110的左端设有接头130。所述管道单元主体110可采用PVC管、PPR管或金属管,但不限于此。具体实施时,管道单元主体110的内管径根据浇筑浆体流量、浇筑浆体材料的最大粒径及墙体内部尺寸进行选择。作为优选,流浆口120的直径设为管道单元主体110内管径的0.7~1.2倍。图2所示为管道单元的另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该管道单元带上拉式管道控制单元,该上拉式管道控制单元包括密封盖210和浮漂230。所述密封盖210位于所述流浆口120下方且对着所述流浆口120。密封盖210的一端固定于管道单元主体110上,具体实施时,密封盖210的一端可利用金属丝或胶带等固定件220固定于管道单元主体110上。密封盖210的另一端通过浮漂绳240连接浮漂230。为便于描述,将密封盖210固定于管道单元主体110上的一端记为第一端,密封盖210的另一端记为第二端。密封盖210从第一端到第二端,逐渐远离管道单元主体110。当密封盖210的第二端在浮漂230产生的浮力作用下向上运动至接触管道单元主体110时,密封盖210完全覆盖住流浆口120。所述浮漂绳240可采用金属丝或硬质塑料绳,其穿插或绑扎于浮漂230上,其长度为密封盖210自由放置时最低位置到管道单元主体110底部的距离。密封盖210自由放置时的最低位置即密封盖210未受浮力作用时第二端头的位置。所述浮漂230用来产生使密封盖210向上运动的浮力,为使浮漂230能带动密封210运动,其应采用密度远低于所浇筑浆体密度的轻质固体材料或轻质空心材料制作,一般可采用但不限于聚苯块、干密度低于200kg/m3的憎水型泡沫混凝土块。浮漂230的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般,浮漂230的宽度应小于管道单元所在墙体中空部分的最小厚度,其长度设为密封盖210长度的1~3倍,其厚度设为管道单元主体110管径的0.5~1.5倍。为对流浆口120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密封盖210的一种优选结构,该密封盖210为弧形盖,且弧形盖直径和管道单元主体110的外管径相等;密封盖210的长度为管道单元主体110外管径的3~5倍,且密封盖210展平后的宽度不大于管道单元主体110径向截面的半周长。图3所示为管道单元的再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该管道单元带下顶式管道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体化灌注管道系统及中空墙体一体化灌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体化灌注管道系统,用于布置于中空墙体内进行一体化灌注,其特征是:由若干管道单元顺次相连构成,所述管道单元包括管道单元主体,所述管道单元主体侧壁上设有流浆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灌注管道系统,用于布置于中空墙体内进行一体化灌注,其特征是:由若干管道单元顺次相连构成,所述管道单元包括管道单元主体,所述管道单元主体侧壁上设有流浆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灌注管道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管道单元还包括管道控制单元,所述管道控制单元包括浮漂和一端固定于所述管道单元主体上、另一端远离所述管道单元主体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对着所述流浆口;所述浮漂与所述密封盖直接或间接连接;当浮漂产生浮力时,密封盖的另一端在浮力作用下运动至密封盖完全覆盖住流浆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灌注管道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浮漂通过浮漂绳连接所述密封盖的另一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灌注管道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浮漂固定于所述密封盖的底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灌注管道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密封盖为弧形盖。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灌注管道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弧形盖的直径和所述管道单元主体的外管径相等。7.如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召坤吕寅刘天德涂坦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永信美绿建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