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柱装配式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9638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柱装配式节点,包括钢箍套件、型钢接头与补强连接钢板;钢箍套件包括方形钢板箍条、外伸槽型连接板、贯通式栓杆孔;外伸槽型连接板与方形钢板箍条焊接;型钢接头包括连接端板、上翼缘板、下翼缘板、腹板、抗拔出耳板;连接端板分别与上翼缘板、腹板焊接;下翼缘板与腹板焊接成型;抗拔出耳板与上翼缘板、腹板及下翼缘板焊接在一起;补强连接钢板包括补强钢板、外伸连接钢板;补强钢板与方形钢板箍条焊接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角柱、边柱、中柱三种形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装配式连接,减少了现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施工过程中的湿作业量,对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配率与高效化具有显著效果。

A beam column assembled node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eam column assembly node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including steel hoop suites, type steel joints and reinforcing connecting steel plates. The steel hoop suites include square steel plate hoop strip, extension slot type connecting plate, through type bolt hole, extension slot type connecting plate and square steel plate hoop bar, and type steel joint including connection. End plate, upper wing plate, lower flange plate, web plate and anti pull out ear plate; welded end plate welding with upper wing plate and web, welding of the bottom flange plate and web, and welding of the anti pulling out of the ear plate with the upper wing plate, the web plate and the lower flange plate; the reinforcing steel plate includes the reinforcing steel plate, the extension connection steel plate, and the reinforcing steel plate. Welding with square steel bar hoop bar.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assembly connection of three kind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beam column joints of corner column, side column and middle column, which reduces the wet work amoun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existing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beam column, and has remarkabl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assembly rate and high efficiency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柱装配式节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与民用建筑装配式设计与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到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装配式节点的连接构造。
技术介绍
现有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装配式连接设计与施工中,仍需大量采用现场逐层浇筑施工作业方法,使梁柱拼接节点形成叠合式整体。在严格意义上,这一施工过程并未体现建筑结构装配化;逐层施工作业并未提高结构装配效率;现场浇筑湿作业仍难以避免施工污染程度;半浇半预制的叠合式节点仍存在力学性能不确定性。实现普通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装配化,使普通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装配率和施工效率实质性提高,确保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拼装便捷和质量,则必须设计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梁柱装配式节点连接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梁柱装配式节点,实现普通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装配化,提高普通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装配率和施工效率,确保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拼装便捷和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柱装配式节点,包括预埋柱内的钢箍套件、预埋梁内的型钢接头与预埋柱壁的补强连接钢板;钢箍套件包括方形钢板箍条、外伸槽型连接板、贯通式栓杆孔;外伸槽型连接板上设有连接栓孔,外伸槽型连接板与方形钢板箍条焊接;型钢接头包括连接端板、上翼缘板、下翼缘板、腹板、抗拔出耳板;连接端板上设有连接栓孔,连接端板分别与上翼缘板、腹板焊接;下翼缘板与腹板焊接;抗拔出耳板分别与上翼缘板、腹板及下翼缘板焊接;补强连接钢板包括补强钢板、外伸连接钢板;补强钢板上设有连接栓孔,补强钢板与方形钢板箍条焊接;连接端板插入外伸槽型连接板中,利用长高强丝杆通过贯通式栓杆孔与连接栓孔将梁和柱拼接;腹板与外伸连接钢板焊接。作为改进,方形钢板箍条内框尺寸与柱内箍筋内框尺寸相同,方形钢板箍条与外伸槽型连接板厚度相同;补强钢板与连接端板厚度相同;外伸连接钢板与上翼缘板厚度相同;外伸连接钢板与补强钢板宽度相同;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的厚度、宽度均相同;外伸槽型连接板内间隙尺寸与连接端板厚度相同;腹板与抗拔出耳板厚度相同;贯通式栓杆孔与连接栓孔孔径尺寸相同。作为改进,方形钢板箍条可以采用焊接成型,方形钢板箍条之间可以采用板条连接件拼接焊接;补强钢板与方形钢板箍条用角钢焊接连接;作为改进,所述型钢接头外伸梁端面的长度为连接端板的厚度的3~5倍,型钢接头埋于梁内的长度为梁的高度的2~4倍;上翼缘板及下翼缘板的宽度为梁宽度的2/3~4/5;抗拔出耳板的外伸宽度为抗拔出耳板的厚度的4~6倍;方形钢板箍条高度为柱内箍筋间距的1~2倍。作为改进,贯通式栓杆孔与连接栓孔的直径均不小于22毫米,且不大于方形钢板箍条高度的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柱装配式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方形钢板箍条采用焊接拼接成型,然后将外伸槽型连接板与方形钢板箍条焊接,补强钢板与方形钢板箍条焊接,连接端板与上翼缘板、腹板焊接,下翼缘板与腹板焊接,抗拔出耳板与上翼缘板、腹板及下翼缘板焊接;步骤二:将钢箍套件预埋在柱内,将型钢接头预埋在梁内,将补强连接钢板预埋在柱壁内;步骤三:将连接端板插入外伸槽型连接板中,利用丝杆通过贯通式栓杆孔与连接栓孔将梁柱拼接,然后再将腹板与外伸连接钢板焊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实现了角柱、边柱、中柱三种形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装配式连接,减少了现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施工过程中的湿作业量,对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配率与高效化具有显著效果。本专利技术传力明确,构造简单,在设计与加工方面不存在技术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角柱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用于边柱的示意图;图4为图3沿A-A的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用于中柱的示意图;图6为图5沿A-A的剖面图;图中:1-钢筋混凝土柱、2-钢筋混凝土梁、3a-方形钢板箍条、3b-外伸槽型连接板、3c-板条连接件、4a-补强钢板、4b-外伸连接钢板、5、型钢接头、5a-上翼缘板、5b-腹板、5c-抗拔出耳板、5d-连接端板、5e-下翼缘板、6a-贯通式栓杆孔、6b-连接栓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专利作详细说明。如图1至2所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角柱时,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2柱1装配式节点,包括预埋柱1内的钢箍套件、预埋梁2内的型钢接头5及预埋柱1壁的补强连接钢板;钢箍套件包括方形钢板箍条3a、外伸槽型连接板3b、贯通式栓杆孔6a;外伸槽型连接板3b上设有连接栓孔6b,外伸槽型连接板3b与方形钢板箍条3a焊接;型钢接头5包括连接端板5d、上翼缘板5a、下翼缘板5e、腹板5b、抗拔出耳板5c;连接端板5d上设有连接栓孔6b,连接端板5d分别与上翼缘板5a、腹板5b焊接;下翼缘板5e与腹板5b焊接;抗拔出耳板5c分别与上翼缘板5a、腹板5b及下翼缘板5e焊接;补强连接钢板包括补强钢板4a、外伸连接钢板4b;所述补强钢板4a上设有连接栓孔6b,补强钢板4a与方形钢板箍条3a焊接;连接端板5d插入外伸槽型连接板3b中,利用丝杆通过贯通式栓杆孔6a与连接栓孔6b(位于补强钢板4a、外伸槽型连接板3b及连接端板5d三部分上的)将梁2和柱1拼接;腹板5b与外伸连接钢板4b焊接。所述方形钢板箍条3a内框尺寸与钢筋混凝土柱内箍筋内框尺寸相同,方形钢板箍条3a与外伸槽型连接板3b厚度相同,补强钢板4a与连接端板5d厚度相同,外伸连接钢板4b与上翼缘板5a厚度相同,外伸连接钢板4b与补强钢板4a宽度相同,上翼缘板5a与下翼缘板5e厚度与宽度相同,外伸槽型连接板3b内间隙尺寸与连接端板5d厚度相同,腹板5b与抗拔出耳板5c厚度相同,贯通式栓杆孔6a与连接栓孔6b孔径尺寸相同。型钢接头5外伸梁2端面的长度为连接端板5d的厚度的3~5倍,型钢接头5埋于梁2内的长度为梁2的高度的2~4倍;上翼缘板5a及下翼缘板5e宽度为混凝土梁2宽度的2/3~4/5;抗拔出耳板5c的外伸宽度为抗拔出耳板5c的厚度的4~6倍;方形钢板箍条3a的高度为柱1内箍筋间距的1~2倍;贯通式栓杆孔6a与连接栓孔6b直径均不小于22毫米,且不大于方形钢板箍条3a高度的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前所述的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2柱1装配式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方形钢板箍条3a采用焊接拼接成型,然后将外伸槽型连接板3b与方形钢板箍条3a焊接,补强钢板4a与方形钢板箍条3a焊接,连接端板5d与上翼缘板5a、腹板5b焊接,下翼缘板5e与腹板5b焊接,抗拔出耳板5c与上翼缘板5a、腹板5b及下翼缘板5e焊接。步骤二:将钢箍套件预埋在柱1内,将型钢接头5预埋在梁2内,将补强连接钢板预埋在柱1壁内;步骤三:将连接端板5d插入外伸槽型连接板3b中,利用丝杆通过贯通式栓杆孔6a与连接栓孔6b将梁2柱1拼接,然后再将腹板5b与外伸连接钢板4b焊接。图3-图4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边柱的构造方式;图5-图6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中柱的构造方式。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柱装配式节点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2)柱(1)装配式节点,包括预埋柱(1)内的钢箍套件、预埋梁(2)内的型钢接头(5)及预埋柱(1)壁的补强连接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箍套件包括方形钢板箍条(3a)、外伸槽型连接板(3b)、贯通式栓杆孔(6a);所述外伸槽型连接板(3b)设有连接栓孔(6b),外伸槽型连接板(3b)与方形钢板箍条(3a)焊接;所述型钢接头(5)包括连接端板(5d)、上翼缘板(5a)、下翼缘板(5e)、腹板(5b)、抗拔出耳板(5c);所述连接端板(5d)上设有连接栓孔(6b),连接端板(5d)分别与上翼缘板(5a)、腹板(5b)焊接;所述下翼缘板(5e)与腹板(5b)焊接;所述抗拔出耳板(5c)分别与上翼缘板(5a)、腹板(5b)及下翼缘板(5e)焊接;所述补强连接钢板包括补强钢板(4a)、外伸连接钢板(4b);所述补强钢板(4a)上设有连接栓孔(6b),补强钢板(4a)与方形钢板箍条(3a)焊接;所述连接端板(5d)插入外伸槽型连接板(3b)中,利用丝杆通过贯通式栓杆孔(6a)与连接栓孔(6b)将梁(2)和柱(1)拼接;所述腹板(5b)与外伸连接钢板(4b)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2)柱(1)装配式节点,包括预埋柱(1)内的钢箍套件、预埋梁(2)内的型钢接头(5)及预埋柱(1)壁的补强连接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箍套件包括方形钢板箍条(3a)、外伸槽型连接板(3b)、贯通式栓杆孔(6a);所述外伸槽型连接板(3b)设有连接栓孔(6b),外伸槽型连接板(3b)与方形钢板箍条(3a)焊接;所述型钢接头(5)包括连接端板(5d)、上翼缘板(5a)、下翼缘板(5e)、腹板(5b)、抗拔出耳板(5c);所述连接端板(5d)上设有连接栓孔(6b),连接端板(5d)分别与上翼缘板(5a)、腹板(5b)焊接;所述下翼缘板(5e)与腹板(5b)焊接;所述抗拔出耳板(5c)分别与上翼缘板(5a)、腹板(5b)及下翼缘板(5e)焊接;所述补强连接钢板包括补强钢板(4a)、外伸连接钢板(4b);所述补强钢板(4a)上设有连接栓孔(6b),补强钢板(4a)与方形钢板箍条(3a)焊接;所述连接端板(5d)插入外伸槽型连接板(3b)中,利用丝杆通过贯通式栓杆孔(6a)与连接栓孔(6b)将梁(2)和柱(1)拼接;所述腹板(5b)与外伸连接钢板(4b)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2)柱(1)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钢板箍条(3a)的内框尺寸与柱(1)内的箍筋内框尺寸相同,方形钢板箍条(3a)与外伸槽型连接板(3b)的厚度相同;所述补强钢板(4a)与连接端板(5d)的厚度相同;所述外伸连接钢板(4b)与上翼缘板(5a)的厚度相同,外伸连接钢板(4b)与补强钢板(4a)的宽度相同;所述上翼缘板(5a)与下翼缘板(5e)的厚度、宽度均相同;所述外伸槽型连接板(3b)内间隙尺寸与连接端板(5d)厚度相同;所述腹板(5b)与抗拔出耳板(5c)的厚度相同;所述贯通式栓杆孔(6a)与连接栓孔(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震闫秋艳谢强丁佳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